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勾手指表示对自己说的话负责,那么勾手指是怎么来的?
小孩子喜欢勾手指发誓,他们常常勾着手指,同时一本正经地念道:“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郑重其事地表示信守诺言,说话算数。情侣间耳鬓厮磨,浪漫之余,也喜欢勾着手指说一番山盟海誓,以见证忠贞不渝的感情。
这种勾手指发誓的来历并没有确切可信的资料,以至有人以为,勾手指是从西方引进的,源于西方一个男女双方勾手指所引发的爱情传说。这个说法看似确凿,却因为缺少事实依据而很难使人完全信服。
推敲勾手指的来历,可能与手指的作用有关。“指”具有“旨”的含义,代表着个人的内心想法和意旨,手指相勾就有交流内心想法的意味。再加上国人有指天为誓的发誓形式,所以,“指”便在盟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盟誓中,手指既要郑重其事的签名画押,有时还要割破手指,歃血为盟。有鉴于此,人们便简单地以勾手指表示约誓,同时借手指沟通表达互相心意的认可,有时还将两人的大拇指相摩击当作盖章签名并以此为证。
知识链接:击掌的动作为何也表示盟誓?
戏迷都知道,京剧、豫剧、秦腔、川剧等很多戏种中,都有《王宝钏》一剧,其中有出《三击掌》的唱段,叙述主人公与家人击掌约誓,愿离开相府,嫁给乞丐薛平贵。这里的击掌是盟誓时的动作,表示自己说话算数,绝不反悔。这和勾手指的动作异曲同工,效果相似。
击掌起初并不是约誓的动作,而是一种舞蹈形式。随乐起舞时,舞者得意忘形,不由地手舞足蹈,不住地随着音乐节奏来回击掌活跃气氛,增强效果。新疆克孜尔石窟就存有古人舞蹈时击掌的壁画。估计后来兴起的鼓掌,便是从观看舞蹈的贵族配合舞蹈的节奏而击掌,演变为击掌助兴的。
古人情绪激昂之时也常常不住击掌,借此宣泄某种情绪。由于手掌在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后来便以击掌表示交换掌印,郑重地代表盟誓。明清时期,击掌成为盟誓时经常使用的动作。如《三侠五义》中的展昭与白玉堂便是彼此击掌约定比赛事宜;《聊斋志异·胡四娘》中的丫鬟们也是击掌为誓。
5.
手的第二个指头为什么叫“食指”?
大家都知道手的第二个指头叫“食指”,这和拇指、小指、中指的命名似乎有些区别,与食指的大小、位置无关,却从字面上看来与食物有关。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食指最早还真的和吃有关,但可不是吃手指的意思。古人习惯用这个指头试探汤水、食物的冷热、味道,然后放到嘴里吮一下。古人这样做并不奇怪,因为上古时代的人们可是用手直接抓起东西来吃的,因此,古人专门将这个手指称作食指。之所以选择食指来做这个工作,也许是因为相对于其他手指来说,食指较为灵活,尝起食物来非常方便的缘故吧。
说起食指,还有段有趣的故事。春秋时期,郑国贵戚子公(公子宋的字)的食指每次若有跳动,第二天必尝异味。他出使晋国,食指大动,便吃到了石花鱼;出使楚国,食指大动,就吃到了天鹅肉;后来吃到合欢橘之前,也是食指大动,屡试不爽。依此看来,食指与食物之间还真是有着深厚的渊源。
知识链接:我们常说的“染指”到底跟哪个指头有关?
染指
一词用来比喻沾取非分利益。这个词语跟食指有关。
要说这个词的来历,还得从《左传》中的郑国子公说起。他的食指有特异功能,每次在吃到美食之前,都会食指大动,为他做预报。一次,他的食指抖动不停,果然不久,他受诏入朝,一上朝就看到堂柱上绑缚着一个大鼋。郑灵公得知子公有预知美食的本领后,故意未给子公上鼋肉,而其他的大臣却都得到了美味。子公恼怒之下,径直走到郑灵公面前,将手指伸入鼎(诸侯王专用炊具)中,尝了一口之后便直趋而出。郑灵公当然也非常气愤,觉得子公不守礼仪,蔑视自己,扬言要惩治其罪。于是子公便先下手杀了郑灵公,造成了郑国由盛而衰的内乱,子公也死于乱中,这也算是馋嘴惹的祸。
“染指”一词便由此而来,开始时泛指品尝某种食品,后世则将有非份之想或企图插手参与某事,称为染指。
6.
把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为什么叫翘“二郎腿”?
