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表演艺术家金迪、秦怡相继去世。至此,1962年评选出的“22大电影明星”,仅剩下于洋、王心刚、田华、王晓棠、谢芳、祝希娟6位。
周总理三次提议,评选我们自己的明星
在会客室里,大家欢声笑语、畅所欲言。在谈到明星体制问题时,周总理认真地对夏衍说:新中国成立十多年了,为什么我们的电影院里还挂着苏联人民演员和功勋演员的明星照片?为什么没有我们自己的明星?要把中国自己的明星选出来,挂上去。夏衍马上表态说,请总理放心,我们下去一定办。
几天后,7月1日到了,这是建党40周年纪念日。因会议尚未结束,周总理就兴致勃勃地邀请与会代表们同游香山。
在游玩过程中,周总理第二次提到评选中国电影界自己明星一事。他说,你们都是艺术家,艺术家在人民群众中威信很高。我在重庆与张瑞芳、白杨一起坐车时,观众把她们围起来签名,把我晾在一边。你们想想,在人民群众中,电影的影响有多么大。

周总理与电影界人士同游香山时的合影。
中影公司根据各电影制片厂的实力和演员阵容,草拟出一批演员名单,发给当时中国电影的四大支柱——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但下发通知中并未明确指出评选明星的原意,只是说需要印发优秀演员的照片。
根据这份演员参考名单,四大制片厂开始挑选本厂业务拔尖,且在观众中有影响力的演员,以及重点培养的年轻演员。
上海电影制片厂7位:张瑞芳、赵丹、白杨、秦怡、王丹凤、上官云珠、孙道临;
北京电影制片厂7位:崔嵬、谢添、陈强、张平、于洋、于蓝、谢芳;
长春电影制片厂4位:李亚林、庞学勤、张圆、金迪;
八一电影制片厂3位:王心刚、田华、王晓棠。
另外还有一位,是刚刚出演《红色娘子军》红极一时的大学生祝希娟。
22位演员中,男演员10名,女演员12名。可以看出,这些演员都出演过受观众喜爱且有影响力的经典作品。他们中既有演技派,如崔嵬、谢添;也有偶像派,如王心刚、王晓棠。既有一身正气的主角,如于蓝、于洋;也有甘作绿叶的反派配角,如陈强。他们的形象,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此外,入选名单还平衡了老、中、青三代演员的搭配比例。
幸运与遗憾
入选演员中,相比赵丹、秦怡、张瑞芳、上官云珠等几位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出名的电影明星,谢芳、金迪、李亚林、祝希娟这几位年轻演员非常幸运,他们仅凭借一部有影响力的影片,就受到观众热烈拥戴。
谢芳出演《青春之歌》女主角林道静,成功塑造了冲破家庭桎梏,追求进步的知识女性形象,受到观众喜爱。在《我们村里年轻人》中,金迪与李亚林搭档,将一对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回乡知识青年,刻画得栩栩如生。
还在戏剧学院读书的大学生祝希娟,更是因为成功塑造了《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一举成名。她晚年时曾说:我这个名额本该属于老演员刘琼(《女篮五号》男主角),周总理亲自给刘琼打电话,让年轻人上,我才幸运入选。老一代演员的高风亮节,令我终身难忘。
《红色娘子军》剧照
庞学勤晚年接受采访谈到自己能入选时说:“我有个好处,啥事都没有。革命老区出生,又一直在解放区工作,没被捕过,不会有叛变问题,也没有生活作风问题。”这段访谈,说明当初设定入选条件时,政治条件过硬,德艺双馨,是重要的因素。
但由于受名额限制等诸多因素制约,评选活动还是有遗珠之憾,各电影厂并没有把本厂最好的演员全部提交上去,造成了很多优秀演员遗憾地未能登上榜单。
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前在银幕上大放异彩的上影厂影星金焰、石挥、周璇、蓝马等都未入选。长影厂曾在《平原游击队》里主演李向阳的郭振清,出演电影《甲午风云》《吕梁英雄》等多部影片的演员浦克,都是“演技好、口碑好”的优秀演员,却遗憾出局。庞学勤的妻子、出演《冰上姐妹》的长影演员杨洸,也是候选人之一,但考虑到不能夫妻双双同时入选,只能作罢。长影厂的优秀演员赵联,出演过《青春之歌》《红旗谱》等,在评选过程中正好从长影调到北影,因此错失机会,令人遗憾。
