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监念京白|汪曾祺

(2022-09-26 22:57:13)
分类: 图文:京艺论丛
太监念京白|汪曾祺

        京剧里的太监都念京白(一般生、旦都念“韵白”,架子花偶尔念几句京白——行话叫“改口”,花旦多念京白,但也有念韵白的),《法门寺》的刘瑾的“自报家门”是其代表。特别是经金少山那么一念:“咱家,姓刘名瑾,字表春华,乃是陕西延安府的人氏。自幼儿七岁净身,九岁进宫,一十三岁,伺侯老王,老王驾崩,扶保正德皇帝登基。我与万岁,明是君臣,暗同手足的一般……”吐字归音,铿锵顿挫,让人相信,太监就是那样说话的。
        大概从明朝起(更准确地说,从永乐年间起)。太监就说一种特殊韵昧的京白,不论在官里、宫外,在京、出京。
        《陶庵梦忆·龙山放灯》:
        万历辛丑年,父教辈张灯龙山……庙门悬禁条,禁车马,禁烟火,禁喧哗。禁豪家奴不得行辟人,……十六夜,张分守宴织造太监于山巅星宿阁,傍晚至山下,见禁条。太监忙出舆笑曰:“遵他!遵他!自咱们遵他起。”
        张岱文每喜用口语写人物对话。这一篇写织造太监的说话如闻其声,是口语,而且是地道的京白。
        明朝的太监横行天下,他们有一个特点是到哪里都说京白。王世贞《弇山堂别集·中官考》载:
        西厂太监谷大用遣逻卒四出刺访。江西南庭县民吴显登等三家于端午竞渡,以擅造龙舟摘之,籍其家。自是偏州下邑,见有华衣怒马作京师语音,辄相惊告,官司密赂之。冀免其祸。
        这些“逻卒”都是锦衣卫的太监。
        刘瑾说的是什么话呢?他是陕西兴平人氏(《法门寺》他自称是“陕西延安府的人氏”,差不多)。本姓谈。按说有点陕西口音,但他“幼自宫投中官刘姓者得进,因冒其姓”(《弇山堂别集》)。他从小就进了宫,在太监堆里混大,一定已经说得一口太监味儿的京白了。他犯罪被捕,由驸马蔡震审问,他还仰起头来说:“若何人?忘我德?”这显然是由记录音把他的话译成文言了。他被捕时,“时夜旦半,瑾宿于内直房,闻喧声。曰:‘谁也?’应日:‘有旨’,瑾遂披青蟒衣以出……”(《弇山堂别集》)
        这一声“谁也?”还很像是京白。
        明清两代太监说京白,是没有问题的,到了民国后,还有《茶馆》里的庞太监,说了那样一口阴阳怪气,昕了叫人起鸡皮疙瘩的醋溜京白。
        至于明以前的太监。如宋朝的童贯,说的是什么话,就不知道了。《白逼宫》里的穆顺也说京白,不知道有什么根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