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需要个人主义

标签:
体会个人价值团队合作辩证思考文化 |
机务青年茶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思想的平台。我很想把近期的一些想法或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表述我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的同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意见和帮助。前不久,我参加了云南当地组织的一次青年干部培训班。在零距离与上级领导、教员以及学员的交流过程中,我对“管理”一词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特别在“团队”与“个人”的关系方面有了一个崭新的思考。
当今,无论是理性对待还是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我们都更加追捧“团队”一词。“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的个人”云云无不提醒我们“协作”与“配合”在这个“合谋时代”的重要意义。此次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一天的“拓展训练”,以闯关、游戏、交流的形式生动诠释了“团队合作”的深刻内涵。从培训的角度看,拓展训练已经达到了“传递某种主流信息、树立某些正确意识”的目的。但请允许我钻个牛角尖,换个角度作个或许没有任何意义的假设,如果我们每个人之前都做过类似的拓展项目,同时在心理和身体素质方面受过良好的严格训练,那么面对同样的训练项目时,大家肯定不会仅仅为了闯关成功而欢呼雀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逻辑只是文学表达或修辞造句上的关系,其实质意义还得看这三个臭皮匠分别是谁,以及诸葛亮这匹千里马有没有遇到伯乐。三个臭皮匠组成了一个团队,这是他们的优势,同时也决定了他们的最大缺点——道德风险。“大家决定吧,我精神上支持”、“有他们呢,我先休息一下”、“需要决策的时候我只用赞同或反对,至于为什么赞同为什么反对我也说不清”等等之类的情况将无法解决。这无形中给团队建设增加了意想不到且难以消除的障碍,这样的团队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的绩效还不如某一个人。这样说的目的并不是想要否定“团队”这一理念。而忽略“个人英雄主义”的合理价值,只会为某一天团队的失败去寻找一个新的借口。
在今天这样一个强调集体文化和团结协作的时代,我们认可团队价值的同时,也要肯定并倡导对“个人成功”的愿望和追求。没必要总是默默无闻,没理由惧怕与众不同,不要在乎张扬个性,不要因为努力后暂时的一无所获而患得患失,更不要怀疑奋斗与勤奋能引领成功。诸葛亮,在那段历史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是成功的。是因为他拥有一个好的团队吗?的确如此。但我更愿意这样去理解:刘备是伯乐,关羽、张非等蜀将都是孔明的资源。
记得有人这样定义成功。一种是可衡量的物质上的成功,比如功成名就;或对社会做出某种贡献。另一种是不可衡量的精神状态上的成功,即自己觉得自己成功。在第一种成功中,成功不是标准,而是一种对比。后者则更像是一种心理状态,也可以直接说成成就感。这里我们不去分析这组定义有着怎样的含义,在我看来,我的成功就是干机务,爱机务,干好机务,以及在此过程中对不断出现的新目标的追求与实现。
追求成功是一个向上攀升的过程。如果形象地用阶梯来比喻这条上升的通道,运气或机遇会是其中的几个台阶,但其余大部分的台阶都将与道德修养和能力技巧有关。例如在此次培训班中学习了解到的“精益六西格玛”和“5S管理”,一个人如果通过学习领会并能科学运用,说不定将会成为他通往成功的关键的几个台阶。
我们或许天生没有过人的天赋,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成为诸葛孔明的潜力,唯一的途径就是不停地“苦练内功”。当然,一个有诚意的、公平的“伯乐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哲学上不是说过“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吗?我们必须把注意力着重放在自身,要坚信,成功路上,“苦练内功”才是王道。
文/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昆明维修基地——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