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刨根问底,教你如何制定有效的运动减肥计划
(2011-04-17 20:07:09)
标签:
转载 |
春天来了,随着冬衣的退去,身体曲线不再被掩盖,减肥话题再度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很多人认为:只要运动就能减肥。而抱有这个想法的人,往往都是越减越肥,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其实,因为采用运动方式减肥后发胖的人在我们身边不在少数。经过归纳总结后我们发现大至有以下这些原因:
1.心急想吃热豆腐。
刚开减肥我们往往去肉心切,急于求成,一上来就采用很大的负荷进行运动。这样导致体力过度消耗,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浑身酸痛,无法坚持运动,最后不得不放弃。而且浑身酸痛的过程中,很多人下意识的认为这样的酸痛是由于运动后营养丢失而造成的身体酸痛,所以就会主动摄入大量食物来补充“丢失”的营养物质。最后导致热量摄入反而比运动前更多。
2.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如果真的是三天运动两天休息的话,能坚持个把月的时间效果也一定是不俗的。这里我们强调的是那些“人来疯”。所谓“人来疯”就是一个阶段内想起要减肥就玩了命的运动,一天练好几次,堪比国家队赛前集训,每天把自己折腾到精疲力尽。而三分钟热度一过,又开始大吃大喝起来。这样的减肥方式也许会在短期内对体重下降有一定显著效果,但长期如此反复却是有损健康的。
3.重有氧,轻力量。
只做有氧运动在减掉脂肪的同时也会流失大量肌肉,这是现在运动减肥中被某些“专业人士”说的最多的一点。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看似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包含关系。
要理解这个包含关系,这里需要给大家补充一点小常识了。有氧运动的概念是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定义,在什么样的运动强度下采用什么样的能量代谢方式(即,人体供能过程中是否需要氧气的参与),和它对应的概念是无氧运动;而力量运动的概念是一种运动形式,比如跑步、跳远、打网球、做力量等,它是一种动作描述的专有名词。
因为脂肪的代谢是需要氧气参与才能供能,所以一般我们想减肥时通常会选择“有氧运动”,而有氧运动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运动形式,只要这种运动满足一下这些条件,理论上我们都可以称其为有氧运动:采用中、低运动强度(下文会有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保证运动始终连续;保证运动时间不低于连续的10分钟(注:这里的时间只做为理解定义使用,不作为减肥训练计划的依据);所以力量运动也可以是有氧运动。
如此看来,对于减肥者来说,一份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是尤为重要。下面我将告诉你如何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减肥有氧计划。也许内容比较专业,但如果你能看下去,相信一定会对你的减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分阶段制定训练计划
一份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无论时间是多久,方式是什么样的。都至少应该保证以下四个阶段:
1)适应期:无论是有训练经验或者是没有训练经验的人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没有规律运动的阶段后开始运动都应该从适应期开始。根据个人运动能力不同可将适应期设定1~4周或者更长。
2)提高期:这个阶段是为了加强效果,提高成绩而设定的。1~2周或者更长
3)调整期:在进入提高期一段时间以后应该进入调整期对身体状态进行调整,而调整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进入下一个提高期做好充分的准备。1~4周或者更长
4)休息期:这个阶段始终贯穿于适应期、提高期、调整期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阶段中。
(2)设定合理的减脂目标
有目标才有方向。到底对于减肥人群应该选择什么样减肥目标,以及怎样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呢?记住以下两个关键指标:
1)体重:
关于体重,我们需要设定终极目标与阶段目标。
2)体脂百分比:
有条件的话,建议大家都要关注体脂百分比,也就是脂肪重量占体重的比例。这个数据可以相对客观的描述一个人到底有多胖。
可将以上两个指标综合起来,作为对减肥目标的判断标准:体重用来控制合理的减肥速度,对于减肥的具体效果则需要通过体脂百分比来检验。
(3)设定适宜的运动强度
每个人的体质、年龄等情况都不一样,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拿着一份训练计划去进行练习,这样就没有针对性,也很难体现出效果。
为了在正式训练前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你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A.
一般认为,某人在运动过程中每分钟心跳次数的极限(最大心率,单位:次/分)即为此人的最大运动强度。运动强度的级别可以简略的分为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和极限强度四级。
运动强度分级(最大心率百分比) |
|
低强度 |
50%~63% |
中强度 |
64%~76% |
高强度 |
77%~93% |
极限强度 |
≥94% |
其中,最大心率=220 -
年龄
具体举例:25岁女性要进行中强度运动,心率范围:
(220-25)×50% =
97.5
备注:最大心率百分比运动强度引自 ACSM Guideline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8ed
B.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在运动中依靠运动者的自我感知能力测定目前的运动强度。
与上面的方法相比较,这种方更为简便易行,由于每个人的感知能力不同,所以其缺点是运动强度准确性相对较差。为了方便理解,这里也把运动强度分为四级:
运动强度分级(谈话测试) |
|
等级 |
自我感受 |
低强度 |
微热,开始出汗,可以自如交谈 |
中强度 |
想脱去一件上衣,开始大量出汗,可以说话但无法唱歌 |
高强度 |
汗水开始低落,可以间断性的谈话 |
极限强度 |
不能说话,有种想死的感觉 |
适应期有氧运动(四周)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日 |
第一周 |
低,10’ |
休息 |
低,10’ |
休息 |
低,15’ |
休息 |
休息 |
第二周 |
低,10’ |
休息 |
低,15’ |
休息 |
低,20’ |
休息 |
休息 |
第三周 |
低,15’ |
休息 |
低,20’ |
休息 |
低-中-低 10’-2’-5’ |
休息 |
低,20’ |
第四周 |
低,20’ |
休息 |
低-中-低 10’-5’-5’ |
休息 |
低,20’ |
休息 |
低-中-低 10’-5’-10’ |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