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大学!还是毒大学?

(2013-04-17 21:25:38)
标签:

教育

分类: 心雨、杂文

文/心雨

    复旦大学投毒案的阴影还未散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又因学生间口角发生命案。两天之内,两所大学,两条人命,先后离去。扼腕痛惜已经不足以表达此刻的心境。20世纪以来大学校园内各类意外事件层出不穷,1994年清华女生铊中毒,2004年马加爵案……然而这些仅仅是著名的案件。不禁要问是什么能让情同手足的同学、室友、朋友,互相残杀呢?是什么能让学生对最亲近的人下此毒手呢?到底是读大学!还是毒大学?

    同学关系,曾经被誉为世界上除了父母和亲戚之外最亲密的关系。但据武汉晨报2012年11月27日报道: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新闻专业学生,曾就大学生寝室关系状况对包括华中师范大学等在内的12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四成“90后”大学生对寝室关系满意,三成大学生对寝室矛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30%大学生:对寝室矛盾无所谓。40%大学生表示,磨合期需三个月。由此可见,寝室问题,已经成为了现代大学生最大的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的。

        考试、评优、留校、择业、就连参加社团,都能成为现代大学生之间互相竞争和攀比的方式。加之背井离乡,一个人住校。受到委屈没处诉说,碍于面子又不能和父母说,更加不可能和导员说。于是小问题就忍着,到最后积少成多。可能洗漱时胳膊肘的触碰,都能成为打架,甚至互相报复和陷害的导火索。尤其是临近毕业刚开始择业的那个阶段,对未来本身就倍感迷茫,面临和同窗的分别,还没找到合适的企业,如果再挂几科……那好嘛,年轻人,本身脾气就不小,压力再大,没人惹他都想自己撞墙,或者给自己两拳。这个时候要是发生口角,能克制住的都是神仙。难免会作出过格的事情。所以作为校方应该适时的给予学生最大程度上的疏导和帮助,尽量减少学生的心里垃圾,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让大学像一本书一样展现在学生面前,而非毒气弥漫、硝烟四起。

        奇怪的是,近年来知名的恶性事件几乎都发生在大学校园。绝对不是因为小孩子没有时间展开这些报复活动,也不是未成年不懂得嫉妒和攀比。那为什么学历高了,反倒不懂得珍爱生命呢?反倒不懂得珍惜同窗之情呢?反倒不懂得礼让和包容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但却难以置信。那就是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路走来看惯了竞争、厌烦了攀比。强大的嫉妒心理,让我们的心脏早已麻木。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做,任何责任、任何义务都不用付出。老师和家长唯分数视重,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比自己强。80分以下全是垃圾,但却永远考不上80分。为了高三初三时能坐第一排,我们用尽了心机。为了让老师多看我们一眼,学习努力还不够…… 直到有一天,熬到了大学。老师和家长不再像之前那样认真的管我们了,自由了,解放了,我是老大了。所以做了之前不敢做的事,所以开始堕落了,所以忘了自己是谁了,所以连自己成人都忘记了。每天像个孩子似的啃着面包,喝着钙奶用着奶嘴。但老师和家长没告诉我们该怎么为人处世,更加没说那些化学元素放进水里之后真的可以致人死亡。还以为像公式一样写错了可以重来,还以为像打游戏一样可以满血复活。想必这些都应该是教育者思考的问题。在传授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是否做到了修正品行?让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是否让心智也随之成长了?别忘了,教育除了课本知识,还有品德。

         除了学生自身竞争和日积月累的心理压力之外,大学里讲师、教授、甚至专家学者
的言行,对学生也有引导和指向性作用。当专家被戏称砖家,当教授被恶搞成叫兽。当一些人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发表完演说之后。当两个教授因为一个问题,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结论之后。当看到自己导师为了职称、为了任务、为了职务,费尽心机之后。学生的三观都毁了,是非观都扭曲了,东西南北都找不到了,还能正常吗?所以大学老师与学生接触时,应该尽量避免自己主观判断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只有这样,大学校园才能相对清净,避免毒素滋长。让学生真正的读大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