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兰花圣女果蚬子毛蚶冷面 |
分类: 好好的款待自己——我家的一日 |
大暑,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仿佛知道自己没有更多的时间了,所以极尽所能使出浑身解数,让人人都领教一下它的威风。
今天最高气温32度,前几天的朗日白云不见了,取而代之满目弥漫着如浴室蒸腾的热气。
早晨起来大打开窗,几乎感受不到一丝风,只一“热”字了得。
不知道吃点什么,下厨房做吃食都是一件需要决心的事儿,思来想去,还得认真对待,家里有需要工作的人,还有我这闲舞者,都需要能量。
冰箱里有昨天买的两块五香豆干,虽冰箱保鲜储存,也不易太长时间,加点圆葱丝和青红椒丝拌一下,开胃爽口。
主食玉米面包片,一个微波炉煎蛋。
配菜:西兰花洗净汆水,捞出浸凉,沥干水分,加圣女果,再加盐、蜂蜜、醋翻拌装盘。
唯茶解暑,今天继续煮蜂蜜普洱姜茶。
先生多次征求要开空调,坚拒。翻出最原始的器物,一把塑料团扇,是2010年去上海世博会所购。
年轻时喜欢扇子,檀香扇、纸折山水、书画扇和绢团扇,都曾伴我暑夏,随着电风扇和空调走近家庭,渐渐都被冷落了,几次搬家后,最终不知所踪。
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受不了空调的急冷。
重拾小扇,轻摇,凉风顿起,暑热立消,看来是不愧“热时天下是知音”的盛名啊。
旅行多次遇到爱不释手的扇子,却最终没有收入囊中。彼时只是抱着赏玩的心态,并不觉其有何实用价值。如今重新感悟到她的实用,如果再遇,一定收她几把。
张大掰的课就是一场炼狱。
有备而来,特意换了吊带的舞蹈服,一堂课下来,几乎都湿透了,一是舞蹈强度太大,再一个也是早晨的姜茶水喝的有点多。
再给自己一天的恢复时间,不游泳,直接回家。
洗漱后,还没坐稳,脸上又起来小汗珠。一手拿起扇子,一手拿起手机,联系先生,问晚上想吃什么。“都行”,倒好答对,可是不想开空调,不想汗流浃背,也不想做饭。“吃冷面去吧”,心里没把握老先生是否同意,毕竟平时两个人都不愿意晚上在外面吃,“昨天不是吃面了吗”?果然,“那是凉面,今天我想吃冷面!冷面”!坚定的语气果然奏效“好好好,那就听你的,吃冷面”。
我俩的冷面据点有三个,有家附近的一家,有稍远和更远一些的,商量一番决定去稍远的那家,也是号称最正宗的一家——西塔大冷面。
它家一共两层,二楼是包房,一楼是散台。
正值饭点,店内人特别多。
有一家子的,有哥几个的。
有些嘈杂。
柜台里摆着拌好的小菜和标价。
算好价格,买铝制的卡片。
说出菜名。
付货的服务员把菜放到托盘里,没有传菜的服务员,要自己端到餐桌,就这么牛。
一楼已经没有空桌,和一对夫妻拼桌,好在不超过15分钟就可以结束战斗。
说好了不多点,浅尝辄止。先生选了两道菜。
拌毛蚶。
拌蚬子。
两道菜在家很少吃,在其它饭店也不敢点,只有它家流量大,保证新鲜。
冷面需要等,一般5分钟左右一波,也是要自己端。
要了两种口味儿。
我的甜口。
先生的咸口。
当然最后一定会互换品尝。
冷面汤免费。
就这样一家老字号,味道、菜式几十年不变,环境一般,餐具一般,价格时有微涨,不设点菜、上菜服务,更没有茶水服务,除了收钱、付货、收拾杯盘狼藉的桌面,其它一切都要食客自己亲力亲为,竟然几十年屹立不倒,生意红火,食客趋之若鹜,圈粉无数,味道是最大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