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慧秋(1929—2022)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荣蝶仙、李凌枫、荀慧生先生弟子赵慧秋于2022年4月7日因病在津去世,享年94岁。赵慧秋自幼学戏,她比较全面地继承了荀派表演艺术,代表作品有《红娘》等。(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
才艺多能,相辅相成——“铁嗓铜喉”赵慧秋的今昔(曲宛中)
京剧旦角女演员赵慧秋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已显露光芒。当时正是京剧的繁盛时期,戏曲界群雄并起,相继四大坤旦、四块玉之后,又有异军突起的言慧珠、童芷苓、吴素秋、赵燕侠等大牌坤伶各领风骚。赵慧秋曾活跃在京津冀鲁等地,较有名气并且亦是独当一面的名坤伶。她乃是京剧大师张君秋的师妹,曾师从名宿李凌枫学艺三年。她从十四岁起即拜师学艺,多年来刻苦磨练,在艺术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又具备一条得天独厚的铁嗓子,王(瑶卿)派的正工青衣戏很是得心应手,出师后向梅派长期合作者朱桂芳专习梅派戏又如鱼得水。后相继搭进“四大须生”班内挂二牌。1948年与奚啸伯合作,1950年给谭富英挂二牌,后又受邀与东北名宿曹艺斌合作演出,1956年与杨宝森合作一段时间。而后与厉慧良、周啸天多年合作,更显得相得益彰,为此名流名家相继邀请加盟合作。马连良的扶风社曾来人相约加盟合作,恰巧经周啸天介绍,与山东某军京剧社签约而未能如愿,亦是终生一大憾事!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女演员崛起,掀起一阵“劈纺”旋风,坤伶相继扛起斧头架起纺车来打天下,凭借自身优势立起了半边天。在这种环境气候中,赵慧秋更是水到渠成,落地开花。她开拓戏路向荀派名家魏效荀学习荀派戏,亦是其艺术生命中繁华似锦的时期。她经常上演《红娘》、《红楼二尤》、《勘玉钏》、《香罗带》、《霍小玉》、《鱼藻宫》、《元宵谜》等荀派戏,凭着丰富的才艺打开了局面,在竞技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1962年她在天津首演荀派名剧《晴雯》,正巧荀慧生先生在津辅导梆子剧团,特来剧场观看这出《晴雯》的演出。荀先生的二旦何佩华来后台对正在扮戏的赵慧秋说:“慧秋,我们角儿来啦(指荀先生)。”赵对这突兀的信息弄得一怔,荀先生是从来不看晚辈演出的。演出结束后,荀先生来到后台,对赵的演出表示认可和赏识,并收赵为荀门弟子。从此赵慧秋得到真传实授,其荀派表演更是锦上添花,在舞台上那婀娜多姿的表演、柔媚舒畅的唱念,令人感到光彩照人、美不胜收。如《红娘》中上场的圆场,流畅轻盈,竟看不出其腿部有残疾,令人赞叹不已!
赵慧秋的戏路技宽艺广,不拘一格、兼收并蓄,文戏能唱全部《王宝钏》、全部《玉堂春》,花旦戏能演《红娘》、《红楼二尤》,泼辣旦能演《翠屏山》(王金璐饰演石秀),武旦戏能演《金山寺》,玩笑戏常演出《大溪皇庄》和《戏迷家庭》,戏中串戏学唱“四大名旦”的《五花洞》,舒展圆韵的梅派、刚健挺拔的尚派、婀娜多姿的荀派和迂回委婉的程派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楚楚动人,独具匠心的自拉自唱,无论是《春秋配》〔二黄慢板〕的“受逼迫去拣柴”,或是《锁麟囊》的“一霎时把七情俱已味尽”,还有河南豫剧、京韵大鼓等无一不精,均可显露出高超的技艺和艺术造诣,演出时真是满台生辉、气氛炽热!
说起《戏迷家庭》不免触动起万千的思绪和无穷的回味。1985年在津演出就轰动一时。1989年应邀赴沪再次引起轰动,五场爆满、一票难求,观众如潮,盛况空前。上海的各家报纸均做了报道,并发表赞赏文章。在北京亮相时,阵容更是群星荟萃,赵慧秋、邓沐玮、康万生、孙玉祥、冯玉增(特邀)等,都具有强大的号召力,足以使观众大饱眼福。剧场内观众如潮,激动沸腾,演出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接着这出绝响舞台多年的娱乐性很强的玩笑戏——《戏迷家庭》荣幸地走进中南海和总参中顾委,国家元老们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这出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剧目,演出结束后元老们上台致意祝贺大加赞赏!
正处不惑之年、正是艺术成熟期的赵慧秋,“文ge”狂飙袭来,被迫中断了艺术生命。1980年代拨乱反正后,她演出机会不多,亦不适应荀派小家碧玉的小旦戏,于是扬长避短专攻梅派青衣花衫戏和王派唱工青衣戏,作为天津京剧院三团的主要演员,深感承上启下传帮带乃是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先后收李经文和山东京剧院程青为徒,在艺术上认真传授。
赵慧秋已退休多年,和老伴陈声老先生安度晚年。她的生活里透出幽静浓郁的祥和艺术气氛,但她并不甘耐消闲,而是始终如一地促进京剧事业的发展。她积极参加各级评审工作,凡是津门的评审工作评委席上总会看到她的身影,在各种联谊会上免不了在观众的掌声中一展歌喉,引亢高唱一段拿手佳作,虽是一位老者依旧是声腔圆润、令在场观众倾倒,真不愧为“铁嗓铜喉”的老艺术家。而今她的寓所总是接连不断地迎来送往一些专业或非专业的戏曲工作者和问艺者,赵慧秋也总是笑容可掬、不厌其烦地热情相待和耐心指导。这位和蔼的长者、可敬的导师,特别是谦逊执著的品格让人肃然起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