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源推荐】 傅瑞屏:评李倩的一节初中英语优质课

(2011-11-18 13:11:26)
标签:

初中英语

优质课

李倩

教育

分类: 资源推荐

评李倩的一节初中英语优质课

 

 傅瑞屏

    摘要:本文描述和分析了一节初中英语省级优质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特色,旨在与同行分享新课标实施以来广东英语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些变化、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教学设计;层次性;理性特征

    李倩老师参加了2009年9月在南海实验中学举行的广东省第三届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并获得了代表广东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的资格。在比赛中李老师表现出较好的教师素质和施教能力:教学设计新颖、富有层次性,教学过程节奏明快并体现了兴趣性原则;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用所学语言做事的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这是一节名副其实的初中英语优质课。本文作者在对该课的录像转写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特色。

    一、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描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七年级教材Module 5, Unit 1: Tony Has the Longest Journey。执教的李倩老师来自佛山市南海实验中学。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过程描述。

 1. Warming-up and lead-in

2. Presenting some new words

3. Listening to three passages

4. Practice

 1) Making up sentences with comparative degree

 2) Fill in the blank

5. Using language

1) PK 1: Which is better? Use the following words to compare (比较) Shanghai and Hong Kong

 2) PK2:Think of slogans(竞选口号) for your city! 3) PK3: Present your Olympic bid (Make an Olympic Speech)

6. Homework

    李老师以 “Do you like Olympic Games?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Olympic Games? Do you know which city we had 2,000 Olympic Games?”等一系列问题热身并引进话题:2010年的奥运会将在哪个城市举行,请学生提出建议。在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把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代表不同的城市,即Los Angeles、Sydney、Paris和Shanghai。教师告诉学生,下面的活动是各个城市进行PK,最后以投票的方式决定那个城市夺得举办奥运权,奠定了该课的主要活动为模拟申奥活动。教师接着在语境中呈现了bund(上海滩)、kilometer、Victorian Peak(太平山)、east、south等词语及上海和香港的基本信息,为下面的听力活动扫除障碍。接着要学生听一段关于上海的录音材料, 然后做练习纸上的填空练习,练习的内容是根据听力材料填上所需的形容词,随后师生一起检查了答案。对提供最多正确答案的小组奖以“选票”。教师把奖励学生选票当做课堂评价的工具。这个听力材料充当一种语言输入,让学生对上海的地理位置、人口、名胜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在设计练习时突出了几个形容词的原级,为后面呈现形容词的比较级做铺垫。接着教师让学生听一段关于香港的材料,同样设置了一道填空练习,填入的词大多是形容词的原级。在此基础上教师问学生上海和香港有哪些不同之处,然后放一段对这两个地方进行对比的文字,并要求学生按照提供的表格就两地的人口、天气和历史进行比较,从而用上smaller、colder及longer 等词来比较事物之间的差异。第三段文字可以看做是呈现形容词比较级的载体,为学生提供了感受形容词比较级的形式和意义的语境。教师接着要求学生造包含着than的比较级句子,话题是比较上海和香港的不同之处。听第三段文字之后的填表为这个活动做了铺垫,学生围绕着表格中的信息内容用比较级来表达自己对这两个地方差异的认识。接着教师又投出了一些图片和文字说明作为学生造句的资源和支撑(教师投出了两地的交通状况图、出示出租车价格信息等营造直观的语境让学生用上所学语言造句),在学生通过初步的练习(造句及填空)感受、体验了形容词比较级的形式后用表格归纳了形容词比较级的五种构成方法和用法。

    在运用阶段教师设置了三个PK活动。第一个是用上教师所提供的形容词比较级来比较香港和上海哪个更好并用because来说明原因。第二个PK活动是制作申奥口号;第三个活动是发表申奥演说。这三个PK活动属于语言的运用阶段,概括而言,是运用所学的语言即形容词的比较级来做事。

