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辽宁锦州泥塑佛像千年古寺 |
分类: 天南海北 |
辽宁省锦州市下辖一座小城——义县,它名不见经传,但这里有一座大寺却名闻遐迩,它就是辽代的奉国寺。
6月13日,我们从北镇的青岩寺出来,正值中午,雨过天晴,云开雾散,遂决定直奔义县的奉国寺,这也是我们此行的计划之一。
从北镇到义县,走国道,一路山道盘桓,逶迤盘桓,很是刺激,大约近2小时左右的车程。
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距今已跃千年。
奉国寺到了。
乍一看,寺门不大,庙门上“奉国寺”三字出自康熙御笔,更显其皇家寺庙的尊贵。
奉国寺是世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其初名咸熙寺,又因其内供奉七尊大佛,又称大佛寺或七佛寺,最鼎盛时奉国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
进去后,别有洞天。
奉国寺分庙门,中殿,大雄宝殿。座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外山门、内山门、牌坊、天王殿、大雄殿。
这是进入大雄殿的外门,上书“大佛寺”,亦出自康熙御笔。
门前的石狮,也许是同时代,也许是后人增建,历经沧桑,岿然不动。
寺门洞两侧的墙上有壁画,画面生动,仙风道骨,裙裾飘飘。
虽有些斑驳,依稀可见曾经的鲜艳夺目。
大雄殿赫然眼前。
整个建筑物位于 3 米高的台基之上,为五脊单檐庑殿式。整座建筑全部为纯木质榫卯结构,有极好的抗震的柔韧性,历经千年,主体结构完好的保存下来,足见其设计的巧思妙法。
奉国寺作为皇家寺庙,除了屋顶正脊高耸,出檐平缓,外形庄严、厚重、大气,真正的皇家风范。
大雄殿门上有三块匾额,中间是“大雄殿”,两侧是“慈润山河”、“法轮天地”,都是乾隆御笔。
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发表学术报告,称辽代寺院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奉国寺盖辽代佛殿最大者也。”
大殿面阔九间(内长向7柱),进深五间(内纵向3柱),九、五,乃皇家特享数字,当之无愧的一座佛教顶级建筑。
殿内主供七尊大佛,均为辽代的泥塑佛像,绝对的原滋原味。
殿正中的佛像毗婆尸佛,合座高达 9.5 米。
佛像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空心泥塑佛祖超大像,佛身的外涂色彩颜料均为最原始的矿物质制成,这是佛像得以保存千年不掉色的主要原因!
文物专家杜仙州在调查报告中赞誉“辽代七佛像高大庄严,权衡匀整,柔逸俊秀,神态慈祥,极为壮丽。梁架上飞天面相丰颐美悦,色调鲜明绚丽,是国内极为罕见的辽代建筑彩画实例。”
七佛皆端坐于须弥座上,通高 9 米以上,依次为迦叶佛(贵人佛、成就佛)、拘留孙佛(平安佛)、尸弃佛(健康佛)、毗婆尸佛(兴业腾达佛、智慧佛)、毗舍浮佛(招运佛、发财佛)、拘那含牟尼佛(光明佛)、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
“过去七佛”并列一堂,佛祖释迦牟尼偏居其间,为佛教界独一无二。
每尊佛前左右各有一胁侍菩萨相对而立,高 2.5 米,共 14 尊。
一座千年建筑保留到今天实属不易。
奉国寺经历的有记录的历史劫难,就有5次。1948年的辽沈战役,义县遭到炮击,有一颗炮弹砸穿了大雄殿的屋顶,落到了释迦牟尼的手中。佛像手部损毁,但是很神奇,炮弹却没有爆炸。
上面最后那尊佛为释迦牟尼佛,仔细看佛像的左侧下臂,是战乱破坏后请雕塑专家重新修复的,看似简单的修复,却成为一处硬伤,没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奉国寺供奉的“过去七佛”是现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彩绘佛像群,吸引了很多高僧前来参拜,80岁高龄的星云大师就曾三次朝拜。
关于这七尊佛像有很多传说,我更倾向于下面的传说。
义县旧称“宜州”,是辽朝萧太后萧绰的故里。萧绰的儿子是辽朝的第六位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朝本身信奉佛教,标榜皇帝就是佛,耶律隆绪就把自己比作释迦牟尼。他为了纪念过世的母后、他的前五位皇帝、加上他自己,正好七位,就在宜州(现义县)建了这座皇家寺庙,供奉七佛。
大雄殿东西两墙的有十佛壁画,依稀可见。
梁、栱上依稀可见辽代彩绘,多为飞天图案,据说加起来有2000平米,还有一些花卉、云纹。
佛像
香炉
历代石碑
无一不饱含历史沉淀。
“大奉国寺”中的“大”字可见其曾经的宏大。
七佛的后面还有一倒坐佛。
因为进深五间(内纵向3柱),知道佛像后面应该有一柱宽的空间,遂转到后面一看,才意外看到这尊佛像。
倒坐佛位于毗婆尸佛背后,是明代所塑观音佛像,塑像保留着唐朝以前男像观音的风韵,姿态俊逸洒脱。
修建倒坐佛碑记
大雄殿后门
我们发现佛像上满是灰尘,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那是香烟多年凝结成的垢,普通清扫方式已经无用,可见这里曾经香火极盛。
2013年,奉国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不再允许寺内进香,自此,八方来拜的盛况不再,人烟渐稀 。
我们暗自庆幸,有幸如此近距离参拜诸佛。据说一两年后奉国寺将关闭,进行全面修缮,之后管理也会更加严格,你可能再没机会像我们这样近距离的观佛、拜佛,那时你看到的此佛已非此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