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琅琊记

(2005-08-15 11:00:00)
标签:

杂谈

S开车来接我和老王,在路上捎上老陆,一起去滁洲考察生产线。车行30分钟,过安徽和江苏临界线后,路况愈下,我让S索性开车走旧国道,夹道有陈年的绿荫,这种桑拿天,清凉即是福。到了滁洲,老王与老陆和客户例行商务谈判,我和S表情大概都有点不耐烦,这时客户就开腔了“你们去过琅琊山么”,我和S交换了眼色……下午就开车进山了。

琅琊山类于宁镇山脉,山势起伏温和,凹处积水成塘,山不在高,水不成渊,夹道的是楸和水杉,阳光从楸树的密叶缝里筛下来,一滩一滩的光斑,让S的脸很印象派。傍路的还有一丛一丛的熏草,清风徐来就成了香风细细。这里的一切都得用“山”做量词,蝉鸣是一山的蝉鸣,竹林是一山的竹林,转过山麓,驻足,转身,从高处望下去,才知道什么是“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苍苍两个字,绿的厚重之外,亦有累累的时间感,这个绿,压在头顶上,把人,把语言,都压紧实了,我发现自己的话,越来越少。

由此默契越来越多,只要我脚步缓下来,S就会意的帮我照相,我说叫你吴道子好不好,他说为什么,我说过去皇帝贵妃没有数码相机,每次出行都得带上宫廷画家,到了风景佳处,就飕飕几笔,全当作现在的名胜留影,今天你就做我的吴道子吧。我们正在说笑时,看见路边歇着个老者,身材五短,面容静默,衣服全汗湿了。我们问他路,他也不应答,背了包就在前面领路,再一看他背的是僧包,原来他是琅琊寺某庙住持。

走着走着,就和S远了,他就着主持的步频,在那里讨论和尚庙的经费问题,“你们有工资么”“没有,庙里每天包四块钱伙食,和尚可以自己安排”“四块钱,怎么够吃?”住持从路边舀了山泉洗脸,摇着水淋淋的头说“怎么不行,早一块,中儿两块,晚儿一块,现在米多儿钱一斤?一块二呗,菜都是山里自长的,我包他们四块可不兜圆了?”住持一急就急出了东北口音。“你哪里人啊”“吉林”“多久没回家了?”前年还回过呢,庙里有年假”“想家么““一开始想,后来不想了”。

走了约五里山路,脚步几乎虚起来,幸好这时庙宇在望,庙宇的石阶,缓且长,琅琊寺到底是安徽的寺院,处处布着砖雕,图案都是大朵的荷花,荷花的线条分外的经的起放大,简而不陋,简而有力,有的是鱼戏荷叶,有的是荷叶田田,有的只是藕节连连,砖角上布一点荷花的边角,有的是遇风翻起的荷花,有的是静日下的荷花,前者翩跹而后者端庄,荷花……美人妖且娴,大美无定势。

待进了庙,我老老实实换了零钱,瞄了许愿池子里的荷花盘扔过去,不中,力道加大,掷过去,还是不中,索性收心去看老和尚喂鱼食,和尚皆三五成堆,闲话家常,下棋,浇花,种的花也日常,都是指甲花,百日红之属。住持吃完油豆腐青菜汤,倒了凉水漱口,一边用漱口水浇花,天热,都脱了僧衣,着家常布衫,布裤,脚上倒照旧一双僧鞋。僧鞋底薄,无弹性,让老和尚和小和尚们,走路都有点象Q仔:)

再回头看,S手心里攒着碎石子,在那里偷袭池子里的放生龟。几只龟吓的抱头龟串——不是抱头鼠串,它们的动作,拙且慢,好半天才游到荷花下面,主持忍了笑,规戒了S几句,我倒是蛮开心,好象S一整天都溺在成年人的沉郁里,这一刻,才浮起五分钟,我看着他笑起来。在庙里喝茶,看见远近的山都被风吹过,翻起叶背的白,层层叠叠,江水如带,皆在目中,渐远渐细……风定了,辞过主持,我们就着落日下山了。


琅琊记 - 黎戈 - 黎戈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写给一座城市
后一篇:我的朋友小D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