“二郎腿”跟传说中神通广大的二郎神有关。“二郎腿”也就是二郎神的坐姿,即坐时将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面的姿势。四川川王庙正殿上所塑二郎神像,以及都江堰二王庙旧时的二郎神像,都是这个姿势。
关于二郎神其人,有多种指称,比较通俗的一种是指《封神演义》中的杨戬。据说,杨戬自从娘胎里出来,额上就多生一只金睛眼,能看透天地阴阳动态非凡。正在其父母恐慌之时,忽然来了一位老人,自称是“玉鼎真人”,请求杨家割爱。杨戬父母答应后,真人就将杨戬抱回仙山育养,并加以排脱凡胎,授予真道,腾云驾雾,变化无穷,五遁并臻,显成肉身成圣,构成忘年不休之人神。到了商纣无道,王位该休之际,杨戬奉命下山顺应天命,扶周伐纣,功勋彪炳。事闻上苍,玉皇降旨敕命值日公曹及二郎神,职司统辖天庭五营将兵大元帅,镇守凌霄金城宝殿。
当然,也有不认同《封神演义》故事的。《朱子语类》就认为二郎神是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也有说法说二郎神其实是进口神,是从遥远的西陲传到内地来的。印度有个毗沙门天王,也称北方天王,他是个武神,手托宝塔,他的二子叫独健,是二郎神的雏形。外国神传入中国,难以被百姓所接受,于是,独健被套上了唐初名将李靖的名字,二郎神就变成了李靖。后来经小说的一再加工,二郎神又变成了杨戬。二郎神神通广大,在《西游记》里还战胜了孙悟空。
知识链接:二郎神的原型到底是谁?
关于二郎神的原型有很多说法,大致说来,有下面几种。
一、随大禹治水的功臣。传说上古时,诸龙失管,天下大水,禹奉命率众治水。刚开始,禹由于没有经验,往往耗费了大量精力却无功而返。后经人指点,他驯服了一条“孽龙”,这龙叫应龙,是一种有翼的龙。大禹命孽龙用尾巴划出多条江河水道,水患遂解。《楚辞·天问》曰:“河海应龙,何画何历?”就是指这个传说。上古传说没有文字记载,古音“二”与“孽”、“龙”与“郎”相近,时间长了,人们就将“孽龙”传说成“二郎”。若按这种说法,二郎神的名字是以讹传讹,本非行二,自然也就不会有一个大郎哥哥了。
二、治水功臣李冰的次子。他当时协助李冰修筑都江堰,不遗余力,积劳成疾,死后升天化神。据说都江堰二郎神庙中的像描绘的就是他的形象。该庙的二郎神像原为坐像,右腿搁在左腿上,正是“二郎腿”的样子。上世纪70年代,该庙修整,将神像改为立姿。
三、李冰手下的两个副官,即“二侍郎”。都江堰庙原名“二侍郎庙”,后被误传为“二郎神庙”。支持此说的证据是1974年都江堰水中出土的三个石像:一是李冰,背有“××太守李×”字样;另两个有“××侍郎……”字样,下款刻有“二侍郎庙”等模糊字样。若此为正解,则二郎神的名号亦为讹传。
四、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杨戬。小说中描述了二郎助姜太公讨伐暴纣的故事。二郎天生有三只眼,又修练有七十三种变化,法力无边。自此,二郎又成了除暴安良、降魔伏妖的战神。
五、四大天王中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第二子独健。相传他曾率天兵天将救唐明皇于危难之中,否则,唐明皇李隆基恐怕早在安史之乱时,就随杨玉环而去了。
这一说法与其他的版本互有异同。其一,说他是杨玉环的在天之弟,马嵬坡时来晚了一步,因此救姐不成,就救姐夫。他与小说中的杨戬同姓杨。其二,他是杨贵妃的弟弟,也就是唐明皇的小舅子,与玉帝小舅子的身份相互对应。其三,毗沙门天王在外国神话中是天竺人士,其第三子就是闹东海、抽龙筋的哪吒。进入中土后,为了适合民情,哪吒就从外国图画中的洋人相变成了挂红肚兜的小孩儿,而毗沙门也演变成了商朝的陈塘关总兵、后来的托塔天王李靖。若依此看来,独健恐怕是两个神的原型:一是二郎神,一是哪吒传说中的木吒。
六、玉帝妹子与杨姓凡人所生的孩子。在《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中,孙悟空对二郎神说:“记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这里的二郎神还是姓杨,并且有了明确的原因——随父姓。
关于玉帝的九个妹子,也就是“九天仙女”的情感生活的民间传说很是不少。生下杨戬的是玉帝大妹子。三妹子嫁给了刘彦昌,西王母骗二郎神去破坏了好事,并将三仙女囚禁于华山。杨戬的表弟沉香“劈山救母”,这就是宝莲灯故事。七妹子嫁给了董永,由“槐荫老人”做媒,这就是天仙配故事。八妹子嫁给了蒙古族英雄巴特尔,西王母同样想破坏,但这次二郎反而帮助八姨娘躲过了西王母的迫害,在大草原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照此说分析,二郎神应是天帝的大外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