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一下,这个戏的剧情介绍:
北宋末年,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灾荒连年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灾民李铁一家流落京都,遭到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内一伙的横暴驱逐,禁军教头林冲的徒弟曹正,堂倌李小二伸张正义,打抱不平,被高俅下令捉拿。高俅又借升官之际,排除异己,对林冲恣意寻衅,无理斥责。
林冲为了援救曹正,采纳丫鬟锦儿之计,以出城降香为名,掩护曹正乔装脱险,并与好惩强暴的鲁智深相识。不料其妻张贞娘降香时被高衙内拦路调戏,林冲急忙解围,鲁智深也赶来相助,迫使高衙内狼狈逃去。高俅闻讯与虞侯陆谦设谋,将林冲诱至白虎节堂,就以“带刀行刺”的罪名,严刑拷打,以求屈打成招,并以此问罪。但被林冲当场识破和揭露,然而林冲还是被问成重罪,林冲含恨被刺配沧州。林冲之妻张贞娘和老禁军及众街坊长亭相送,悲愤不已。高俅密令解差在野猪林杀害林冲,幸被鲁智深跟踪救护,才得平安到达沧州,并被发放看守草料场。
早已来到沧州的李铁、李小二、曹正等,不能忍受官府压迫,广泛联络群众,带头抗粮,烧毁县衙官府,抵制搬运“花石纲”,给官府以沉重打击。在群众斗争的教育和鼓舞下,林冲逐步看清了被压迫人民的唯一生路,就是反抗和斗争。这时正值高俅派陆谦前来谋害,妄想通过火烧草料场,置林冲于死地。面对此情此景,林冲终于觉醒,在李铁和李小二夫妇的帮助下,会同鲁智深、曹正率领的二龙山聚义群众,杀死陆谦,击败官兵,一起造反,投奔梁山。
从这个剧情介绍来看,京剧《逼上梁山》,吸收了传统林冲戏,特别是武生泰斗杨小楼的《野猪林》《山神庙》中的精华部分。比如:林冲和其妻子逛庙降香,高衙内有意霸占其妻,卖刀计赚林教头,白虎堂苦刑杖林冲,野猪林欲杀林冲,鲁智深仗义救林冲,陆谦火焚草料场,林冲手刃仇人,报冤仇聚义上梁山。这些都和传统戏相差无已。但是和传统林冲戏有大不同的地方,也还不少。传统戏林冲和高俅的结仇,是因为高衙内想霸占其妻。他和上层统治者高俅只是个人矛盾,由于其个人遭遇而被迫造反。在京剧《逼上梁山》中,却强调他与上层统治者的矛盾,不仅有他个人的因素,更主要的用编导齐燕铭的话说:“这出戏把林冲和高俅之间的矛盾赋予了政治内容,即写林冲主张抗敌御侮;高俅主张妥协投降,将之作为两种政治矛盾的反应,而把高俅谋占林冲妻子的内容推到了第二位。”
此外,由于林冲对于世道不公,和对于受压迫群众的同情,从而也引起林冲与高俅等统治者的矛盾。其中还特别写到他与一般受苦受难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李老汉一家,还有李铁、李小二、曹正、鲁智深等出身被压迫阶层从而走上反抗道路的人物群像。而中心人物林冲也不再是与社会的大背景、大环境无关,不再只是个人的恩怨情仇。全剧塑造了一个志在报国、具有正义感的下层军官,随着个人的遭遇,在群众的团结和争取下,终于打破幻想结盟造反的曲折过程。
在舞台呈现上,群众的场面也比较宏伟而不再是龙套似的一戳一站,各个行当,生、净、旦、武旦都有所体现,而且群众脸上的豆腐块也消失了,都是打扮成俊扮的人物。还有在戏曲的语言上,也多用京白而少用韵白来表现,同时还吸收了秦腔《打鱼杀家》中的某些表现形式。如在人物情绪高涨时,采用了齐唱、合唱等形式安排,这就比较新颖。所以当时的戏曲评论家说,这出《逼上梁山》是在京剧的改革中,首先尝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处理历史题材的一部作品。但是由于该剧诞生于距今的70多年前,与时间相隔久远,因此与现当代观众的审美定式、审美习惯有一定的距离。比如,该剧演出时间过长,群众场面过于多且散,给中心人物在舞台上留出的时间相对就较少,结构又比较松散。特别是在戏曲语言的运用方面,有时候让人感觉是作者代替角色在发言。缺少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在展现戏曲的独特表现方面还是有一定修改的空间,因此还存在着继续提高改进的余地。
数年以后的1948年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袁世海、叶盛章和杜近芳组团,在上海天蟾戏院,演出由李少春编剧的京剧《野猪林》,这是李少春在杨小楼传统京剧《野猪林》《山神庙》的基础上,重新构思改编而成。1950年,李少春又在原剧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改编创作。这个改编版结构更加紧凑,主要人物更加突出。而且在突出京剧特点的唱做念打上,安排合理,同时也吸取了京剧《逼上梁山》的一些优长。既写出了他和林娘子生死不渝的爱情,同时在他和上层统治者高俅的矛盾冲突中,也不仅仅是个人恩怨,而加强了这个下层军官在历经自己坎坷遭遇的过程中,同时加强了他对所在的强权社会的认识,特别是加强了他的思想斗争及其转变的诸多方面。另外,安排著名武丑艺术家叶盛章扮演李小二,以繁难的武丑技巧,表现底层群众在该剧中的地位和分量。
京剧《逼上梁山》,建国以后的演出,是在1977年,这是“文阁”结束以后,传统京剧得到恢复,第一个再次登上北京京剧舞台的剧目。由当时的北京京剧团,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剧团不仅请金紫光对剧本根据当时观众的审美要求,再一次进行整理提高,使核心人物林冲更加突出,结构更加精练紧凑,同时压缩演出的时长。剧团还请李元春、赵炳啸、李慧芳和马彦祥同志担任导演。前三位都是资深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而马彥祥是话剧、戏曲两门抱的优秀戏剧大专家,为该剧进一步争取年轻的观众出了不少好点子。同时剧团又派出最强的演员阵容参加排练演出。当时林冲的扮演者分別是著名的谭派文武老生演员李崇善和优秀余派老生演员赵世璞扮演,李铁的扮演者为袁派花脸罗长德、张贞娘扮演者为张派旦角关静兰、李小二的扮演者分别为著名武生沈宝桢和张四全。这一批演员都是北京戏曲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正逢盛年,30多岁血气方刚,唱做念打都非常到位。李崇善、赵世璞都有一条好嗓子,许多唱段都唱得声情并茂,而且又都是科班出身,基本功扎实。所以最后“大报仇山神庙”一场,林冲勇斗群敌,开打激烈火炽,最后手刃仇人陆谦,台下掌声雷动。
(摘自《一出好戏:新京剧<逼上梁山>前世今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