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沈城,午至山西太原,借助现在的交通工具,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已经置身千里之外了。
9月24日,开启长假旅行模式。
到了预定的酒店,是一间大床房,不错,能更好的缓解旅途的劳顿。安排好行囊,接下来就是犒劳一下辘辘饥肠。
餐厅的环境不错,早、中、晚都有自助餐。
鲜美的铁板大虾,还有酸爽的山西刀削面,混搭的风格,满足口腹之欲。
吃住解决后就开始寻求精神食粮,在百度上一查,山西博物馆离我们住的宾馆不远,决定这一下午就是那了。
出了宾馆,正考虑是打车还是坐公交呢,先生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共享单车点,我和先生一阵狂喜,这共享单车的旋风已经刮遍全国了,太原也如此的迅捷。扫码、开锁,一片腿儿,骑上单车向博物馆进发。
太原路面的设计不错,自行车和人行路面都比较宽,且之间的马路边石非常矮小,这样即节省了材料费用,又方便自行车与行人的上下,而我们的城市马路边石却是越来越高大,快要成一堵矮墙了,不方便,且令人生畏。看来城市之间也应该多相互交流和学习,不能各干各的。
经过一条金融街,前面是一座大桥,下面流淌的就是汾河。从桥上经过就可以看到汾河岸边的一座金色鼎形建筑,那就是山西博物馆。一路上兴奋的哼唱着那首老哥“你看那汾河的水啊,哗啦啦流过过的小村庄.......”
山西博物馆的造型非常有特色,主馆的主题形象被赋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丰收喜悦,“鼎”象征安定吉祥。
主馆4层方正规矩,逐层向外斜挑,体现了古人“如鸟斯革,如羽晕斯飞”的审美取向。
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构成。

期间的青铜器很有特色。
兔尊。
猪尊。
上图为商代的龙形觥。
上图为其镇馆之宝——西周鸟尊。门票上的图案就是取自这个青铜器。
青铜器多为动物造型,非常的灵动。
春秋青铜匏壶。
古人占卜用的骨头。
青铜做的武者的头盔。

佛像造型也非常的精美。
材质有石质的,也有铜铸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晋商享誉中外,日升昌更是其中的楚翘。过几天会到平遥去一睹真容。


上面的一个西周玉组佩组,应该是玉石项链,好奢华,长几乎及地,感觉好沉,这要是天天戴着也还真得有体力,会得颈椎病啊。
上面这个也是精品馆藏,叫做镬鼎,器物很大,应该是古代祭祀时煮牛肉用的。

山西确实不愧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你可以从山西博物馆的馆藏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半天的时间,注定是走马观花,不过还是有很多的收获,有时间一定会再次造访,细细观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