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招聘应届毕业生,进入下一轮面试都是男生。有个女生气势汹汹地冲进来说:”你们是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
我说:“你还挺(quan)有(shi)性(cheng)格(ci)挺(lan)胆(diao)大的,那你也来吧,先把楼下那箱杂志搬上来。”
她说:“那箱杂志搬运工都得拼尽全力才搬得动,让女生干这种力气活,不是欺负人吗?'
我说:"你不是说自己是穆桂英吗,还好意思和搬运工比?穆桂英可是力举千斤……"
她说:”普及个基本逻辑,我是来应聘记者,比的是采访写作能力,不比力气。“
我说:”那好,你就去负责这次**银行的董事会之争并解构一下其背后的股权结构,三天内交稿。”
她说:“我是学新闻的,不是学金融的,也从没跑金融口的经历,我一来就让我做这么专业的题目,根本就是故意刁难!“
我说:“你不是说自己是穆桂英吗。穆桂英被宋朝聘用后,直接就挂帅了。我没让你直接当主编,已经是放低要求了。人家穆桂英第一次上阵就打败了对方的主将,你怎么就不能做这个选题?
她说:”那是因为穆桂英从小就跟着爸爸哥哥学武、厮杀,所以职场经验和专业性比那些体制内的官兵还强。也因为她从小就领兵,所以能挂帅啊。”
我说:“是啊,如果你有个当主编的爸爸和当名记的哥哥,我也会免试录取你的。可你既没有穆桂英的力气,又没有穆桂英的专业水平和职场经验,有没有她的人脉和家庭背景。你凭哪一条说自己是穆桂英。就算杨排风,这几条软硬条件也都比你强吧?”
听我说完这些话,这个小女孩心(wu)服(无)口(ku)服(zhe)地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