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彻底堕落了,我居然开始喜欢琦君这样的读者文摘式写手了。〈倚天屠龙记〉里,妖异嗜血的殷素素怀孕之后,竟在蔽日的野林里感到森森寒气,且不忍杀生,洁尘说她怀孕生子以后口感突变,开始喜欢雷诺阿的甜美与日常。我呢,是不是也是被这个孩子中和了毒素与求异的心呢?
看的是琦君晚年时的回忆录。且听她娓娓道来,她的妈妈,她的女校生活,她亦工亦友的长工阿荣伯,裁缝曾庆公公,她的小书房,山里做纸的亲戚。印象最深的是她写妈妈:妈妈是一个旧时女子,小脚孱孱,大字不识,生的丑,很被小她几岁的夫君嫌弃。新婚生活潦草敷衍了她几日,就上风月场上过绮丽日子去了。“一柱炉香带泪焚,竹篮挑水也千斤”这就是母亲一生的写照。
丈夫弃她于活寡,儿子早逝,她却得独守家园,经营柴米琐事,做好丈夫的经济后盾。浓妆以待的姨太太,会飞媚眼,唱小戏,她却只会戴了老花镜,借了夕阳的余光给老爷挑燕窝上的细碎绒毛,因为怕佣人挑不干净。她没有外向的用力,对抗性的激烈情绪,她唯一的应对之策,就是长伴古佛青灯,理顺自己的心结和怨气,以期来生。〈南海慈航〉,几乎把我读哭了。
琦君写小时侯懵懂着陪妈妈念经,我想着那个场景就想哭:一个小女孩朗朗的童音,伴着老房子里不足的蒙昧晨光,檀香的寥寥青烟绕梁,木鱼青盘的凄清之音,“人离难,难离身”这句经文母亲一直念到死,彼时战争爆发,海岸线被封,母亲也只能念着佛经死去,身边连个伺候汤药的人都没有。可惜我读来读去,也读不出一颗皈依佛心的淡泊自甘,更读不出她的贞静自守,我只读得一个旧时女子在命运之前无还手之力的苦。
亦有甘处,琦君长的真不好看啊,狭长眼睛,又龅牙,可是每张照片里她都在笑,也不因为遮瑕而掩嘴什么的,眼睛和嘴角都泼溅出笑容和喜色,看着看着我也欢喜起来,我喜欢趋光和嗜甜的人。好象写字和长相一样,行文的俯仰生姿并不是最终目的,最重要是传达出文字中的光,与欢喜。
真喜欢看见她笔下的乡土风情,这次终于看到了有人写做纸,过去一直听闻浙江乡下有这些古老的民间手艺蛰伏着,上次还和阿土打听过用板蓝根染蓝印花布的事情,他说他也不晓得还有没有。原来做纸是永嘉山里人的活计,先用细竹拌牡蛎粉沤烂了,整整三个月山里空气都是酸臭味,可是越臭大家越欢喜啊,因为预示着纸浆的质量好啊,真是一颗农人质朴的心啊。沤好的纸浆滤出来;用竹帘细细筛成纸,这是男人的活计,女人在侍弄完鸡鸭猪之后,负责分纸,即以竹针挑出单张的纸,分纸时节,全村好象过节,大家一边手里不听劳作,一边对唱情歌,甚是喜庆。小孩子的事是晒纸,还要不停的仰观天色,留意阴晴,纸事毕了之后,择一个晴好之日,天明即起,挑了下山去卖。被纸行的老板克扣盘剥之后,被牙行(估货人)的人苛检压价之后,到手的钱,给婆娘买块肥皂,给孩子买几块松子糖,就是一家人的节日了。我仿佛看到了一家老小雀跃的样子,暖红色的人情味漾出纸背。
一个小细节让我觉得很温暖,做纸人买了肥皂和松子糖,还有一个盛大的庆祝事项,就是参观大家族的宅院,比如琦君家的,有一个做纸人不小心用扁担捣碎了彩色花窗,惊惶不已,琦君的妈妈说,没关系,没关系,好配的,结果做纸人怯怯的问能不能带一块回去给房里人看看(老婆),琦君的妈妈觉得心酸,赶快包了一整块分给他们带回去,同样是物质极度窘迫之上生出的冲突,比起纸行老板的克扣盘剥,牙行(估货人)的人的苛检压价,一点善意的润滑是多么温暖人心。

