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京黎戈
南京黎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962
  • 关注人气:1,6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开的N种态势

(2006-02-19 10:39:00)
标签:

杂谈

有些人永远在路上,有些人永远在离开,有些人永远想定居。我想这组词里的一个,就足够覆盖其他,没有一个定居的点,又何谈自由的辐射呢?博尔赫斯定居的这个点非常简单,那就是他的盲,他的孱弱,他的胆怯,他的残障,这些截断了他的社交半径的东西,幼年时他只敢躲在花园的铁栅栏后,看轰轰的游行人群从他面前走过,或是在妈妈的身后,把窗帘掀起一角,看妓女们在街角讨价还价。

可是他的身体里,却流着勇士的血,他的先祖里,有好几位战死沙场的将军,在他家隔开路人视线的重重窗纱后面,日影沉沉的小客厅,角落里是祖先战死时所穿的盔甲,生锈的配剑,镶着黑丝绒镜框的银版照片,他们在肉身缺席的冷寂中就成就了自己的历史展览馆,主持人和解说员,则是博尔赫斯的妈妈。她一边拂拭镜框,一边用西班牙语给儿子讲解祖先的英烈。

如此沉重的光荣史,对这个先天孱弱,半辈子处于半失明状态,根本就无力去成就戎马生涯的孩子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个要去离开的点,他离开的方式也很简单,他从小鄙夷西班牙语,及其代表的次主流文化,他是被抱在奶奶膝盖上,看着英语幼儿画报长大的,当时的风气是:所有的阿根廷人,都不屑于说自己是西班牙人的后代,西班牙裔往往做的是最低层的工作:体力劳动者,妓女,流氓,受英式教育的才是绅士,他在潜意识里,把母亲的尚武风气夸张变形为:无知,狭隘,偏见。非知性的蛮力。予以鄙夷和唾弃,那么他离开了吗?我看没有,他在小说里沉迷于塑造的那些热血男儿:玫瑰角的汉子,恶人传里的那些恶徒,其实是博尔赫斯以笔墨从戎的方式。

一辈子都在试图离开的是垮掉派的克鲁亚克,少年时他试图离开他的小镇,那些整天抱着大仲马小说,操一口土腔的同伴,他整天泡在图书馆,听纽约流行乐,以此作为人工隔离屏障,他的全部愿望是做一个铁路职工,用铁轨的弯曲绵延,离开日常的平直轨道。14岁那年他家乡发了大水,撤离到安全地带的人们都望着被水冲垮的家园掩口痛哭,他的心里却暗涌快乐,只因为这个天降的灾难,调味了他寡淡的小镇生活:他第一次看到了波士顿来的记者,他们带来的相机,从上流冲下来的城市残骸,这场洪水,冲坏了防洪堤的同时,也洞开了这个孩子的离开之门。

这之后他自制了一个虚拟玩伴,萨克斯医生,和他的隐身斗篷,他们一起穿过夜色,跃过篱笆,穿梭在暗夜的街衢中,偷窥着甲在手淫,乙在便秘,这是他的第一个小说人物,他被他离开的欲望生出。成年后他想离开他的贫穷,他凭着出众的橄榄球技赢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得以跻身那些操书面用语,坐私家车上学的犹太学生之列。然而这也打捞不了他的出身,他甚至无法去参加毕业礼,因为他买不起出席典礼的白色礼服,他躺在校园后坡的草地上晒太阳,仔细聆听礼堂里传来的毕业歌的随声,袖着手,木着脸,离开,嘴里嚼着草根,吟着惠特曼,堆出一脸的不屑。

他的离意又生,这次他离开了学校,去做了一名远洋水手。他甚至离开了时间,那是他十九岁的暑假,他躺在后廊的凉椅上,静观天空,突然觉得物我两忘,在浩瀚银河的逼视下,每个人的自我都被压扁成“无物”,这个电光火石的瞬间,神学家叫它启蒙,文学家叫它顿悟,博尔赫斯在彻底失明后亦是离开了时间,一下被遗弃在黑暗里的人,四周变成一锅沸腾的热粥,日与夜的吞吐动作变的模糊与暧昧,先天的瞎子是一堵终身制的黑墙,后天的瞎是一天醒来,发现自己被活埋在一座死坟里,时间,也就是用来切割日与夜的那把刀只能刺向虚无。那一刻他开始把自己活成一个自转的星系,他的迷宫小说,生于他的离开。

总是想离开制式生活的克鲁亚克舍不得离开的,是他的文字理想,他到哪儿都带着他的灵感簿,他最爱的两个宠物“文字”和“离开”,让他与垮掉派的另外一名主将:金斯伯格,成为至交,他们原先交情甚淡,只到有一天金斯伯格让克鲁亚克为他搬家,他们收拾完细碎,金斯伯格转身,对着房门,飞吻,敬礼,鞠躬“再见,七楼,再见,六楼”,就这么一直数到一楼,才完成他的告别仪式,待他第二次转身后,这两个男人成了终身的挚友,他们嗅出了同类的气味,他们都是“离开”爱好者,总是被那种“满含泪水的沉默去意”打动。

这群人中真正的“离开”嗜好者,是尼尔,他自幼丧母,与父亲亦很疏离,他在台球馆和妓院里混迹长大,居无定所且有爱无类,他从不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女人,任何一种生活的可能性上定居。克鲁亚克的成名作《在路上》,其活体演出者,其重心,其活力源,都是尼尔,这本书就是“尼尔在偷车,尼尔在开车,尼尔在越狱,尼尔在吸毒,尼尔和一个女人,尼尔和两个女人,尼尔和一个男人,尼尔同时和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尼尔才是行动派的那个“在路上”的人,他必须不停的说话,做爱,如果让他独处,独自穿越一面时间的白色荒漠,他就会结结实实撞上他自己的自杀欲。他会被他自己分泌的绝望毒死。

然而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却是因为许巍,最近我很迷他的歌,我想为他的声音写点什么,那声音,恩,象早班公车里的生铁把手,略有锈迹的金属味道,它让我想起湿而欲睡的困意,西出阳关,远去的夜行火车,做爱时活塞般的起落动作……一切正在途中的事物,他的歌,他的人,都象是“在路上”,穿过幽暗的岁月,攀上独自的青春高原,高处的空气,凛冽,孤寒,清澈,过往的少年梦,现在全在脚下了,待近观了,只不过是一堆轮廓模糊的砖石草木,远不是想象中的高大辉煌夺目,叹口气,收了声,木着脸,往前走,是没有尽处的孤旅,下山呢?那经过高原空气锻炼的心肺,让整个人都沉默,紧实了。

他的声音很象我的一个朋友,我甚至没有见过那个人,我总是在想象他唱歌时的样子,他的声音,长相,性格,都有种重金属的性感,是我隔着厚实的审美安全网,乐于去揣摩和把玩的类型,他也是一块“在路上”的滚石,一个不会在任何可能性上定居的男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会选择隔岸,观望,然后,转身,离开,现在你知道我的秘密了吧,我也是个离开嗜好者,我们这个族群的人,可以离开一个地点,一个时间,一个专业,一个工作,一个男人,一个女人,都没有问题,我们唯一不能离开的,只是离开本身。就这么简单,呵呵。



离开的N种态势 - 黎戈 - 黎戈的博客

离开的N种态势 - 黎戈 - 黎戈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格格不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