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增哲:“绝活儿”是这样练成的

标签:
杂谈 |
分类: 走进机务 |
■本报通讯员 周显军 程剑
在东航西安维修基地附件维修部航空器机载机电类部、附件修理维护工作的现场,无论是谁遇到问题寻求帮助和支援时,都会首先想到安增哲。从机械加工、图纸技术参数确认、配合公差等维修技术工作,到修理项目扩修申报等辅助工作,安增哲既熟悉又精通。同事们求助于他时,安增哲总能迅速地判明故障并快速排除。他的这一手“绝活儿”,不是靠天赋,而是在自己多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中获得的。
安增哲是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公司西安维修基地(简称“西安维修基地”)附件维修部技术室的一名普通机务员工。中等个头,结实的身板,略微晒黑的肤色,略有卷曲的头发……这位外表并不起眼的普通机务员工,乍一看去,实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和安增哲共事过的同事都知道他有一手“绝活”。
安增哲作为东航西安维修基地附件维修部技术室机载机电类部、附件修理系统的工程师,不仅承担着大量的修理项目、维修工作单卡编写等工作,还肩负着这些修理项目中技术支援的重担。安增哲身为兼职教员,经常需要编写各类培训课件,同时还担负着教学任务。他总是将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在完成培训任务的同时,还主持完成过多项机电类重大修理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安增哲磨砺自身20余年,逐步树立起他所具有的能力信心和技术“权威”。
有一次,东航西安维修基地附件维修部接到一架飞机起落架减震支柱的抢修任务。安增哲一得到消息,便第一个赶到维修现场,并投入到工作中。虽然安增哲对起落架减震支柱的各项功能和技术参数都了然于胸,但他依然严格按照工作前的准备程序,查询飞机装机清单,确认维修件号及工具设备的准备情况。为确保维修方案契合故障原因并高效可行,安增哲直接来到机库维修现场,同定检维修工作人员交流,现场查看减震支柱的拆卸和故障情况,精心留意每一个细节。面对安增哲的敬业精神,定检工作人员交口称赞他“服务到家了!”就这样,他带领同事们奋战了6个小时。
随着机电类机载部、附件修理能力的稳步提升,东航西安维修基地附件维修部适时提出了机电类机载部、附件修理项目的扩修立项和适航申报工作。这一重任,又落到了安增哲的肩上。安增哲面对重任,毫无退缩。他查阅了大量手册资料,及时完成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并随即投入到整个项目的适航准备工作中。
类似的实例,在安增哲身上成了“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