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京黎戈
南京黎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962
  • 关注人气:1,6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口

(2023-07-02 10:01:38)

中考已经取代了过去的高考,让小孩提前抵达了人生的路口。这让我生出了淡淡的悲凉之意。

 

初三的小孩,只有十五岁,心智远未成熟,一切都是懵懵懂懂,和其他的小孩一样,混沌度日,如果有哪天因为老师开会或请假,忘记布置作业,他们就欣喜万分,如同过节,两个连课间十分钟都要粘缠在一起,上厕所都要等对方结伴的小朋友,会因为对爱豆的喜好不一致,愤怒地割席绝交,虽然身体已然发育成熟,可是他们的视界,还在孩童和青年的交界,别说去高瞻远瞩漫长的一生,就是下个月的考试,他们都未必能去多思量……我女儿的好朋友们,都要中考了,还在练爱豆的新歌,全然没有意识到头顶的阴影

 

每年的六月,高考结束以后,怎样填报志愿都是热门话题,可是大家似乎忘记了,有将近一半的孩子,早在中考结束,也就是十五岁的时候,就必须决定一生的职业方向了,这个年纪的孩子,文理科学习程度尚浅,性格也远未成型,对成人的就业市场一无所知,他们哪里会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把这个年纪的孩子,强行催熟,硬性分流。我认为,是有些残酷的。从国家具体情况来说,确实已经容载不了太多白领,必须有技能型人才,但以我国目前的中专高职教学质量,以及毕业后的出路,将来的收入及社会地位,家长根本就不敢去选择中高职、技校这样的教学层次。

 

现在的中专,教学层次都比较多元,从能参加高考的综高班,到五年高职,到三加三中专,乃至技工都有,专业也林林总总,从艺术类到计算机,从高铁客服到老年人护理,从西餐日料到高尔夫,只要是市面上有需求,各所学校自然会加开出一个专业。每天下午放学的是中专生,一早就晃晃悠悠地回家了,到了八点半,下课的是综高班,他们上高中课程,三年后将以社会生身份参加高考,家长的车都在门口等着,综高班家长明确表示,要在附近租房陪读,或是不辞辛苦,每天开车送孩子上下学,怕小孩和中专生混住一个宿舍,受到负面影响。

 

家长并不是势利,都一个学校呆着,谁又能嫌弃谁呢?但问题是切实存在的,有没有高考的高压,学生的紧张程度,是有差异的,一个没有高考压力的学生,自然就松懈,窝在宿舍里打游戏、化妆打扮、谈恋爱,都是人之常情,但高考生是必须争分夺秒的,别说中专,就是普高里面,未达高中线,准备升国外普通(非名校)本科的国际生,往往和初中生住同一个宿舍,一样的起居作息,校规依从程度,也低于普高生,校方除了催收学费外,也不太施压,在校园里,看见一个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起床比一般高中生迟的,多半就是不需要参加我国高考的单学籍国际生(双学籍是指达到普高线的学生,有本市高中学籍,可以参加国内高考的那些国高生,他们往往被单独分出来,是国际班里的高考班)。

 

我国高考,沿袭了古代科举之崇高地位。即将进入高考体系的孩子,全都战战兢兢,被剥夺了一切个人生活,沦为一个高速运作的考试机器。中专生呢?我每天下午去买菜,就看到我家旁边的中专生放学了,晃晃悠悠地逛超市、打游戏,浑噩度日。这才下午四点的样子吧,这时段,高中班的孩子,还有几节课要上,草草吃完晚饭,立刻得奔回教室上晚自习,回家做作业到半夜。而这些被分流到中高职的孩子,轻松之中,也有种莫名的惶然,好像已经被挤出了跑道,远处那遥遥奋斗着的模糊身影,是正在苦战,即将更行更远的同龄人。一寸光阴一寸金,可是,这些流金岁月都得白白的流掉——高中生苦不堪言中专生又得面对前程的空茫。

 

高职生中,上进心强的,每周回家补课——他们在五年高职的第三年,就可能会被分流,其中一部分,甚至连参加专转本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学校怕他们影响转本率。另外一部分只考上技校的,他们可能会被学校转给工厂,做苦工,美其名曰“实习”,其实就是廉价劳动力。

 

