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早晨六点,就给皮皮闹起来了。小家伙隔着床栏,探出小脑袋,对着大床的方向,一声比一声高的嘶喊着。起身,不及梳洗,一边如常呵哄,一边烧水煮蛋,喂她吃了一个蛋黄,不够,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另外一个蛋蛋。于心不忍,只好把爸爸的蛋黄也挖出来给她吃掉了。怕她便秘,又刮了一根粗香蕉喂下去。然后自然是嬉戏时段,在阳台上望野眼,看楼下的阿姨给小姐姐穿雨衣,看小鸟缩起脑袋,湿漉漉的躲在空调主机下面。伴随场景是:抓妈妈的头发,披妈妈的耳光,妈妈说:“女孩子要温柔一点,亲妈妈一下吧”,结果是抱着妈妈的鼻子狠狠的啃,舔了妈妈一脸唾沫。
终于把这个混世魔王哄睡了,今天下雨,直接穿纸尿裤的,所以连尿布都不用洗了。读软书一本。江国香织同学的《芳香日日》。说实话,日本当代人的东西,不太对我的胃口,浅的几乎有些简陋。轻的可以随风逐尘了。我本人是不大能够欣赏骨感美的那种人。还是喜欢较为厚实的阅读感觉,这种感觉通常由扎实的叙事,水润的景语,丰腴的描述性细节,纤细入微的心理分析复合而成。这本书嘛,就是简陋的情节骨架,叠加人物,对白,最好直接拿去拍电影,心里这么想,岩井俊二同学那个浅近的路数。搞不准再来一个《烟花》什么的。加点异域背景的调味就好了。典型的零食书,躺着歪着倒着,吃一点奶油泡芙,一边瞄两眼股市信息,一边用三分之一脑就好对付了……是,我承认,我就是这么读完它的。
一个自小移民美国的日本男孩,大介,看上去象个香蕉人,外黄里白,不会说日语,喜欢吃西餐,连太宰治和川端康成都搞不清是谁,交的女朋友,都是美国小女生。“拜托,我是一个美国人,我从小就入美国籍的”。这个十一岁的小男生,有很清晰的自我定位,非常美式的自主和独立。“我就是喜欢看科幻,讨厌日本人的什么文学”。
但是随着情节如流水般缓逝,我们看到,大介还是个芒果人,外黄里也黄,骨子里有非常日本的东西,在教室里,他和他的小女朋友,吉尔,装作很清淡的关系。有人拿他们开玩笑,他奋起把对方击倒在地。最后还是小女朋友率先说“你可以吻我一下吗?”我看到这里都笑起来了。日本的男孩子,是自矜,寡言,不言爱,不言伤,不流泪的硬汉,算术很好,从不迟到早退的好孩子。美国男孩子,是耸肩,口香糖,口哨,飞眼,牙膏广告式笑容加随时可以依傍的宽肩膀。所以大介在日本度过孩童期,一眼望去就非常日本的矜持姐姐,虽然口口声声讨厌改良日菜,讨厌妈妈和弟弟在家里说英语,讨厌运动细胞发达却头脑简单的美式茁壮,讨厌美国人没有历史积淀的肤浅文化,却还是找了个美国男朋友。上等碧螺春,是用粗陶碗细酌慢饮的,惟有一颗粗拙的,事事都不计较的心,才可以包容和保护纤细敏感的神经末梢。
这是一本环保的书,不会有任何情绪污染。清新,明快,好消化。语境是暖的,意象也干净。为什么叫芳香日日呢,只记得书的第七页写到,大介家门口篱笆边有棵桂花树,香气四逸,是指这个么?这个意象很合体。根本青春期就是日日流香的。就象小女朋友送给大介的生日礼物,一包花的种子。哈哈,你想到了什么,我倒是好象看到《花仙子》里的场景。种下希望,收获喜悦,途中呢,是芬芳的等待。一点点少年意气的小争执,也是鱼游春水,不是湿花恋树,非常洁净的,和现实没有什么摩擦系数的小烦恼。两人兴孜孜的把花种下,“我赌它是粉红单瓣的“”才不是呢!我赌它是黄的”然后两个人,就天天浇水,催肥,等着答案揭晓……原来是蓝紫色的!“这下好了,谁都没有输钱哦”。
一直读到结尾附近,方才觉得,这本书的浅,并非浅薄,在简单的字面下,其实埋伏着汹涌繁茂的大意思。比如书里一直写大介的一个忘年交,他姐姐的同学,威尔,陪他一起去借书,海边兜风啊,看电影啊,其实这些细碎的情节,是想暗示这个沉迷东方文化的美国人,心里一直暗恋着大介的日本风味的姐姐。我和那个迟钝的十一岁男孩大介一样,一直到故事快收尾了,威尔定定的看着姐姐,才反应过来。
另:有件事很重要,此书是有史以来,所购最便宜的一本折价书,价值人民币一元整。捡了这么个大便宜,一定要记下的,还有买书的时候,店主正在听广播,里面那个主持人说“我不太通世故,不成熟,也不想成熟,你看果子,一熟了,不就离烂不远了么?”萌芽状态的东西,才是最美的,青涩中孕育风情,正象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