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惊闻一则报道,经北京警方证实演员白静因家庭情感纠纷与丈夫周某发生争吵,周某在家中用刀将白静杀死后自杀。目前,白静、周某二人均已身亡。看到这则新闻,我内心既痛又憾。心痛的是两个如此青春年华、在各自的领域都会有更多贡献的生命,竟然会以如此冲动的“低级”的方式被结束了。看来再多的名利,也无法阻拦因为对“愤怒”的无知,而导致的原本不应发生的悲剧的上演。然而更遗憾的是,在他们激烈争吵时,他们也许都没有意识到极其愤怒的情绪已经迅速积累爆发,这种愤怒的情绪会使他们在瞬间失去理智,从而做出极其冲动的令他们终生后悔的事情。他们以惨烈的事实,又一次证实了心理科学对于人的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研究结论:即情绪能量在极度积聚下会对人的理智水平有抑制作用,从而使人丧失理智而作出冲动之举。白静和丈夫,无论有多少名利,有过多少幸福,有过多少故事,但作为人来说,对于情绪科学的无知,同样使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由此看来,杀死白静和丈夫的最直接凶手,就是他们被对方激怒后产生的巨大的愤怒!换句话说,是他们自已无比愤怒的情绪杀死了他们自已!
尽管关心他们的人们在悲痛之余会去猜测他们争吵的起因和事件,也会因为周的极端行为而对婚姻与幸福发出不信任的哀伤。但是这样的悲剧要避免,就需要我们必须去了解和正视在事件表面的背后,倒底是什么力量,会让一个成功的商人,举起刀刺向自已的妻子,并最终又刺向自已?如果我们仅仅从道德和理性的角度来解释周的行为,我们是否能找到完全充分的理由来说明,一个有身份地位的理性的人,会和太太有多大的仇恨而使他能够以自已的生命为代价去泄愤?如果理智与道德都不能全然的说明,我们是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从人性和心理科学的角度去揭示为什么这个悲剧的发生也许是无法避免的。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类似的让人心痛的悲剧,比如,某些优秀的人会突然跳楼自杀;某些杀人犯会事后痛哭在那一瞬间因为自已一时冲动,将对方杀害;包括前一段时间网上热议的一男青年追女不成,使少女毁容事件。公众常常习惯去找寻那些促使他们如此举动的外在事由,并联成因果关系时。但这种简单的归因,或许会掩饰生命被残害的真相!那就是当一个人理智在的时候,原本是不会去做自残或残杀同类的事情的,因为这有悖于最基本的生物本性;但是心理科学发现,当人的理智受到强烈情绪损害时,比如极度的抑郁情绪,极度的愤怒情绪下,人的理智水平就会下降,并显现为无法控制情绪,从而使人在极度情绪的推动下,产生非理性的冲动行为,并最终造成理性意料外的悲剧。
了解了这一点,以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学习注意管理好自已的情绪状态。首先,不论遇到何种纠纷,不论你经受了多大委屈和伤害,不论你有多生气,都尽可能避免对他人过度凶狠,过度激怒和伤害他人,从而使对方非常恨你。因为,仇恨是一种巨大的负面情绪能量,在这种仇恨的情绪下,对方有可能突然对你作出极端冲动的行为,比如突然袭击你或者以更大的力量来报复你。这样,实际上是我们自已在间接的伤害我们自已。从这一角度来看,“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句话不无道理。宽容,不仅仅是在原谅他人,更是在保护自已。
另外,要注意觉察自已的情绪状态。比如,当自已被激怒时,自已要意识到自已的负面情绪已经高涨,接下来很有可能作出让自已事后后悔的冲动行为,比如冲动的承诺什么,或者冲动的想攻击对方等等。此时,一定要在心里面对自已喊“停”,然后不断的在心里和自已对话,“我已经太冲动了,要冷静一下,要冷静一下”,或者选择马上离开争吵的环境,如去别的房间走一走,找个理由离开等等。愤怒的情绪因为理智的干预和时间的拖延而慢慢平息下来,这时理智水平就会上升,原本可能因为冲动而作出的非理性行为,就可以得到真正避免!
生命如此宝贵,仅有哀痛是远远不够的,我强烈的呼吁,大家都来了解和学习有关人的健康的心理知识,不再忽略它,不再误读它。因为人的心理和生理一样,同样都是科学认识和探索的对象。每个人只有了解了自已关于情绪、记忆、认知等等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才能更好的规避心理活动的负面作用,并利用好它的积极作用,从而保护好自已的健康,发展和提升自已的潜能,并最终避免让“白静之死”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
让我们共同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