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籍贯”究竟能说明什么?

(2011-02-19 17:18:45)
标签:

中国

籍贯

户口所在地

祖籍

常住户口

分类: 五味杂陈

一个人从出生、到上学、毕业、工作......,每一次人生轨迹的变动,都会填写各种各样的表格,出生的户籍登记表、入学登记表、毕业登记表、报名登记表、应聘登记表、员工登记表、结婚登记表、税务登记表......,表格中除了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外,“籍贯”也是这“四个坚持”中的一个。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是描述一个人的基本特征不可或缺的绝对指标,可“籍贯”的填写,让人越来越觉得是否还有其必要性。

 

          “籍贯”究竟能说明什么

                                     一个典型的表格                

 

说到“籍贯”,就会让人联想到一个家族为生活、为仕途或躲避灾难而充满传奇、充满艰辛的慢慢长途的迁徙过程。从祖籍——籍贯——户籍,产生了这样一连串的居住地的演变过程。

 

我家先生的父亲出生在广东省梅县(现在的梅州市),后求学到武汉大学,毕业分配到沈阳,再后来就是在这结婚生子,先生籍贯自然就是广东梅县了,后来我们有了女儿,女儿在户籍登记时,籍贯依然是广东梅县,当时我就觉得有些不解,可先生有着强烈的祖籍情结,我们结婚时和后来女儿长大后都回去过,他美其名曰认祖归宗,可女儿至今提到到广东梅县还是一脸的茫然,相信她将来不会再带她的孩子回去的,届时她孩子的籍贯也会是她将来的先生的爷爷的出生地了,你说这籍贯有什么道理呢?!

 

下面让我们看看我国对祖籍、户籍和籍贯的定义吧。

 

祖籍,是一个家族族群认定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祖籍有时也被称作原籍,其描述的角度是某人迁徙到某地前的某人原来的籍贯。

 

 

户籍,就是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18周岁以前的户籍所在地,即个人的出生的地方(按照最新的地域划分)或目前居住地,不是父亲或母亲的籍贯地,也不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籍贯地。

 

籍贯,籍贯是祖籍的一种表述。它不是祖先的出生地,也不是父亲或母亲的籍贯地,“籍贯”一般追溯到祖父辈,也就是爷爷辈的出生地。

 

现在,籍贯的使用频率仍然很高,但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不很重视,大部分人普遍错误认为籍贯就是户口所在地或出生地,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由于近代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数量巨大的流动人口和人口迁徙,大量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籍贯地或忘记了自己的祖籍地,就勉强以父亲或母亲的籍贯地作为自己的籍贯地。

 

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规定,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户籍制度的改革,成就了大批的迁徙、流动人口,可谓空前绝后。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和近代才有很快发展的地方,大量的人的籍贯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或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或近代时才移民到新地方的。

 

 中国现在实行的是籍贯制,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是出生地制,两者各有利弊,出生地制,最起码能反映一个人的最原始出生状态;籍贯制,除了能让人知道你有一个在那个你完全不知道的地方出生的爷爷外,在今天既不能反映本人出生地,也不能反映本人的居住地这两种体制的不同更多的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所注重的事物的内涵不同,一个看重的是个人,不在乎出身;一个更看重的是历史,且完完全全的男权主义。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个“籍贯”能究竟说明什么?它在人生的履历表中还能坚持多久?是否还有其存在的必要?亦或应该和世界接轨了?真的值得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