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格

(2005-09-23 14:06:00)
标签:

杂谈

人有人格,菜有菜格,花有花格.沈从文曾经说过茨菰的格比土豆高,汪曾琪一下就意会拉,中国本是个格调大国,格调文化渊源流长,结果让<格调>那号书在中国畅销,会不会把古人气的在坟墓里翻身花格 - 黎戈 - 黎戈的博客

看<桃花扇>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花格的问题——桃李的花格自然不如梅花,桃李常常被并提,一是因为它们花期接近,二是桃花艳红李花素白,古人为求色彩对比的观赏效果,喜欢将它们并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开起来阵势很大,且花期又短,生的热烈,死的惨烈。“夹道桃花遇新雨,马蹄无处避残红”,就象青春期一样。摔着,痛着,被践踏着,就这么过去了。桃花灼目,是日光下的花,李花淡泊洁密,更宜月夜。

宋代大概是崇尚理学的缘故,重花格而轻花色,梅花清骨傲节,正是精神化的美,桃花直白肉感的艳丽被斥为“妖客”,明代以后更沦落成妓女的代言花,为什么《桃花扇》是桃花扇而不是梅花扇,月季花扇?这个心机也太露骨了。这让我怀恋《诗经》,〈诗经〉里的植物心态,要平和的多,它关注植物本身的功用,而不会带着人类的阶级色彩,强行把它们分为恶草香草什么的,再附会在君子小人身上,褒贬人事,生活在〈诗经〉里的植物,是幸福的,安详的,让我们隔着几千年,亦觉得亲。

花格 - 黎戈 - 黎戈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黎爱胡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