    二、教学特色

   (一)这节课的设计具有层次性。教师通过三段听力材料来呈现上海、香港的基本信息及包含形容词比较级的语境和语言形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语境让学生根据这两个地方的情况造包含形容词比较级的句子。然后归纳形容词比较等级的构成规则。接着设置了三个PK活动。第一个PK活动是:Which city is better?这属于针对语言形式的活动,教师要学生用上形容词比较级来表达在他们心目中哪个城市较好及原因。使用的语言基本是以句子为中心,属于半控制性语言练习,有一定的语境。第二个PK活动是 What ‘s your city’s motto?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What’s the motto of the Olympic Games?从而引出“Swifter, farther, and higher.”,接着要求学生为自己所代表的城市的申奥制作一个motto, 当然motto可能隐含比较级。这个活动比第一个PK活动前进了一步,因为这接近用所学的语言来做事,当然所使用的语言还停留在句子层面上,因此任务本身也比较简单。第三个PK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个3分钟的申奥演说,这是学生在现实生活里面可能碰到的交际任务,同时申奥活动隐含着城市之间的竞争和比较,各方都会尽量突出自己所在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的优势,那么学生在演说稿中自然会用到比较级。这是语篇层面的活动,它比前面的两个活动的难度要大点,因为该活动已经超越了句子层面,给学生留下想象和深度思考的空间。总的来说,这三个PK活动具有层次性,前两个PK活动是后面的PK活动的铺垫和基础,后面的活动则是前面活动的发展和提高,学生在第三个PK中会用上第一和第二个PK的内容。除了教学活动的层次性,该课的教学设计也融入了一些时尚的因素,如PK,它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对抗或淘汰活动,深受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实际上PK也是一种比赛,但因为用了这种表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使到这节课的参与度呈现良好态势。

   (二)教师的施教呈现一些理性特征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造句通常用于词语的学习部分。常规的做法是教师讲解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自己举例,然后要求学生用上所学词语造句。那么,学生造出来的句子常常是缺乏语境的,也许在语法上市正确的,但实际上不符合语用规则或语体风格不一致。另外,学生对提炼语境来容纳指定的词语也感到力不从心,有的学生想了很久也没能造出一个句子来,因为他们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因此,造句成为备受批评的一个活动最主要的原因是脱离语境。那么在本课中,授课教师在呈现了形容词的比较级的构成后要求学生造句,教师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背景信息来为学生营造直观的语境练习形容词的比较级。如: T:Let’s see a picture of the street in Hong Kong(投出图片) Well Hong Kong is a busy city, how about Shanghai?( 投出更繁忙的街道图片) We say Shanghai is—

Ss: busier than Hong Kong.

 T: Yes. Busier than Hong Kong. And this is also a street in Hong Kong((投出图片). And this is street in Shanghai(教师通过图片来设置直观的语境练习形容词的比较级). And we can say the streets in Shanghai are-

Ss: smaller/bigger.

T: Yes, Shanghai has wider streets. And we can say the streets in Shanghai are-(表宽阔的身体语言来启发学生).Yes, you try.

 S:And the streets in Shanghai are wider than the streets in Hong Kong.

    另一处呈现教师施教的理性特征的是在每个申奥城市的市长做了申奥发言后的投票环节,教师让每个城市的代表/市民上来投票后要说出为什么,那么学生在回答为什么选哪个城市时也再次把该城市跟别的城市进行比较,因此用上比较级。如果这个环节只到投票为止也是可以的,但加上一个why之后使到活动有深度,回答原因部分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有果必有因。可以说,这个环节也初步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进行探究的能力。

   (三)教师在学生开展活动之前都会给例子或示范。如在PK2前教师给了学生如何做的指令后说: T:I’ll give you an example. So L.A. will speak to Paris: Our movie is better than yours. And Paris will speak back: Our clothes are nicer, better than yours, do you understand? (四)优质的教师上课时会不断检查学生是否明白或理解教师指令。如: T: I’d like you to work in group of three and study your information card and think about this slogan. One gives one slogan, yeah? You will have one vote. Do you understand?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节课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如

    1)教师评价未到位。如在让各小组代表作申奥发言时教师只给了简单的反馈:That’s a good starter;而对于陈述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呼应,如Our city is fashion than other city ;对于丰富的信息内容没有给予适当的肯定,没有抓住时机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并使它转化成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2)小组不够小,有的学生没有自己的角色,有的学生是活动的旁观者。小组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互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为活动的完成贡献自己的智慧;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要有自己的角色。如果有的学生只是袖手旁观,那么这样的小组活动可能有下列的问题:

   3)小组活动时教师的监控不太到位;

   4)任务要求不到位:如争夺奥运举办权没有说明哪些是最重要的品质,因此有的学生说:Our city is the oldest one,教师要引导学生历史悠久并不是一个夺得主办权的首要条件等。

   5)在屏幕上投出示范例子后没有解读,没有学习,那么学生没有一个吸收内化的过程,例子的作用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教读生词最多不超出3次,很多只有两次,但对于专有名词可能需要多读一两遍。结束语 一节课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一节课要在遵循教学规律上有特色和创新。李倩老师的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能够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但同时也有大胆的创新,比如上文所述的PK活动。

   参考文献 Johnson Karen. 2006. 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 Reasoning in Action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深圳金太阳,DVD光盘,2009.9

本文已发于《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第6期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培训处刘海文、李玉梅综合编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