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from VOGUE HOMMES JAPAN VOL.6
Editor: Junsuke Yamasaki
Japanese--->Chinese Translator: Leslie-Shady
Y指代Yohji Yamamoto
A指代Ann Demuelemeeter
彼此產生共鳴的精神
——您二位第一次見面是在什麽時候?
Y:大概是在巴黎吧?
——在party的地方麽?
A:應該不是吧~
——還記得初次見面時候的談話麽?
Y:那可是絕密的内容!
A:我們倆就算不説話,也能理解彼此。我們的靈魂是相通的。
Y:我們雖然不怎麽聊天,但是彼此有很強的共鳴。
——當初,二位是怎麽知道對方的設計的?
Y:自然地,奇跡般地邂逅。看雜誌和報紙的時候,了解了A的設計,“哇,強人出現了哦!如果能做出A這樣的設計就好了”。
A: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在巴黎漫步,偶然發現了一家小店,那正是Y的第一家店鋪。當時我雖然在學習時裝,但是其實對於時裝,並沒有那麽大的興趣,當然也不知道Y是誰。那時的我,正處於探索自己人生方向的階段。當經過Y的店鋪時,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如此強大,如此美麗的衣裝,是誰設計的?”,很自然地我踏入了店面,花光了身上的錢,買了一條輪廓鮮明的禮服裙。雖然那時我並不理解所謂的“東洋之魂”,但我卻被這件衣服深深吸引。當時的巴黎,審美的主流是那些娃娃一樣的女性,但在我看來,這件綫條強烈的裙子,才體現了真正的性感。這就是我和Y之設計的初次邂逅。
——那時候你還一直有買Y的衣服麽?
A:我其實是不會買其它設計師的衣服的。我認爲Luxury的含義,是自己做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那件Y的衣服我現在依然收藏著。
——那Y君您有A的衣服麽?
Y:有啊,尤其是她開始設計男裝以後。
A:我丈夫在我設計男裝以前,是有買Y的衣服的。他很中意Y的設計。
——二位有什麽共同的喜好麽?是音樂嗎?
Y:我倆只有一個很大的區別,那就是我是男,她是女。我倆都被很多同樣的東西所影響、激發。所以說我倆只是性別不同而已。
A:我倆的文化背景不同,是完全相異的兩個個體。我們都是具有強烈個性的人。哎,你剛才的問題是什麽來著??
——您二位共同的愛好啦~
A:Y很喜歡音樂吧~
Y:是啊~
A:喜歡什麽類型的?會自己創作音樂麽?
——我朋友是有Y的CD的哦!
Y:額,這事還是不提也罷。。。
——A君聼過Y的音樂麽?
A:沒有啊!我也很尊重音樂人的,這可以算是我們的共通點了吧!
——Y君喜歡Bob Dylan吧?
A: 確實是了不起的音樂家~
Y: 他確實不錯~
西洋與東洋
男性與女性
——之前Y提到了性別這個話題,二位覺得性別的定義究竟是怎樣的?
Y:我覺得是沒有什麽所謂的定義的,或者說根本沒有定義的必要。但是我一直很嫉妒女性的設計師,因爲她們可以feel到自己的每一寸肌膚,尤其是頸部的美。但我就無法做到這一點。所以我常常感到嫉妒。
A:但這樣説來你對於男裝方面則可以做到阿~
Y: 不過男人還是最好不要太潮了。
A:我也這麽想,但是只要穿上合適的衣服,男人就會變得很潮了~ 我是相信人類這種生物的,男也好女也好,男性與女性的要素是並存的。由這兩個要素出發,可以創造出很有趣的東西~
Y:你在談論分類嗎?
A:是的,時裝界常常將男女分類,男人要這樣,女人要那樣,但我並不喜歡這一點。
——對於東西方的文化,二位如何理解?
A:關於祖上以及歐洲文化,我是非常敏感的。在閲讀艾倫坡和雨果等的文學作品時,我常常感到内心強烈的共鳴。但當我見到英俊的日本男人時,我會感到好奇與神秘,爲何我並不了解他們呢~ 是不是有什麽地方搞錯了?我也並不明白爲何會有如此的感覺。
Y:我反而沒有類似的體驗。因爲我生長在戰後的東京,當時那裏並沒有受到所謂“典型的日本”的影響。換句話說,我的少年時代,是在“東京”而不是“日本”度過的。我剛開始作設計的時候,人們都說我的設計充滿了國際性。直到我去了巴黎,他們才說我設計的東西很日本。不過其實直到今日,我也不明白,自己因何被稱爲“日本人”。
——Y君第一次出國旅行是什麽時候?
Y:大學三年級時候,我開始了歐洲之旅。那時我從橫濱坐船先到了蘇聯,船上當然沒什麽服務可言了,我簡直像牲畜一樣被對待。後來我又從西伯利亞坐了一個月火車,來到了芬蘭。之後我就背上了背包前進,花了一個月才來到了巴黎。我到了東站,一下車就突然覺得,“這裡才是我的所在”。在北歐的時候,我對於那些純淨的景色並無感覺,反而巴黎的人聲鼎沸,和Gitanes香煙的味道,很令我着迷。
——那你覺得安特衛普是怎樣的?
Y:走在街上的時候並未感覺到什麽特別的地方,但有人帶我走進建築物之内,我覺得這裡就像京都。街道和行人們,也都非常優雅。
——A君對於東京有什麽看法?
