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虹生活照
2018年5月11日至13日,由北京京剧院和北京市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为优秀青年演员朱虹老师在长安大戏院举办了《赤朱惊虹——朱虹京剧专场》演出。在这次专场演出中,她分別演出了刘长瑜先生的《春草闯堂》、吴素秋先生的《苏小妹》、赵燕侠先生的《玉堂春》,三位恩师的代表剧目。这次的专场演出即是朱虹向三位恩师也是向广大观众作的一次阶段性的汇报。
一
朱虹拜三位老师前是在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工作,是工青衣行当,2006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后,蔡英莲老师根据朱虹当时的自身条件,认为她很适合学花旦,便给了她一张《红娘》音配像的光盘,要她学其中的“佳期”一折。但朱虹先前学的都是青衣戏,自认为没学过花旦怕学不好,而蔡英莲老师要她先学学路子,然后再找老师细说。由于朱虹儿时喜欢跳舞加之在天冿戏校打下的全面基础,很快自学了“佳期”这段载歌载舞的[反四平调],并以此拿下了首届推新人大赛北京赛区及全国赛区的金奖。蔡英莲老师很为她高兴,认为她应该多学花旦戏,对以后参加工作都有好处。期末放假时,系主任杜鹏找到朱虹:“你是系里的重点培养对象,经过学院领导和专家的研究,建议你改学花旦,你如果愿意,我可以带你去拜访吴素秋老师,下学期就请吴老师来教你。”可朱虹认为自己没有演花旦的基础,怕学不好,恐怕学不到位,所以有顾虑。杜鹏老师还亲自开车带朱虹去了吴素秋老师家。吴老师拉着朱虹的手亲切交谈,在了解朱虹的一些情况后说:“孩子,你愿意学花旦吗?你愿意学我可以教你。”朱虹见吴老师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心中悬着的一颗心落了下来,就这样开启了她京剧生涯中的另一个行当——花旦。
吴素秋老师是启发式的教学,是要学生尽量挖掘自身的亮点加以点拨。朱虹在向吴老师学习了《红娘》《游龙戏凤》后,吴老师又将自己的代表作《苏小妹》倾囊相授,并于2005年8月29日收朱虹为入室弟子。《苏小妹》这出戏是朱虹在国戏大三时向吴素秋先生学的一出戏,是吴先生在台毯上亲自为朱虹作示范,包括小生的台步都是吴老师带着走。但学了以后一直没有机会演出,直到2018年在举办个人专场时才搬上了舞台,而此时吴素秋先生已仙逝两年有余,谈及此事朱虹不禁哽咽在喉。朱虹在排演这出戏时,在“三难新郎”一折中又加上了刘长瑜老师演出版本中的一段流水板:“一副佳联对得妙,奇文巧语连句好,果然是丰釆学士难不倒,不负我几经周折费心来选挑。春霄恋共于效,莫叫春光倾刻消,如今我只觉得词好意人也好,开房门迎新郎欢渡鹊桥。”加强了舞台效果也很好的表现了人物此时欢快喜庆的心情。经过才智过人的苏小妹点破秦少游对文娟的私情,最终二人和好如初。朱虹将这才貌双全的苏小妹演绎的真实可爱,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二
朱虹很崇拜刘长瑜老师的艺术,想拜刘老师为师,在老市长的安排下,于2008年4月21日如愿拜刘长瑜老师为师。师徒聊天时,刘长瑜说:“你是第一个给我行磕头大礼的徒弟,我很震撼!并且又是老市长安排的学生,我更要认真对待,我一定尽我所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你。”朱虹向老师学的第一出戏是《卖水》,之后又学了《红楼二尤》《桃花村》《辛安驿》《红灯记》等刘长瑜老师的代表剧目。在排演《红灯记》时,是刘长瑜老师和钱浩梁先生在排练厅现场对演员们和交响乐队进行指导。《春草闯堂》中“行路”一场是很吃功力的一场戏,春草坐轿的动作既要随着轿夫的动作相配合,又要表现人坐在轿子里摇晃起伏的状态,所以从上轿起脚后跟就不能落地,两腿的膝盖还要上下晃动,同时还要有春草和胡知府斗智斗勇的面部表情,是一场很累人累心的戏,“刘老师一遍遍不厌其烦不辞辛苦的作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们体会其中表演的要点,特别心疼老师!”朱虹动情的说。
