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日六章

(2018-07-02 09:31:21)

六月二十五号,翻翻笔记,今年已经买书(加上电子书、朋友送的、图书馆借的)共计240本,不是全部看过,有些是查章节资料,有些是泛读,有些则是看看厚度,已经望而生畏,至今尚未拆封。

这种阅读密度之下,此消彼长,自然写的就比较少。并且,我预计,这几年都会比较低产,因很多感兴趣的东西,尚处在学习阶段,还不能发表成熟的观点。我产出比特别低,我很少在微博、微信这种快速媒介上发表观点,主要是踩不上那个节奏——收集、整理资料、核实数据,相对于发言,思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等我想到位,觉得有把握说点有意义的话了,热点新闻,早摆凉了。

对我来说,读书的欢乐,不是在发表,夺人眼球和博得掌声,而恰恰是在途中,就是那个登山的过程。学习,是步步换景、其乐无穷的,每次,想到第二天要去攻克一个新的环节,晚上睡觉都是兴奋的,有时,为了某个知识点,专门订一本资料书,收书前,就高兴起来,那书,能帮我解惑,一个盲点要被清除了,知识脉络越来越清楚。

在学生时代,我是个常常逃课的学渣,倒是离开学校之后,摇身一变成了学习狂:历史、地理、博物、自然科学,万物怎么都这么有趣呢。我的学习生涯,是在离开校园之后,才开始的。天生就是自学型的人吧,找资料、搭建知识体系、定制和执行学习计划,对我来说,是本能。

我订了几本书,有一本是我看北野武的采访节目,里面有个到处走访、考察窨井盖的人,我觉得这个人很有趣,就去买他的书;还见到一个日本女人,她对河流有特殊的好感,她买了一艘折叠船,把它绑在车顶上,在路途中,看见有喜欢的河道,就把船放下,一个人慢悠悠的划过去,在人迹罕至的河流深处,停下来,看普通人看不到的水鸟。

“作家”、“文学家”这类词,我素来觉得和我没啥关系,我在精神内核上的定位,更接近那个专注于河流和水鸟的女人。

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怎么看小说了,这几天看《奥丽芙.基特里奇》,到哪里都背着,太好看了……果然我还是天生适合读小说的人,小说的那种表达方式最契合我,就是:人生那些艰深的道理,像水溶和脂溶维生素一样,溶解在具体的情节和存在感之中,要靠读者的积极领悟,合作完成一本书的意指。小说是不附带地图,去一个陌生之地的旅行,这个深埋的缱绻、无序中的理性,实在我最爱的方式。小说也是最接近生活的文体,生活不是诗歌,它没有萃取,生活也不是杂文,生活不和你讲道理,它只全盘端出。

夜深,手倦抛书,看看窗外,明月已经爬到了山顶,我也准备休息了,再瞅瞅朋友圈发的图文:爱书法的刚练完大字,爱画画的正在涂色,爱动物的刚出去录完虫鸣……我真是喜欢活得兴头头的人,我也真的是很爱我这些热腾腾的朋友们啊。

我们家的书,都是大家一起看,我正拿着收到的书,向我妈介绍:“你看,这个是我的朋友,她是温州人,写了一本关于楠溪江风土的书,文字很美;这个也是我的朋友,她的书是关于香水的,你看看,很有意思,把感官和故事打通了写的;这个也是我朋友,她是个南京姑娘,搞法律的,她喜欢魏晋人物,就给他们写了一本书,南京人写魏晋,太有意义了,你看看,你再看看这本写萧红的,也很好”。

就像小时候,把小同学带回家玩,给我妈介绍,一模一样。

和好友吃龙虾、喝咖啡,只有好朋友,才能在她面前张牙舞爪、大啃龙虾,又庄重的讨论人生哲理。亦庄亦谐。我们倾心而谈,从少女时代一路陪伴过来的朋友,很多东西已经无需铺垫,直接切题,饭后,各奔归处,再见面,估计已经很久以后了。

我发小和我性格迥异,活泼伶俐、擅长交友,繁忙的工作之余,到处旅行,是个丰富精彩的人。想起来的时候,她看看我的公信号,评价几句。然后我们又各玩各的了。所以,才能做几十年的好朋友吧。我眷恋那相知的亲密,更喜欢关系中适度的冷。

种子,在地下悄悄的汲取土壤之力生长,胎儿,在子宫里不被打扰地发育,这就是幽暗中的力量。而那种时时关注、过分紧逼、强光照射、高频交流的浓热关系,一方的自我,被挤压的完全失去了成长空间,破坏掉的,就是这幽暗的力量。人,是靠自我发力的,自我一旦被强势干扰,陷入瘫痪,这个人就废了……十分冷淡存知己,这“淡”,是对彼此及关系的保护。

傍晚回家,路过湖边,初夏是湖景最美的季节。很多人在湖边看火烧云,对着紫色的流霞拍照,天边都被烧红了,那红云又流进湖里,散落成绮。我看着一坨巨大的浓积云,在浓绿的梁州上方停驻着,慢慢又飘到了九华山。夏天,是云彩的表情最丰富的时候,不管是赤日炎炎中的浓积云,还是雨前的雨层云,亦或是雨下到一半,积在山腰上的层云,都很美。玄武湖边的水生植物,一向是我所爱,荷花含苞、水竹芋在岸边摇曳,最近又悄悄多了几丛紫绣球和紫色玉簪。我总是停下来,看很久。在这些时刻,生命是值得的。

到家了,洗澡、换睡衣,开了一听冰啤酒,打开电脑,继续白天未完成的读和写。先调出背景音乐,把心境切换到工作状态——写东西时,我一般是听《菊次郎的夏天》、《温柔时刻》、《步履不停》这种清淡的轻音乐。好的伴读音乐,如同好友,既有淡淡的陪伴感,又没有侵略性。

这宁静,没有杂音打扰,但有气味的注脚。裙子的布料上,有似有似无的余香,是昨晚喷的大吉岭茶——宝格丽的茶系列,红茶馥郁,白茶像“穿白衬衫的男朋友”,大吉岭茶,则给我一种冲淡的荷尔蒙感,它很像男人留在衣领上的烟臭。这个臭,在幅度不大时,倒不让我有恶感,每次穿这种香,我就觉得:我是我自己的男人。它给我一种饱满而完整、让人心怀感激的孤独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眼之热情
后一篇:平淡之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