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戏:这个妹妹真美,我喜欢这个妹妹
有了默契,王扶林导演把“宝黛初会”这场重场戏定为我和陈晓旭的第一场对手戏。
这是一场大戏,戏里面有贾母、凤姐、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王夫人、鸳鸯等,是宝玉和黛玉的第一次见面。
“宝黛初会”这场戏对于我来说比较熟悉。
说熟悉,是因为以前看过越剧版的电影《红楼梦》,王文娟演的林黛玉和徐玉兰扮演的贾宝玉已经深入人心,而且是一个经典电影;里面著名的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更是家喻户晓。
小时候看连环画也很喜欢这个场面,一直在想:貌若天仙的林妹妹就是这个样子,谁看了不心动呢?
现在我可以演这个耳熟能详的场面了,再加上几个月的准备和案头工作,比较有自信。晓旭化完妆之后,就在一边默戏,找人物感觉。
走机位的时候很顺,剧组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创作氛围,我和晓旭对人物的拿捏都比较准确,早已林黛玉“附体”的晓旭不时看我一眼,用眼神和我交流一下,但绝不说话,让自己沉浸在角色之中。
“预备,开机!”王扶林导演一声令下,我像一阵风一样急切、迫切地迈着戏曲舞台上的小碎步走了进去。
这是贾宝玉的出场,一定要表现出他的帅气、率真和被宠爱的感觉。大步流星是不适合他的,小跑更不合适,拿着“我是宝玉”的架势也不合适,我想到了戏曲里面的这个小碎步,小碎步走起来很流畅,而且速度合适,可以让身上的披风飘起来。
这个小碎步效果非常好,拍了一条就过了。
我真要感谢那几年在川剧舞台上的随团学习,这让我一下子就找到了表演宝玉的基调。
看着林妹妹,我心底在说潜台词:“这个妹妹真美,我喜欢这个妹妹!”
林黛玉陈晓旭上下打量看着我,潜台词是:“这就是宝哥哥啊!”
演对手戏是需要互相刺激的,我和晓旭就是在不断的排练和拍摄中产生了默契和来自心底的交流。为了达到这种默契和交流,我和晓旭都付出了很多。
“宝黛初会”这场戏拍完,我的戏基本都是一条过,以后和晓旭的搭戏更是顺利。
《红楼梦》第九集“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宝玉杜撰“林子洞耗子精”的故事逗林妹妹的那场戏,特别有意思。
拍那场戏王导要求一气呵成,用了一个长镜头拍,这对演员是个考验,拍摄的时候情绪千万不能懈。而这场戏台词很多,我没有记住台词,王导很生气,后来是场记在一旁给我提词,我耳朵里一边听着场记的提示,一边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还用兰花指学林妹妹的样子捂嘴巴,装成很娇气的小姐样子。
我一边演着自己的戏,一边看晓旭,她也完全进入了当时的情境之中,做出相应的表情回应我。我觉得我就是宝玉在给林妹妹说故事。
拍完之后,陈晓旭哈哈大笑,对我说:“欧阳你那个样子太好玩、太可爱了!”
我问:“哪个样子?”
她说是跷着兰花指捂嘴巴的动作,我说我是学的她的表情。
晓旭很紧张地问我:“我真的有那么难看吗?”
我也急了:“我演得真的很难看吗?”
这一问,才发现我们两个都是那么在意自己的形象,那么爱自己的角色,绝对不允许有损角色的言行举止出来。
因为拍这场戏我们都拍得很高兴,我就用四川话把戏里的那段故事说给晓旭听。用四川话说是很逗乐的,陈晓旭更是笑得直不起腰,还要跟着我学四川话。
我就教她四川方言,她怎么也学不会,就有些不高兴。
我安慰她说:“你知道吗?在成都会说普通话的人很受欢迎,普通话很好听,还有啊,我以前就特别崇拜说普通话的人。”
晓旭有些不相信:“真的吗?你不是骗我吧?哄我开心的吧?”
我说:“我没必要哄你开心啊,因为我说的是实话。”
“你的普通话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话。”
晓旭伸出指尖点我的额头:“这话听起来就是在哄我了!你是很久不被我恶作剧收拾了,以后你要当心哦!”