看的是琦君晚年时的回忆录。且听她娓娓道来,她的妈妈,她的女校生活,她亦工亦友的长工阿荣伯,裁缝曾庆公公,她的小书房,山里做纸的亲戚。印象最深的是她写妈妈:妈妈是一个旧时女子,小脚孱孱,大字不识,生的丑,很被小她几岁的夫君嫌弃。新婚生活潦草敷衍了她几日,就上风月场上过绮丽日子去了。“一柱炉香带泪焚,竹篮挑水也千斤”这就是母亲一生的写照。
丈夫弃她于活寡,儿子早逝,她却得独守家园,经营柴米琐事,做好丈夫的经济后盾。浓妆以待的姨太太,会飞媚眼,唱小戏,她却只会戴了老花镜,借了夕阳的余光给老爷挑燕窝上的细碎绒毛,因为怕佣人挑不干净。她没有外向的用力,对抗性的激烈情绪,她唯一的应对之策,就是长伴古佛青灯,理顺自己的心结和怨气,以期来生。〈南海慈航〉,几乎把我读哭了。
琦君写小时侯懵懂着陪妈妈念经,我想着那个场景就想哭:一个小女孩朗朗的童音,伴着老房子里不足的蒙昧晨光,檀香的寥寥青烟绕梁,木鱼青盘的凄清之音,“人离难,难离身”这句经文母亲一直念到死,彼时战争爆发,海岸线被封,母亲也只能念着佛经死去,身边连个伺候汤药的人都没有。可惜我读来读去,也读不出一颗皈依佛心的淡泊自甘,更读不出她的贞静自守,我只读得一个旧时女子在命运之前无还手之力的苦。
亦有甘处,琦君长的真不好看啊,狭长眼睛,又龅牙,可是每张照片里她都在笑,也不因为遮瑕而掩嘴什么的,眼睛和嘴角都泼溅出笑容和喜色,看着看着我也欢喜起来,我喜欢趋光和嗜甜的人。好象写字和长相一样,行文的俯仰生姿并不是最终目的,最重要是传达出文字中的光,与欢喜。
真喜欢看见她笔下的乡土风情,这次终于看到了有人写做纸,过去一直听闻浙江乡下有这些古老的民间手艺蛰伏着,上次还和阿土打听过用板蓝根染蓝印花布的事情,他说他也不晓得还有没有。原来做纸是永嘉山里人的活计,先用细竹拌牡蛎粉沤烂了,整整三个月山里空气都是酸臭味,可是越臭大家越欢喜啊,因为预示着纸浆的质量好啊,真是一颗农人质朴的心啊。沤好的纸浆滤出来;用竹帘细细筛成纸,这是男人的活计,女人在侍弄完鸡鸭猪之后,负责分纸,即以竹针挑出单张的纸,分纸时节,全村好象过节,大家一边手里不听劳作,一边对唱情歌,甚是喜庆。小孩子的事是晒纸,还要不停的仰观天色,留意阴晴,纸事毕了之后,择一个晴好之日,天明即起,挑了下山去卖。被纸行的老板克扣盘剥之后,被牙行(估货人)的人苛检压价之后,到手的钱,给婆娘买块肥皂,给孩子买几块松子糖,就是一家人的节日了。我仿佛看到了一家老小雀跃的样子,暖红色的人情味漾出纸背。
一个小细节让我觉得很温暖,做纸人买了肥皂和松子糖,还有一个盛大的庆祝事项,就是参观大家族的宅院,比如琦君家的,有一个做纸人不小心用扁担捣碎了彩色花窗,惊惶不已,琦君的妈妈说,没关系,没关系,好配的,结果做纸人怯怯的问能不能带一块回去给房里人看看(老婆),琦君的妈妈觉得心酸,赶快包了一整块分给他们带回去,同样是物质极度窘迫之上生出的冲突,比起纸行老板的克扣盘剥,牙行(估货人)的人的苛检压价,一点善意的润滑是多么温暖人心。

前一篇:人.岁月.生活(一)
后一篇:肥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