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雨
在校生实习工资不高是正常的。近日网传武汉一职业学院强制学生到一游船公司低薪实习,在学生纷纷拒绝之后竟称“学生不能吃苦。”这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劳动理应获得相应对等的薪酬,应届生因为缺少工作经验可以适当的降低薪酬,也应维持最低的工资标准线。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却只有450元抗议之后也不过650元,校方难免有从中抽成之嫌。应届生不应成为被压榨后的无力还击者,培养吃苦耐劳可以有多种方式没必要非得低薪实习。不但挫伤锐气,还侵害权益。吃苦与金钱无关,强制底薪实习不可取。
在平时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最低薪也要1500元,就算打扫卫生40、50岁以上的劳动者也需要拿到800元左右的报酬。当事学生却只能拿到450元或650元,那么其中的差价去哪了?如果校方从中抽成,应该在就业前说清楚。如果不是校方从中抽成,那就是当事企业违反了劳动法,做被受雇者学生大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也是学生需要学会的技能之一。况且,强制本身就已经违法。
吃苦无关金钱,80后、70后、60后,物质资源极度匮乏铺张浪费、好逸恶劳者比比皆是。90后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义务奉献、甘于劳作者也不在少数。况且学生能够得以生存的本领应该是智商和专业技术。如果不低薪实习就是不肯吃苦,请问低薪实习作为企业和校方能否给孩子一个前途无量的未来?每天端茶倒水、整理房间,把学生吃苦建立在你们的享乐至上。请问是教育了学生还是满足你们的虚荣心与懒惰?
实习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工作技能,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真正的工作之中。请问学生的专业都是送水和整理床铺?还是从打杂之中,学生能学到翻译、旅游,等相关的工作经验?亦或打杂就是所有专业今后的工作?如果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给学生安排这样的工作到底有何作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校方办校又有什么价值?
可能校方会说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的确,吃苦耐劳是需要培养。但方式有很多种。给学生拉到军营,训练上半年也是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寻找大量资料编写论文也是培养;听讲座、做义工、奉献于社会也是培养。这些培养方式都对学生日后的工作有基础性作用,至少不会扼杀学生的自尊心。低薪实习、端茶倒水,作为未经风雨的学生来讲,拿到工资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受教育而是屈辱。实习,应该在劳动之中让专业技能与孩子的心里都得到滋养而不是摧毁。因此,低薪实习实在不可取。
未达到最低薪资标准;工作时间严重超时;超低工资;工作与专业无关;无法让孩子看到前景,这样的实习实在想不出任何意义,而且违反劳动法。教育家林格曾在微博中提到过意思大概是“只有用心的教育者才能做教育”就是在告诉教育者,不应存在功力和牟利心里。我们不想把实习生权益建立于法律之上,那样太过不近人情,在一定程度上有碍教育。但实习生权益,也不应该建立于教育者的良心之上,因为这样做多数都是徒劳。 因此监督机制、民间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