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8,639
  • 关注人气:1,0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民间笑话(节录3)|祁连休

(2022-10-30 22:02:12)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广笑府》卷五“秋蝉”:
        主人待仆从甚薄,衣食常不周。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主人曰:“秋蝉。”仆曰:“蝉食何物?”主人曰:“吸风饮露耳。”仆问:“蝉衣着否?”主人曰:“不用。”仆曰:“此蝉正好跟我主人。”
        这是一则采用夸张手法讽刺悭吝财主的笑话。它讥贬财主待仆人刻薄,以为只有吸风饮露、不穿衣裳的秋蝉适合跟他,可见为富不仁者待人刻薄之至,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解愠编》卷七“死后不赊”:
        一乡人,极吝致富,病剧牵延不绝气。哀告妻子曰:“我一生苦心贪吝,断绝六亲,今得富足,死后可剥皮卖与皮匠,割肉卖与屠,刮骨卖与漆店。”必欲妻子听从,然后绝气。既死半日,复苏,嘱妻子曰:“当今世情浅薄,切不可赊与他。”
        这是一则挖苦吝啬财主爱钱如命的笑话。写其人临死时还想着把自己的身体拿去卖钱,并叮咛不可赊账,嘲讽财主爱钱如命,不近人情,以至到了死不瞑目的地步。
        《时兴笑话》卷下“药斗”:
        病儿服药后,肠中痛甚,其父走问医生。医者曰:“无妨,此病与药斗耳。”言未毕,家人踉跄而至,报儿死矣。医拊掌曰:“如何?毕竟我的药高,令郎斗他不过!”
        这一则笑话,从特定的视角来抨击、嘲谑杀人不见血的庸医。它具体揭露庸医杀病儿的经过,勾画出其人非但不反省思过,反而文过饰非,夸夸其谈的丑恶嘴脸。
        《解愠编》卷三“拣瘦者医”:
        一庸医不依本方,误用药饵,因而致死病者。病家责令医人妻子唱挽歌舁柩出殡,庸医唱曰:“祖公三代做太医呵,呵咳。”其妻曰:“丈夫做事连累妻呵,呵咳。”幼子曰:“无奈亡灵十分重呵,呵咳。”长子曰:“以后只拣瘦的医呵,呵咳。”
        这一则笑话,以庸医为其致死病人送葬为题材,滑稽、荒诞,带有一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它以唱莲花落的形式,讥呵三代为医的那个庸医将患者治死,却丝毫不感到羞愧,只是让其妻儿受到连累,叫苦不迭。
        《笑林》“做屁”:
        一秀才死见冥王,自陈文才甚敏,王偶撒一屁,士即进前词云云。王喜,命延寿一年。至期死,复诣王。适王退朝,鬼卒报有秀才求见。王问何人,鬼卒曰:“就是那做屁文字的秀才。”
        这是一则嘲讽阿谀奉迎的笑话,讲述一个秀才因拍一个马屁而增寿一年,笑话的最后一句可谓点睛之笔,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平日里满口道德文章,遇事则阿谀奉承、不讲文德的士人。
        《精选雅笑》“割股”:
        有父病延医(请医生治疗)者,医曰:“病已无救,除非君孝心感格(感通于天),割股可望愈耳。”子曰:“这却不难。”遂抽刀以出,逢一人卧于门,因以刀刲之。卧者惊起。子抚手曰:“不须喊,割股救亲,天下美事。”
        这一则笑话以伪善者为嘲讽对象。它讥责某某一个假孝子,不将“割股救亲”的利刃对准自己,却指向他人,还厚颜无耻地说是“天下美事”,令人作呕,可恶至极。
        《博笑珠玑》“伪僧”:
        昔一僧劝诱人:“施主斋僧(施饭给僧人),施舍(给钱给物)奉佛,死后可免地狱刀锯之灾。”不久,僧与施主齐亡,僧因罪深,乃受刀锯之灾。施主见僧受罪,因问何故,僧曰:“你不知故,阎王见世间寺废僧稀,将一个僧锯开做两个用。”
        这一则笑话,嘲讽某僧人的欺骗行径,为的是蒙蔽民众,骗取布施。在其卑劣行径暴露之后,他还要以谎言来掩盖,继续进行欺骗,既可悲又可笑。
        《雪涛谐史》“岁生千卵”:
        有说谎者,每迁就其词。自谓家有一雌鸡,岁生卵千枚。问云:“那得许多?”其人递减至八百、六百,问者犹不信。乃曰:“这个数再减不得,宁可加一只雌鸡。”
        这一则笑话,奚落那个撒谎者惯于胡言乱语,当其被人穷追不舍,问得张口结舌时,竟陷入尴尬境地,让读者、听众感到十分开心。
        《笑府》“合做酒”:
        甲乙谋合本做酒。甲谓乙曰:“汝出米,我出水。”乙曰:“米都是我的,如何算账?”甲曰:“我决不欺心,到酒熟时,只泌还我这些水便了,其余都是你的。”
        这一则笑话,抨击、嘲讽其人在与他人合作经营过程中的损人利己行为。其人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做得似乎非常公平合理,并且摆出一种遇事好商量的姿态,再狡诈不过,为人所不齿。
        《雪涛小说·任事》“凭他去邻家痛”:
        里中有病脚疮者,痛不可忍,谓家人曰:“尔为我凿壁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邻家尺许。家人曰:“此何意?”答曰:“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
        这一则笑话从特定的视角来讥刺自私自利的思想言行,嘲讽暴露出脚疮者自私而愚昧,竟达到了无比荒唐可笑的地步。
