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有来生,还做您的儿媳,还叫您一声“爸”

(2021-01-25 00:26:27)
标签:

梅县

武汉大学

水利

笑容

情感

分类: 日积月累

如果有来生,还做您的儿媳,还叫您一声“爸”

夜空中最亮的星 爱您!

今夜的子时,是公公离开我们的第七天了。

往事如潮,历历在目。

记得第一次去先生家,第一次见到公公,因为先生个儿高,也以为公公会像我的父亲一样高高大大,结果站在我面前满脸笑容的却是一位白净、瘦削、满头白发的小老头,身高和我差不多,虽然老人家看着非常慈祥,但一张嘴说话,满口的广东客家味不知所云,让我立即紧张起来,只能回头看着先生,先生给我做翻译,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先生后来疑惑的问我“你怎么听不明白爸的话呢”?当时差点气笑了,这叽里咕噜的犹如外语,谁能听明白啊?结果先生的回答更令我惊诧“我觉得爸说话和大家一样啊”。这件事我一直不理解,直到女儿出生,公公一直帮我们带女儿,女儿也从不觉得爷爷说话与周围人有什么不同。

和先生一年半的相处时间,每次去先生家中,公公都会开心的不得了,会急急的跑进厨房做好东西给我吃,知道我爱吃鱼,每次家中做鱼都让先生接我去家里。

都说找丈夫要看父亲,公公的善良温情让我终于不再犹豫,不再拖延考验先生的时间,下决心融入这个家庭。

都说结婚改口难,可是叫公公“爸”的时候如此的自然而然。

走进这个家庭,才慢慢知道公公的身世。

老人家出生在广东省梅县南口镇葵黄村黄甲塘,客家人。父亲早年去马来做建筑业,和当地的华人结婚,后携家人一起回到黄甲塘。生活一开始很优渥,后来母亲水土不服患病,家道中落。10岁时母亲病故,留下哥哥、弟弟和尚在襁褓中的妹妹,兄妹4人,由奶奶领着在家种地,父亲则在镇上做木工,生活非常艰辛,一年多后父亲续弦,家中来了后母。

后母很能干,家操持的非常好,又生了一儿一女。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让后母对子女们的照顾不能面面俱到,大哥和三弟都与继母关系不睦,妹妹被送人当童养媳,公公在家排行老二,性格柔和,勤快听话,深得继母喜爱。

客家人注重教育,虽然家境贫寒,公公八岁上学,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一,后由于家境实在无法维持,辍学回家和父亲一起做生意兼任黄甲小学数学老师。

两年后,公公鼓足勇气和自己的父亲提出继续读高中的想法,父亲答应的前提是要在课后兼做家务。

高中读的非常艰难,白天上课,下课做家务,晚上家人睡下来才开始做作业,作业写完大多接近凌晨。就这样,最终以优良的成绩完成高中学业。

高中毕业,参加当年高考,顺利考入武汉大学水利学院,在当时轰动了整个山村,是方圆百里出的第一名大学生,至今村里的人们依然对此津津乐道,并被视为传奇。

在离乡赴学时,继母和大哥送到梅县,继母摘下手上的金戒指给公公做为盘缠。

公公工作后,第一月工资只留下6元生活费,其余50元全部寄回老家。之后每月工资除了伙食费15元和零花钱5元,其余全部寄回家。1968年公公的父亲去世,公公依然坚持每月给家中的继母寄钱,一直到老人家去逝。

我们结婚后,公公带我们回老家,他老人家以我们为他的骄傲啊!

第一次见到了公公魂牵梦绕的家。山村很美,但非常闭塞。那时还没有公路,我们坐的汽车一路颠簸从广州到了南口镇,当晚住在镇上,第二天步行,山路泥泞,翻过沟沟坎坎一路辗转大约3个小时才到家。

公公一路光着脚丫从黄甲塘走出来,先到南口镇,后到武汉,在武汉大学才穿上人生第一双鞋;再由武汉到沈阳,最后在省水利电力设计院工作到退休。从最初的技术员到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直至总工,参加了省内外多座水库工程的设计,成为水利方面的专家,最终被水利部授予水利学会荣誉会员,人生可谓辉煌。

公公更是一位好丈夫和好父亲。

客家男人多不做家务,公公却勤劳一辈子。婆婆比他小六岁,家庭富裕,又是家中的独生女,基本不会家务,从事医务工作,经常倒班加班,又因出身等问题受到打击,脾气变得有些暴躁,公公对婆婆极尽理解和迁就,家务几乎都由公公一人承担。

我结婚后近十年一直在公婆家吃饭,每每看到白发的公公在厨房忙乎即心中不忍,一开始打下手,后来慢慢的厨艺也跟着练了出来,再后来春节的时候就不用他老人家上手了。

老人家性格内向,一生节俭,勤劳善良,和蔼可亲,从不高声说话,十多年一起在厨房的锅碗瓢盆中,慢慢的也不觉得公公说话与周围人有什么不同了,老人家任劳任怨,从未对我有过任何不悦和挑剔。

老人家为了我们工作安心,放弃了退休后高薪外聘,一直帮我们接送女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整整10年,之后又帮助小叔家带孩。对儿女可谓全身心付出,从无它求。

退休后,老人家依然勤学不辍。练字写诗,先生先后给他买了台式机、笔记本、Paid、智能手机,老人家学会了上网,打字,80多岁高龄的时候学会了玩微信。生命的最后八年,一直细致入微的照顾患阿尔斯海默症的婆婆,从不抱怨,总是那样和善、知足、豁达、乐观、开朗。

整理老人家遗物,每每泪目,生平自传,对孩子们的嘱托,百年之后的钱财物的处理,件件条理清晰,充满睿智。

我的父亲引领了我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而公公一直都是先生精神的引领者,他一直以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公公也一直为这个大儿子感到自豪,也曾经多次感谢我们为他培养出一个同样令他感到无比自豪的孙女。

女儿痛悼爷爷“夜空中最亮的星 爱您”!

还记得5年前我父亲去世时那撕心裂肺的痛,先生也正在经历着。

悲痛会持续发酵,让人痛定思痛!

愿今夜入梦,您依然满脸笑容。

如果有来生,愿您还会为了梦想走出山村,不管远隔千山万水,我都会遇到您那个高高大大的儿子,我们还会成为一家人。

如果有来生,还做您的儿媳,还叫您一声“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雨,哀思……
后一篇:腊八蒜绿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