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
《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这出骨子老戏至今少说也传唱了170余年了,当下仍然是全国各地的京剧院团逢年过节定要拿出来以飨观众的首演佳剧。这出戏,人物鲜明,情节跌宕,行当齐全,文武兼备,是一出改编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并兼顾正史的成功之作。
该剧取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至五十四回,剪材得当,主次分明。考之史书,这小说以及来自小说的京剧《群·借·华》又有多少实,多少虚呢?从大的方面讲,都是实,所谓大事不虚。曹操所统之兵,用周公瑾的话:“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见《江表传》)可见曹操所统之兵,虽没有八十三万,实际也有近三十万人马。而东吴参加战斗的有多少兵力呢?周瑜对孙权的要求是:“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孙权答应了周瑜:“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普)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见《三国志·周瑜传》及《江表传》)也就是说,东吴方面最多能凑齐五万兵马。而刘备方呢?诸葛亮对孙权说:“豫州(指刘备)军虽败于长阪(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据之,孙刘联军共有七万戴甲战士,是曹军的四分之一。仍然是众寡悬殊,史与演义基本一致!
联军大胜,曹军惨败,可否真实呢?且看《三国志》所记:“(孙)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刘)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周瑜首战告捷,曹兵退据江北。那么,曹兵大败是否因为黄盖火烧曹军战船呢?再看史传所说:“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曹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预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见《三国志·周瑜传》)另有《江表传》写盖烧战船战况甚是精彩,引文如下:
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於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寨)。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文字太形象了!火船如箭离弦,飞隼一般,向曹营水寨冲出,不要说船,连江上飞舞的尘埃都要给烧烂!果真是“烟火飞腾,红透长江!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

马连良《借东风》饰演诸葛亮
那么,又有哪些是戏剧创作,与史有异,甚至出入较大呢?大致有以下几点:
《赤壁鏖兵》这出戏,第一主角应是诸葛亮。在戏中,诸葛亮的作用很大,如“草船借箭”“南屏借风”“智激关羽”“华容挡曹”。但考正史,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见孙权,以他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如簧巧舌,坚定了孙权与刘备联盟共破曹操的决心。“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刘备),并力拒曹公。”(《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诣孙权,取得外交上的巨大胜利,开启了孙刘联盟的先河,功劳也是极大的。但他不一定如戏所演,一直留在东吴周瑜军营中,既然“周瑜……随亮诣先主”,看来诸葛亮完成任务也不必再返回东吴了。草船借箭的事件还是有的,却不是诸葛亮所为。《三国志·孙权传》引《魏略》载:“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观此方知以船得箭的故事是孙权所为,孙权“借”箭在建安十八年,为赤壁之战后五年矣。演义和戏将此事挪在诸葛亮身上,神机妙算之诸葛亮有此一策,人们却也能认可。另“南屏借风”,装神弄鬼自然是艺术虚构,小说、戏曲都是为张扬诸葛孔明有“通阴阳晓八卦”之能,呼风唤雨存其一身。隆冬季节虽多西北风,江南之地也偶有东南风,周瑜、黄盖便抓住这偶有的天时,巧施火攻。而此计大获成功,关键在于曹军“战船连锁”,一船烧,众船皆难逃罗网。而人们皆知是“庞士元献连环”曹操中计,考之史,其实是因北军不习水战,为避免战士晕船,曹公自锁战船。他并非不知可遭火攻计,但他自恃兵多将广,犯了骄兵必败的大错误。

萧长华《群英会》饰演蒋干
戏里有一个与史传有较大不同的人物,而且塑造得可谓绝妙不群,这便是蒋干。蒋干戏里由方巾丑扮演,鼻子上涂一个大大的豆腐块,迈方步,念苏白,酸腐气十足。而且他是戏中最重要的推进剧情的线索。蒋干不来顺说周瑜,焉有群英会,遑论盗书,曹操也不会中计杀两个内行的水军都督;孔明草船借箭也是他撺掇乱箭齐发,方才“丢却十万箭”,他还接了句:“明日再来造!”第二次过江又去做周瑜的策反工作,结果把个庞统推荐给了曹操,献了个船船连锁的毒计,才要了曹军八十三万人马的性命!总之一句话,凡是曹操倒大霉的事,都和蒋干有关!
历史上的蒋干不是这个德行。据《江表传》,蒋干字子翼,九江人,“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蒋干很会讲话,善于辩论,而且仪表堂堂,“干有仪容”,因此驰名江淮间,是当地首屈一指、无人能及的大名士。君请想,曹公派遣之间谍也不能是“吃货”,他身穿布衣,头戴葛巾,风度翩翩去见周瑜。不想周郎果然厉害,在接待蒋干的酒席宴上,处处主动,招招先行,使蒋干这位平素以才辩独步江淮的名士张口结舌,“干但笑,终无所言”。“干还”,向曹操复命只好说:“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据此可知,蒋干只是没有完成任务,至于盗假书信,推荐庞统都是假的,是成功的艺术创作!至于关羽华容挡曹更是绝对的小说家言。按曹军败于赤壁,“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三国志·周瑜传》)未记载关羽拦截曹操,更未记曹操全军覆没,只是兵马死者甚众而已!但也并非无蛛丝马迹,《山阳公载记》载:“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同伴,智商差不多)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这条笔记也写得极生动,但可靠性待考,即使并非杜撰,也无关羽挡曹。小说、戏曲所以要杜撰关羽出马,无非要把一个“义”字送给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