还有很多达到普高线的孩子,放弃高中,选择了就业前景好的高职,就读于卫校、财会之类的热门专业。近几年经济低迷,不但大学生争相考研考公考教师编制,连初中生也被这股焦虑席卷,求安求稳——这个社会本是一体,动一发而牵全局,艺术高考刚刚改革,提高了艺术生的文化分比例,届中考立刻做出回应,加大艺术投档比例,以便择优选出文化分高的考生。

 

所有的孩子,都让我难过。他们都没有过上孩子理应去过的那种轻松明亮的美好生活。他们早早地蒙上了现实的黑影,遮蔽了前路,失去了少年的无忧朝气,以及本可以肆意绽放的可能性。真希望,有一天,中国教育能让所有孩子都修习自己喜欢的课目,一生为热爱的专业奋斗,社会能为每一个有专长的人提供就业岗位。每个参与工作的人,不管他是工人或白领,都可以得到社会尊重温饱无忧,那该多好。

 

 

初中里,民办的升学率较好,公办初中通常教学质量平平,小孩想成绩好些就得补习——让孩子从早补到晚,几个老师环伺在侧,家长陪读紧盯,打卡刷题,成绩通常不会差,我小孩班上的前几名,都是这么补出来的。为了防止小孩吃零食玩手机,有个小朋友的房间也被装了监控器,所以他一到学校就异常活泼,老师好歹没有摄像头盯得紧。

 

补课机构,多半都在综合性商业楼里,交通便利,功能齐全。楼下是吃饭、购物,楼上就是孕妇、儿童服饰,中间夹杂着供大孩子补习的培训机构、学龄前儿童启蒙的兴趣班,如果再来个墓地推广,可以把人生从怀孕到死亡通通囊括这商场,简直是生命的既视和隐喻。

 

兴趣班见到两个面容极之年轻的男女,女孩一脸生无可恋,抱着一个幼儿在哺乳,男的躺在试坐按摩椅上玩手机,三个人都满面疲倦,等待里面那个大孩子下课。两个一切尚未开始的年轻人,本该奔赴远方,尝试各种新鲜有趣的生活,可是他们现实死死按压住,匍匐于地。

 

有次看到补课机构里面,居然有个五六岁的小孩,在学十以内加减法,这个年纪的小朋友,根本就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他妈妈像牧羊一样,不停地把逃出来的孩子赶回教室,这种价位的培训班老师,至少也要本科学历吧,熬夜苦读上大学、考教师资质(有的家长要看证书,像验货一样),然后,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反复地教着几加几这种基本算术题,一对一学费很高,但经过机构盘剥,到教师手上也就那些。孩子被剥夺了仅有的童年,家长付出了辛苦挣来的钱,老师找不到工作的意义感。这群输的棋局,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况。

 

另外一间教室里,一个中年男性正在用毫无起伏的刻板声音讲课,好像是西班牙内战,一个嗓音低哑的男学生,偶尔应老师一声,在这难得放晴的日子,去湖边山脚绕一圈,是多么惬意啊,可是这两个对西班牙毫无兴趣,估计这辈子也不会去西班牙的人,被西班牙历史拘役在补习教室里。

 

那种教室非常狭小,就是一个大厅被隔成很多小间,三面隔板,面前的一块,顺便做黑板,两边的隔板,完全不隔音,左边是语文老师在大声讲解作文,右边是化学老师在指导分子式,这个吵吵嚷嚷的巴别塔里,倒是有一种语言为大家所共用,就是用钱换来的分数。大家都知道一节课乃至一分钟多少钱,假如老师迟到十分钟,那一定要补回来,就像赔钱一样——时间就是金钱,大家也知道每道题值几分,要多少节补习课的费用,才能换来……考的话,每隔十分,可能就是一个不同的学校,它们会通向不同的大学,乃至人生一大群不快乐的孩子和老师,离开了新鲜空气、四季流转、眼的愉悦、心的自由,被关在里面。

 