张挂我们自己的明星照
“22大电影明星”的名单确定下来后,中影公司要求各制片厂为入选演员统一拍照。
八一厂女演员田华,接到厂里通知,让她去中国照相馆拍照,做什么用,并没有说。为此,她特意去烫了头发。这个造型,成为她在“22大电影明星”照片中形象。
八一厂另一位入选女演员王晓棠,刚刚拍完电影《鄂尔多斯风暴》,厂里宣传发行科为宣传影片,给她拍了一张身披白纱靓丽照片,成为她在“22大电影明星”照片中形象。
庞学勤的上榜照片,穿着挺括的西服,那是临时向导演王炎借来的。当时他刚拍完电影《战火中的青春》,宣传科按照惯例给主演拍摄宣传照片,庞学勤一身便装,裤子还打着补丁。因为只照上半身的大头像,正好穿着西服的王炎路过,庞学勤就直接截住王导,借了一件“道具”套上。
谢芳的照片,也是1959年演完《青春之歌》后,北影厂宣传科拍的宣传照片。
秦怡晚年回忆说,她的那张照片,同样是一部影片的宣传照,扎着一条长辫子,穿着农村姑娘的布衣裳,老实巴交的村姑造型,一点都不像明星。
1962年春夏,全国各大影院大厅的苏联明星照被撤下,统一换上了我们自己的“22大电影明星”大幅照片。
没有明星感的电影明星
“22大电影明星”照一亮相,反响强烈,观众们争先恐后来电影院欣赏“我们自己的明星”。有些观众只为到电影院大厅一睹这些明星照片,特意购买电影票。
有意思的是,不久各地纷纷出现了盗版的“22大电影明星”照,而且是“各立山头”的不同版本,重点突出本地区的明星。
比如,东三省出现的版本,就把长影厂的庞学勤排在首位,上海的版本就将赵丹的照片放在第一。河北出现的版本,甚至增添了主演《锦上添花》的候补明星李长乐。
在当时强调国家和集体利益、反对个人名利思想的时代背景下,“22大电影明星”们,几乎都没有“明星”感,只是把这件事当作完成一项工作,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当时27岁的谢芳因主演《青春之歌》,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她晚年接受采访时说:“成名了,这是组织上的安排,我也没觉得自己怎么样,就接着拍戏呗!”
于蓝说,“当时去了电影院,也躲着人,生怕被人认出来。所以光知道挂上自己的照片,但却不知道是哪一张。”
“22大电影明星”重现光芒
在特殊的十年里,“22大电影明星”仿佛从观众视野里消失,人们看不到他们的作品,听不到他们的消息。改革开放后,虽然他们已经老了,但一些身体康健的老演员又焕发了青春,在银幕上重放异彩。
2012年,是“22大电影明星”确立50周年纪念日,为此,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了主题展,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纪念晚会。当时,22位电影明星中,已有11位作古。其他11位演员,尽管有的年龄已大,有的身体不好,但大家仍克服困难,欢聚在北京,与观众们一起重温那段璀璨而又亲切的光影记忆。
2022年,又过去了十年,“22大电影明星”仅剩下6位健在。电影频道拍摄了纪录片《演员》,为新中国的第一批电影演员集体立传。
首映礼现场
《祝福》《红旗谱》《青春之歌》《林家铺子》《聂耳》《党的女儿》《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英雄虎胆》《野火春风斗古城》……“22大电影明星”在银幕上演绎的经典作品,令影迷们回味无穷。但他们却这样说:
于蓝:“请忘了我这个演员,而要永远记住江姐。”田华:“演员不管演什么戏,一定要真情投入。”王晓棠:“人间总是有一种东西比金钱更可贵。”秦怡:“有一天我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还能是一个好演员、一个好观众。”
是啊,“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这是“22大电影明星”以及他们那一代演员共同的座右铭。
(转自东方文化杂志ID:dfwh-hk)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