A:我其實只去過兩次。。。
Y:她討厭坐飛機啦,哈哈
A:我25嵗時候去過,還有就是2006年開店的時候。在東京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應該怎麽表達好呢。。。
Y:混亂?
A:嗯。。。雖然完全不懂日語,但是對於日本(人)的設計、旺盛的好奇心以及活力,我都有很深的興趣。下一秒我就想到,“法國人真是太懶了”,哈。在我唯一一次在東京辦時裝秀的時候,請了日本的姑娘們來做fitting。行show之前,我要做最後check的時候,發現這些天使們早已完美地完成了工作~ 我當時對自己說“這怎麽可能?”,我確實被她們所感動了。
作爲人第二皮膚的衣服
——二位的設計,都充滿了靜謐的氣質,而且多用天然材料製成,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意境呢?
A:我只是隨心而動。
Y:我們並沒有隨波逐流,而只是循自己的本心而動。安靜地開始設計,做出喜歡的剪裁。潮流什麽的,完全無所謂。
A:誠實地表現出自己的好惡。就像對待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中間的每一環都非常重要。從每一個collection,每一個一起工作過的夥伴,我都學到了很多,這才造就了今日的我。把這些延續下去,是我最大的追求。我們是在追求美,在創造人類的第二層皮膚。同時,人們的情感表達,也對我們的創作有很大幫助。當然,不可能每一個人都需要我設計的衣服,這些,只是為特別的人所創造的。
Y:當然如此。
——設計男裝與女裝的時候,決定性的區別體現在哪裏?
Y:我覺得A君大概是以同樣的精神去設計男裝與女裝的。
A:男女間的差別是非常神秘的,身體不同,表現不同,均衡感也不同。最大的區別可能是,既便我穿上男裝,我也不會覺得自己是男人。這其中雖然有我不能理解的部分,但我卻能感受到這些部分。我在設計男裝的時候,通常會讓丈夫穿起,然後問他的感受。比如雖然我覺得某件外套適合他,但他穿上后卻不喜歡,那麽我就會作出一些改動。
Y:A君(有丈夫來當模特)真是好幸運啊~
A:我們夫妻二人,都對人類保持很大的敬意。我們並不只是在設計一個物件,而是將“美”賦予其中。
Y:“can I help you”這樣的精神哦~
——設計的時候,是以歐美人爲藍本,還是亞洲人?
Y:大部分是亞洲人,但有時女裝設計也會以歐美人的形象開始。
A:我,丈夫,我周圍的工作夥伴,這些都可能是我設計的藍本。
——身高腿長小臉的白人模特似乎是時裝界對於美的定義,那麽二位怎麽看待與之相異的Asia Beauty?
A:在日本看電視的時候我就很納悶,爲何明明是日本的咖啡廣告,卻要用金髮碧眼的外國模特呢?
Y:大概是對於身材高挑的歐洲人有著美麗的幻想吧,不過這想法貌似也過時了呢。。。
A:看到黑頭發黑眼珠的日本人的時候,我覺得非常美。不過人類就是這樣,對於自己不曾擁有的東西,會抱著美麗的幻想。
Y:另外,我覺得日本被“美國化”的太嚴重了,對此我非常失望。
A:我覺得歐洲也是。。。
如今的時裝退步了麽?
——對於亞洲以及全球時裝的未來,二位怎麽看?
Y:我一直覺得,如果可以改變,那就變吧~ 這其實與我們無關的,真正的時尚,是經過鍛煉與體驗的,是包含了知識在内的,所以說,必須是知識分子才能領會。之後才能開始領會到時裝的真正樂趣。
A:25年前,我對時裝抱有很大的期待。後來一切都變了,最大的變化發生在80年代。但是現在,時裝界又有回望過去的趨勢了。有人試圖將那些古舊的女性生存方式強加在現代女性身上。我本以爲2011年會更加自由開放的,這真是很令人沮喪。看到現在的女孩子,我經常搞不明白他們到底是60年代冒出來的,還是80年代的。現在明明是2011年阿!
Y:我覺得那些電視節目及其製作人要好好改一改了!
——想聼聼二位對於亞洲時裝市場的看法?
Y:所有人都要去中國發展,所有人都在說下一站就是中國。但我覺得這其實是非常的危險。時裝是這樣一門學問,它學要你學會感恩,需要你學會享受文化,並不斷重復這個過程而成爲自己的經驗。
A:我倒是不太考慮這些。但如果中國真的存在能與我們溝通的靈魂,那他們無論如何也能聯係到我們。不過正如Y所言,我們並不想從經驗、資歷尚淺的人身上獲取利益。對於那樣一個迄今爲止仍鮮有時裝的新興市場,如此冒進未必是件好事。那裏可能並沒有應有的尊敬吧。
Y:我覺得現在還是爲時尚早。
——二位有什麽想互相問的問題麽?
Y:我沒啥問的,不過最近我年輕的助理們經常穿A的衣服來上班。。
——你不生氣嗎?哈
Y:哪能,對我來説也是個啓發呢~
A:我是有想問Y 的問題啦,不過不會在你們面前問哦~
PS:原文副標題是ANN與耀司在巴黎密會。。。。照片只有這麼兩張模糊的,連合影都沒有。。。
(幾年前從VOGUE HOMMES JAPAN 上面翻譯了幾篇文章放在了個人Blog上,現在Blog被墻,自己也早已將其淡忘。一直喜歡的VOGUE HOMMES日本版也成絕響。連ANN姨都說了再見。。。 時光必飛逝,有何可長存)
http://s15/mw690/001SEOqyzy6GYDo0Stw9eYamamoto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