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丁汉大学诺奖得主曼斯菲尔德教授的最后感言

诺丁汉大学诺奖得主曼斯菲尔德教授的最后感言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彼得-曼斯菲尔德教授,2003年医学与生物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于今年2月9日逝世,享年83岁。这是世界医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诺丁汉大学的重大损失。
曼斯菲尔德教授1972年开始研究磁共振(MRI),后来发明了磁共振技术和机器,为当今的医疗和诊断,做出杰出的贡献。我看完了诺丁汉大学的录像回顾,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下面几点非常感人的故事,值得所有科学家学习。
首先,他在实验室可以用机器检测一个手指头大小人体器官的时候,就大胆提出要制造一种仪器对整个人体进行检测。这样的大胆设想,在当时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大多数同行科学家觉得他天方夜谭,而且当时的CT技术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反对者认为,对整个人体进行检测,不仅技术上不可能,而且电磁场还可能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可是,当时的英国医学科学基金却果断支持他的研究计划。同时,牛津的一家公司,还专门为他的研究团队打造第一台实验用的磁共振设备。
其次,第一台磁共振机器在电路,磁场,以及对人体影响的数据等方面,都非常粗糙。为了科学研究,他用自己的身体作为试验品,对机器进行检验。他说“在磁场里面,虽然电流没有直接与身体接触,但是,他要忍受数十分钟50度的高温,身体被强大的电流波环绕,满身流汗,走出机器的时候,几乎晕倒过去。
另外,现在的磁共振机器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他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技术。因为,一个病人的检测需要30分钟时间才能完成。他认为,可以用快速、高精准的检测方法,使一个病人的检测时间降低到1秒钟以下。当问到他能不能完成这项研究突破时,曼斯菲尔德教授说,”这取决于我自己的健康,也取决于研究经费”。他说他的健康状态不是很好,而且,最近新的研究,没有得到外来资金的资助,他的团队所有的研究经费,都是他自己出的钱(曼斯菲尔德教授有很多专利收入)。
像曼斯菲尔德教授这样的科学家,不管放在哪所大学,哪个国家,都是一位非常难得的宝贝财富和精神力量。他活到老,工作到老的精神,永垂不朽。不过,为什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这样伟大的想法,最新的研究却得不到外界研究经费的支持?却值得我们深深的反思。他生命最后的研究突破梦想,到底能否实现?由谁来实现?
这些都是科学研究及科学管理的两个谜团。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曼斯菲尔德教授的梦想能够成为进一步造福人类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