与兴趣班、辅导机构相伴的,是肯德基、健身房咖啡馆、美容院,里面有很多等着接孩子的家长,可以趁孩子上课,健个身、做个脸,美个甲。店里全是鸡娃的声音:约老师的、排课表的、打听升学率的……此起彼伏。没人关心美不可言的中国诗词,没人真正热爱数理逻辑的优美,没人会去谈论一幅画的构图和意旨。只有分数、排名、本科率,学习的本体被漠视了,大家只算计它能兑换的实利——这当然不是家长、孩子或老师的错,因为,我们都只是身陷困境的承受者。

 

辅导班,不仅是接送,还有课后的打印材料、监督作业、订正,与老师不断的交流,整理错题,工作繁忙的家长很难兼顾,老师告诉我,很多初三孩子的家长,干脆就辞职专心陪读了,以后,即使孩子长大,以家长的年纪,也无法再重返职场。当然,这个老师说道:“这些辞职回家的,基本都是母亲。皮皮说:“如果她们培养出来的女儿再辞职回家带孩子,那培养她们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这种商场,都没有窗口,全靠通风机换气,从一楼走到四楼,让人呼吸不畅,连人生观都灰暗了。没有人因为热爱生命而生孩子,也没人关心运动和学习的本质。运动是挑战人类体能极限过程中获取快感,学习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享受,可是,在这里,在这监狱里,生活被刻板重复,活力被禁锢,生命力早早衰竭,孩子和年轻人,都染上沉沉暮感

 

我对这一切都感到深深的厌倦。我深爱着我的孩子,也因此衍生出犯罪感,我怎能把她带到人生这样一个苦雨之地呢?

 

说回中考,成绩最好的那拨子同学,没有悬念,进好的普高,还没出分,就开始上初高衔接班,高中不是义务教育,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补课了。最差的学生,也安安心心地准备找个好技校,但求学门手艺,将来能谋生。最忐忑的,是夹在中间的那批人,考得好,上普高,普高无专业之分,投报志愿只要参照往年排名和分数线,基本差不太多。但是,一旦发挥失常,滑到高职中专,事态立刻复杂。

 

到了七月,准备上中专的家长都给学校门口的咨询人群吓懵了,校门口熙熙攘攘的全是车流,车都没处停,在门口拿号才能进,朋友告诉我,她早上九点去,已经排到八百多号了,酷热的天里,家长们汗流浃背、焚心似火地等在烈日下——从出分到填报,一共只有一天半,中高职多半在郊区,很多市区家长根本就不了解每个中专的具体实力和优势专业中考又不比高考,小孩太小,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才能方向,也没有那么多填报志愿方面的指导老师,不明情况的家长一阵慌乱,在茫然中只能胡乱抓个学校……方向盘都没摸过的小孩去报了汽车修理,连辫子都要妈妈梳的孩子选了美容美发,因为信息不畅,很多人高分低投,白白浪费了小孩辛苦熬夜挣出来的分数

 

仅仅两个月,就像半生那么漫长。家长心力交瘁,而孩子们,深陷在不自知的命运之中,已经被引向不同的支流。六月中考,七月出分,分批次录取。仅仅一个月之间,之前面目模糊的浊流,一下被清晰分流。

 

我耳闻女儿的同学们,开始议论着影影卓卓的未来:上高中的,暑假就开始密集补课,准备高考选科,各种学科组合,将来导向不同的专业,前途还未可知。而上高职的,现在就前路清晰了:学财会的,将来可能是财务管理岗位,虽然乏味,但是混好了也不错,等混到了财务主管,考过注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还能在家办公呢,除了月终月初,其他时间都能抱杯茶休息;考卫校的,争取名次好些,进三甲医院,再找个男医生结婚,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婚姻,提防着医药代表的性贿赂;考药剂的,不想去药店,但医院的药房也挺难进;考幼师的,课目都是跳舞唱歌,颇为有趣,切合女孩心性,上课时要自备电子琴练习,小姑娘们听得都很雀跃,再说,听闻现在幼儿园帮忙看孩子也有好几千一个月呢,不过随着出生人口锐减,都减少招生了,以后怎么办呢?那至少是五年之后的事了,不管它。

 

我听着孩子们的聊天,心里很感慨。一个月前,都还是埋头题海的孩子,现在,全都用成人的口气,谈着大人的话题,各有各的人生方向。只是一个月而已。

 

有天,路过了初中校门口,小孩说:“我怎么感觉我毕业了好久呢?”,因为这是路口啊,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