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bmiddle/669f7f54tdadbcfd52b52&690之二" TITLE="石门坎的清明节 之二" />
陶绍虎先生我们解读伯格理墓碑上的苗文
新中小学和陶老师
新中小学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新中小学创立于2000年,至今已经13年了。
这所由民间人士捐赠的小学,座落在一个山顶上,山下就是新营和中寨两个苗寨,当时修建这个小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这两个苗寨的孩子就近入学,所以称为“新中小学”。新中小学的所有老师都是志愿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
以卞淑美为代表的一群志愿者,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群体。
卞老师和她的丈夫冮柏林,女儿冮明鉴全家从东北的沈阳,来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石门坎,已经九个年头了。其中克服了许许多多的难以想象的困难。是一种巨大的奉献精神,一种真诚的信仰,在支撑着他们,使他们能够在这个偏僻的苗乡,为了苗族的孩子们而默默牺牲。
今年,这个志愿者团体中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他,就是已经73岁的陶绍虎老师。
陶老师是苗族人,而且出身在石门坎。他的父亲名叫陶开群,当年从光华学校毕业以后,在光华小学担任老师,和朱焕章先生是同事。朱焕章先生的女儿名叫朱志华,就是陶绍虎老师的夫人。所以,陶老师就是朱焕章先生的女婿。
陶老师已经退休,住在昆明。他这次以73岁高龄来当志愿者,是为了推广老苗文。
伯格理当年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苗文。苗族人有了文字,就能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100多年前,以石门坎为中心的乌蒙山区能够实现一场社会文化大跨度的跃迁,苗文的创制和普及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由于苗文的发明,乌蒙山区先后办起了近100所学校,让世世代代贫穷如洗的苗族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也使他们从此改变了命运。由于苗文的发明,并且用苗文翻译了《圣经》,也让大花苗人皈依了基督教,从此有了精神信仰。我从石门坎到了远离此地的云南武定,禄劝一带的大山里,都能够非常清楚的看到当年伯格理创办的学校教育苗民的遗迹。
http://s8/bmiddle/669f7f54tdaef17a9c0f7&690之二" TITLE="石门坎的清明节 之二" />
但是,老苗文在这几十年中出现了断层的危机。
由于老苗文没有纳入国家公共教育体系,得不到行政力量的支持,老苗文处于完全靠民间自发传播的状态,很多年轻的一代已经不认识老苗文,这种文字已经处于得而复失的危险边缘。正是出于对这种情况的忧虑,陶老师自己放弃了在昆明安逸的生活,来到条件非常艰苦的石门坎,自觉承担起传播苗文的责任。陶老师说,苗文是苗族重要的民族象征,是苗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族群文化完整性不可替代的文化元素,也是族群争取文化平等的重要心理支撑。普及和传播老苗文,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在新中小学,已经把教授老苗文纳入了学生的教学内容。
http://s7/bmiddle/669f7f54tdadbd4cfac46&690之二" TITLE="石门坎的清明节 之二" />
一个苗族小学生
http://s13/bmiddle/669f7f54tdadbd618584c&690之二" TITLE="石门坎的清明节 之二" />
看到他的小手令人心碎
http://s5/bmiddle/669f7f54tdadbd7ce2194&690之二" TITLE="石门坎的清明节 之二" />
一双充满希望的大眼睛
http://s2/bmiddle/669f7f54tdadbf332ec31&690之二" TITLE="石门坎的清明节 之二" />
这个苗族小学生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人世
http://s7/bmiddle/669f7f54tdaec6f6053e6&690之二" TITLE="石门坎的清明节 之二" />
为新中小学捐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