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开篇就唬了我一跳。大量堆积着这样的句式“让我们来……我们会看到……又看到……”,以为村上叔叔开始写那种剧本小说了,全是场景过渡,光滑的情节流,这种剧本小说,不是坏剧本,就是坏小说,如果一部电影可以拍出一篇小说的全部好处,那么这篇小说,可以说是失败的,小说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它自己,窃以为。村上一向擅长写中近景,也就是从一个小事件切入,很平易的那种起势。他的好处,全在物化的细节上。他走的就是骨削肉薄的轻写作路线。从好处说,是清浅,反观之,也可以是单薄。他的叙事也好,抒情也好,都是清清淡淡的。
开篇时玛丽一个人坐在夜半的家庭式咖啡馆里,咖啡馆里充斥着匿名性事物,行文至此我会心一笑。这是文中第一次出现村上式用语。那么也就是说,这个背景是被虚化处理的——想起霍柏的那幅画《夜间咖啡馆》,一个女人,脸隐在帽檐的阴影里,坐在室内的唯一一处光源下,面前一杯冷掉的咖啡,那也仅仅是任务或是道具式的存在,她的眼睛里写着拒绝,她的身体散发出寒气,她的表情是低温的——可是到底在哪里呢?也许是在衣服的折缝里,我看见邀请的手势。
无害的背景音乐,带有高中生余韵的女孩,这是所有的村上小说里必然设置的元素。这是一个不会在人群中凸现出来的女孩子。她是安全色系,风衣,牛仔,洗褪色的鞋子。捧一本厚的几乎装不进包里的大书,专业是中文。我觉得她倒是很象我,喜欢隐在人群里,拿个最大众化的POSE做守势。
第二处村上式的术语是“知性好奇心”,是那个和玛丽搭讪的男人使用的词汇,他这样定位自己的色心,我觉得很好玩,但也觉得未尝不可。也许某人对我也是这种立场,我却一直奢望好感的量变积累,可以引发超越这个峰值的感情。最后我放弃了挣扎,我想我只能被选择,或被放弃,就象我和老王相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对他的力量的认知过程——除非他放弃我,否则我不可能离开他,为什么我喜欢的男人,都比我有力量。
这个男人是玛丽姐姐爱丽的追求者之一,他对她姐姐就纯属一种“知性好奇心”——想知道和一个长的象封面模特一样的女孩子约会的感觉,爱丽又拖上玛丽,变成DABOULE DATE,双人幽会。玛丽穿着象“打旗语的小旗子”那样的紧身小泳衣,根本就不能下水——她只怕脸上的桩会化掉,素着面的爱丽却象一个小海豚一样,一言不发,只是畅游。
后来这个男人在咖啡馆对爱丽说“到底是什么地方开始分叉,使一个同样的家庭,同样的父母生出的姐妹可以反差如此之大”,他说了一个很好玩的故事:夏威夷有三兄弟,有一次遇海难,三兄弟接到神旨。他们每人会遭遇一块巨石,他们推这块大石上山,停留的地方,就是终身的居留之所。老三推到山下就停下了,说这儿靠海近,打鱼方便,老二推到山腰就停下了,说这儿果林密集,视野也较山下开阔,就停住了,老大咬紧牙关,一直到了山顶,那儿风沙又大,土地又贫瘠,饿了吃苔藓,渴了喝雪水,可是他得到了最大广度的视野。
开篇时玛丽一个人坐在夜半的家庭式咖啡馆里,咖啡馆里充斥着匿名性事物,行文至此我会心一笑。这是文中第一次出现村上式用语。那么也就是说,这个背景是被虚化处理的——想起霍柏的那幅画《夜间咖啡馆》,一个女人,脸隐在帽檐的阴影里,坐在室内的唯一一处光源下,面前一杯冷掉的咖啡,那也仅仅是任务或是道具式的存在,她的眼睛里写着拒绝,她的身体散发出寒气,她的表情是低温的——可是到底在哪里呢?也许是在衣服的折缝里,我看见邀请的手势。
无害的背景音乐,带有高中生余韵的女孩,这是所有的村上小说里必然设置的元素。这是一个不会在人群中凸现出来的女孩子。她是安全色系,风衣,牛仔,洗褪色的鞋子。捧一本厚的几乎装不进包里的大书,专业是中文。我觉得她倒是很象我,喜欢隐在人群里,拿个最大众化的POSE做守势。
第二处村上式的术语是“知性好奇心”,是那个和玛丽搭讪的男人使用的词汇,他这样定位自己的色心,我觉得很好玩,但也觉得未尝不可。也许某人对我也是这种立场,我却一直奢望好感的量变积累,可以引发超越这个峰值的感情。最后我放弃了挣扎,我想我只能被选择,或被放弃,就象我和老王相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对他的力量的认知过程——除非他放弃我,否则我不可能离开他,为什么我喜欢的男人,都比我有力量。
这个男人是玛丽姐姐爱丽的追求者之一,他对她姐姐就纯属一种“知性好奇心”——想知道和一个长的象封面模特一样的女孩子约会的感觉,爱丽又拖上玛丽,
后来这个男人在咖啡馆对爱丽说“到底是什么地方开始分叉,使一个同样的家庭,同样的父母生出的姐妹可以反差如此之大”,他说了一个很好玩的故事:夏威夷有三兄弟,有一次遇海难,三兄弟接到神旨。他们每人会遭遇一块巨石,他们推这块大石上山,停留的地方,就是终身的居留之所。老三推到山下就停下了,说这儿靠海近,打鱼方便,老二推到山腰就停下了,说这儿果林密集,视野也较山下开阔,就停住了,老大咬紧牙关,一直到了山顶,那儿风沙又大,土地又贫瘠,饿了吃苔藓,渴了喝雪水,可是他得到了最大广度的视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