2019年,刘老师又将荀慧生大师亲传给她的荀派名剧《辛安驿》传授给了弟子朱虹。这是一出唱、念、做、打非常繁重的花旦戏。戏中“杀店”一场里有周凤英手舞钢刀反串花脸的表演。排练场上,年己七十多岁高龄的刘长瑜老师亲自带着朱虹打把子,为的是让她感受台上的节奏感。朱虹对于师父不畏年事已高倾囊相授的恩情深藏心底,她说:“一定不负师恩将这出戏传承下去!”刘长瑜老师思想不保守且胸怀大度,她说:“我的学生不是我的私有财产,不能说拜了我就不能再去和别的老师学,我也只能教我会的这几出戏,弟子多去向别的老师学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当朱虹想要排《红娘》时,刘长瑜老师则亲自推荐她去江苏向有“活红娘”之称的荀慧生亲传弟子宋长荣老师去学。随后朱虹还向宋长荣老师学习了《红娘》《堪玉钏》《霍小玉》《香罗带》等几出荀派名剧。
京剧《金玉奴》中饰金玉奴
三
“跃寒潭冲云雾忙把岸上,观看这人间的美好风光。连日来,张秀才含情相望,我怜他,他惜我是一样的心肠。变做了牡丹的娇模样,鱼儿今晚巧梳妆,移步且把书房来往……”这是神话京剧《碧波仙子》中鲤鱼仙子上场时的一段[南梆子]唱腔,鲤鱼仙子的饰演者正是朱虹,她那浓浓的“赵派”(赵燕侠)韵味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朱虹拜赵燕侠先生为师是2016年2月24日,起因是源于赵燕侠先生代表剧目《白蛇传》中的一段“小乖乖”。在朱虹很小的时候,在家中的一盘录像带中被京剧名家阎桂祥老师唱的一段段“亲儿的脸,吻儿的腮……”所打动,并一遍一遍地跟着学唱,但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这是“赵派”《白蛇传》中最具特色的一段唱。后来她在一次老市长张百发安排的一场演唱活动中演唱了这段,老市长听后使劲儿鼓掌,以致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一次她正在家看电视播放赵燕侠先生的音配像《红梅阁》,忽然间她的手机响了,是张百发老市长打来的,她激动中把手里拿着吃的一根冰棍夹在了腿上。电话中老市长问她在看《红梅阁》吗?朱虹赶忙回答在看。老市长说要把赵燕侠先生请过来教这出戏,挂了电话,夹在腿上的冰棍儿也只剩一根棍儿了。第二天老市长再次打来电话,要朱虹收拾好衣物和洗漱用品,到北四环的五洲大酒店培训十天,要请赵燕侠先生为她说《白蛇传》。朱虹觉得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吗!”在此期间,老市长不仅每天关注着师生学戏的进展,还亲自带着琴师到现场监督吊嗓子。
朱虹在研究生班深造期间的导师是赵燕侠先生,也是在这个时候朱虹有幸拜在了赵燕侠先生门下成为入室弟子。当她去看望赵燕侠先生并表示毕业公演要演出《碧波仙子》时,师父说:“不要死学我,你还年轻,条件也好,要发挥自己的特点和特长,我也是在不断摸索中才行成了自己的风格的。”赵老师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的精神打通了朱虹的艺海心路,同时她也记住了老师说的“演员演戏演的是人物,以情带声更能打动观众”这句话,使得她在以后演戏时更能用心用情去塑造每一个人物。
小剧场京剧是一种新形的演出方式,很适合当前大环境下的发展,北京京剧院自2000年起就相继推出了《昭王渡》《惜娇》《浮生六记》《明朝那些事儿》等几出小剧场京剧,并复排了首部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朱虹在《马前泼水》和《浮生六记》中的表演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两出戏里的人物包含了青衣、花旦和泼辣旦的表演,其中角色的转换,反差很大。如《浮生六记》中的喜儿是个年轻貌美的歌妓,属于花旦,而转换为沈复己逝的妻子芸娘后就以青衣来表现。《马前泼水》中的崔氏在回忆新婚时是花衫,而在逼朱买臣写休书时是泼辣旦,而在表现崔氏中年妇女的人物本身又是青衣。一出戏中在几个行当中转换,朱虹觉得演来很过瘾,没有负担,这也得益于多年来三位恩师的悉心教导以及转益多师带给自己的帮助。
朱虹对于自己能够成为三位艺术家的弟子感到很幸运,并且非常感恩张百发老市长,她说:“我能成为三位先生的弟子,是我的福气。从三位恩师那里不仅学到了塑造人物演好人物的技巧,也体会到了每一个流派都有它的特色和韵味,要把行当和流派的特色溶入到每个人物当中去。我要加倍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在舞台上塑造出更多鲜活的形象来回报师恩,回报社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