        《雪涛谐史》“悭师”:
        一人已习悭术(吝啬术)犹谓未足,乃从悭师(教授吝啬术的老师)学其术。往见之,但用纸剪鱼,盛水一瓶,故名曰酒,为学悭贽礼(旧时初次求学所送礼品)。偶值悭师外出,惟妻在家,知其来学之意并所执贽仪,乃使一婢用空盏(空茶杯)传出,曰:“请茶。”实无茶也。又以两手作一圈,曰:“请饼。”如是而已。学悭者既出,悭师乃归,其妻悉述其事以告。悭师作色曰:“何乃费此厚款(丰厚的款待)?”随用手作半圈样,曰:“只这半边饼,彀(够)打发他。”
        这一则笑话,运用夸张手法,将故事主人公鄙吝抠门的秉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给以尽情挖苦和嘲讽,不但分寸掌握得很好,而且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堪称劝诫笑话的佳作。
        《时兴笑话》卷上“请客”:
        一人请客无肴,一举箸(筷子)即完矣。客曰:“有灯借一盏来。”主人曰:“要灯何用?”客曰:“我桌上的东西一些也看不见了。”
        这一则也是以请客为题材的笑话,通过主家舍不得给客人上菜的情节,着力讥讽其小气鬼的性格。它写得相当含蓄风趣,令人玩味。
        《笑林广记》“产喻”:
        一士屡科不利,其妻素患难产,谓夫曰:“中这一节,与生产一般很难。”士曰:“你却是有在肚里,我却无在肚里。”
        妇生孩子在古代是十分痛苦危险的事情,稍不注意就会丧命。士人将科举不利比作产妇生产,并自说不如。笑话以这种类比的方式嘲笑了某些读书人的不学无术。可怜此等文士竟这样没有底气,不得不进行自我解嘲,使人无限慨叹。
        《续金陵琐事》下卷“书低”:
        一秀才赁僧房读书,惟事游玩而已。忽未午归房,呼童取书。童持《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学总集《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主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者,何也?”试窥之,乃取书作枕耳。
        这则笑话,通过以书作枕的具体事例来讥讽旧时某些读书人的厌学贪玩,无所用心,看似平和,实则相当尖锐。
        《解愠编》卷五“菜酒而已”:
        一儒官,当迎候上司,方乘马出门,适乡人过访,不暇详曲,草草谓内人曰:“待以菜酒而已。”内人不解文语,不知“而已”为何物,既而询诸婢仆,认“已”为尾,猜疑为所畜大羊也,乃宰羊盛具酒肴待之去。儒官归,问知其故,叹息无端浪费,惆怅不已。其后但出门时,辄嘱内眷曰:“今后若有客至,止用‘菜酒’二字,切不可用‘而已’”。
        这一则笑话,嘲笑某一位迂腐的儒官咬文嚼字,不看对象、不分场合,因而使其家人待客竟大为破费,无端自找烦恼,让人窃笑。
        《广笑府》卷二“下公文”:
        有急足下紧急公文,官恐其迟也,拨一马与之,其人逐马而行。人问:“如此急事,何不乘马?”曰:“六只脚走,岂不快于四只!”
        这一则笑话,意在嘲笑故事主人公的蠢笨。尽管此人并非呆子,但其愚蠢的言行举止,与呆子的作为毫无二致,也足以令读者、听众捧腹。
        《雪涛谐史》“心在那里”:
        陕右人呼“竹”为“箸”,一巡抚(地方长官)系陕人,坐堂时谕巡官(巡抚衙门的下级官吏)曰:“与我取一箸竿来。”巡官误听,以为“猪肝”也,因而买之。且自忖曰:“既用肝,岂得不用心?”于是以盘盛肝,以纸裹心置袖中,进见曰:“蒙谕(接受指示购买)猪肝,已有了。”巡抚笑曰:“你那心在那里?”其人探诸袖中,曰:“心也在这里。”
        这一则因方言而引出的笑话,饶有兴味,最后的问答起到抖包袱的效果,更为逗趣。
        《笑林》“戴笆斗”:
        有避债者,偶以事出门,恐人见之,乃顶一笆斗而行。为一债家所识,弹其斗曰:“所约如何?”姑应曰:“明日。”已而雨大作,斗上点击无算,其人慌甚,乃曰:“一概明日。”
        这一则笑话描写躲债人遇雨而以为债主们在弹其头上顶的笆斗,突现出躲债人的恐慌心理,生动逗趣,引人发笑。
        《笑林》“骆驼蹄”:
        乡人入城见鬻(卖)骆驼蹄者,倚担睨视(斜视)。鬻者欺其乡人,谓曰:“你认得这物,当输数枚。”其人笑曰:“难道这物也不晓得?是三个字。”鬻者心念曰:“是矣,你且说第一个字。”其人曰:“落。”鬻者遽已服输。既啖毕,鬻者曰:“我只是放心不下,你且说完看。”乡人曰:“落花生。”
        这一则笑话描写城里的小贩本想欺辱乡下人,却因误会而失算,使乡下人在无意之中将其戏耍,弄巧成拙,让人忍俊不禁。
        《雪涛谐史》“才在口边”:
        有蒙师识字甚少,其徒请问“屎”字如何写。师记忆良久不得,乃漫曰:“才在口边,却又忘记了。”
        这一则笑话写的是不学无术的蒙师的回答,当字词与实物换位时便产生强烈的逗乐效果。
        《精选雅笑》“性急”:
        性急人过面店即乱嚷曰:“为何不拿面来?”店主持面至,倾之桌上曰:“你快吃,我要净碗。”其人怒甚,归谓妻曰:“我气死了。”妻忙打包袱曰:“你死,我去嫁人。”及嫁过一宿,后夫欲出(打算离弃)之,归问故,曰:“怪你不养儿子。”
        这一则笑话以急性子构成笑料,登场四人:吃面者、面店主、吃面者妻、后夫,一个比一个性急,令人失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