我是真的怕晓旭捉弄我,急忙说:“不要了哈,我回成都给你带好吃的东西。”
晓旭得意地说:“这还差不多。”
拍摄趣事:春日阳光下拍戏,实在享受
拍摄“宝黛读西厢”之前练习得最多、最苦的也是这场戏。
这场戏是3月在杭州西湖边上拍的——
《红楼梦》剧组经常去苏杭拍外景,“宝黛读西厢”是这次杭州外景的最后一场戏,我和陈晓旭早早就准备好了。
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杭州虽然已经进入了春天,可那几天温度就是不上来;温度不够,戏里需要的桃花就没有,整个剧组只好无奈地原地待命。
我很着急,想出一个主意,仗着自己以前拍过电影,仗着王导宠爱我,对王导说,“我们可以找人做绢花挂到树上,不就可以拍了吗?”
王导听了后不说话,没点头也没摇头。
我还不死心,又去找美工,告诉他们我这个主意;美工部门听了也不说话,搞得我十分无趣和着急。
陈晓旭看见我那样猴急的样子,说:“欧阳,既来之,则安之。你看西湖的风景多好啊,我们难得有这么空闲的时间,一起去逛逛吧!”
因为我们的朋友都不在身边,时常和陈晓旭在一起。她写的诗很有韵味,我总是她的第一个读者。她喜欢纪伯伦的诗,就推荐给我看,看完之后我们就交换心得体会;我喜欢三毛的书,有时间我们两个就跑到街上,找到书店搜罗三毛的书。
没事的时候,她就给我念她的诗,我的感觉就是陈晓旭应该去当作家,和她在一起我是仰视她的。
我和陈晓旭还喜欢拍照,我们又提议拍照来打发时间。那个时候彩色胶卷不好买,需要用外汇券才能买到。那天,我秃着头,穿一双塑料鞋,一条跑步时候穿的运动裤,怀里揣着十元的外汇券跑到杭州友谊商店买胶卷去了。商店的门卫拦住我,上下打量我,问我干吗?我说买胶卷。门卫看我的样子就不相信,不让我进去,我只好回到住地把外汇券交给晓旭,让她去买。她笑话了我半天之后拿着外汇券顺利把胶卷买了回来。
于是,我、陈晓旭、吴晓东(贾芸扮演者)在西湖边上拍了很多照片。
过了两天,老天爷还是那个老样子,桃花就是没能达到绽放的程度,可剧组通知第三天开拍“宝黛读西厢”。
我纳闷:桃花都没开,怎么就拍了呢?
去到外景地一看,很多桃花就是绢花做的,真假掺和在一起,很难分辨,看来他们还是采纳了我的建议。
开始拍摄了,我和陈晓旭迅速进入角色。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感觉,我的内心就想起我和她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时的情形。在春天的明媚阳光下拍戏是一件很享受的工作,而此情此景更是重现了书里描写的美景佳人。
和陈晓旭拍戏也有发生争吵的时候,不过都是一些小事情,比如位置站错了什么的。有时明明是她站错了,她说是我站错了,我争辩,她一定会拿出林妹妹的劲儿把我说得哑口无言。
有次剧组到四川拍外景,晓旭和袁玫(袭人扮演者)到了我家。一进我家,她们就看到饭桌上用罩子罩着的菜,陈晓旭二话不说揭开罩子就要吃。我连忙去拿了筷子,递给她,特别声明:“这是我爸凉拌的麻辣笋丝,是剩菜。”
晓旭和袁玫接过筷子,很快就把那些麻辣笋丝吃了个精光。
晓旭到我家我没有好好招待她,可我们到她家,却受到了盛情的款待。
为拍雪景,我们到了钢铁城市鞍山,拍完后晓旭邀请大家去她家吃饭,于是摄制小分队24个人浩浩荡荡开到了晓旭家。
以前陈晓旭告诉过我,她家只有两间房,现在24个人,这两间房怎么安排?
她家从一条昏暗的窄道进去,迎面是大厨房,旁边有几间房,属于她家的是两间。两间房并不宽敞,一下来了这么多人就很拥挤了。晓旭的父母都是好客的人,有着东北人特有的豪爽和热情,大家聊天说话都很自在,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陈晓旭的妈妈请我们去了旁边一间房:两张长长的桌子拼在一起,上面摆满了丰盛的菜,还有啤酒、甜酒和白酒。
陈晓旭的父亲陈强给我们每人一双筷子、一个小碗,说:“大家不要客气,随便点儿,地方小,只有用这个办法了。”——原来晓旭父母
招待我们的是自助餐。
平时,王导不管什么大大小小的聚餐总是躲在角落,这次他露出难得的笑容,说笑不断,和陈晓旭的爸爸聊起是怎么定晓旭演黛玉的,还有晓旭表演上的进步。
陈强专注地听着,脸上没有表情,眼里却抑制不住流露出兴奋的光彩,他是在为女儿高兴和自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