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州安顺泥石流:消失的村庄

(2010-07-05 17:15:24)
标签:

灾难

杂谈

分类: 现场

by 葛维樱

    1秒内,高1200米左右的山峰突然降下,形成巨大的泥石巨龙。首先滑行500多米冲上对面山峰,将半山腰的房屋直接铲起。“轰的一声,像大爆炸一样,石头都是往上飞。”王明珍的家离这时的龙头还有不到100米,“我眼看远处的邻居还在洗头就不见了,对面的山要冲过来了。”她拉着婆婆正要逃,“也就是几秒钟,山体突然拐了方向。山下的村子全都没了”。巨龙这一次做了90度转角,“像混凝土搅拌一样冲了1000米”,覆盖了山腰山脚的37户人家。

http://s7/middle/667cfcc4t8aa08662aa46&690

    尽管救援部队已经开始采取防疫措施,也越来越严格禁止外人进入灾难现场。武警仍并不忍心真的把寻亲者完全隔绝,“虽然防疫形势很严峻,可是谁都知道,我们不可能给他们救出亲人了,在这里看着,起码有一点点安慰作用也好。”徐忠不忍地说。村民还是每天都有几十人等候在现场,形成难以名状的绝望又坚持的气氛。每挖出房梁或衣物,他们就迅速聚集下去,看看是否是自己家的东西,如果是的话,那么亲人的遗体很有可能会随后找到。大多数人没有等到任何消息,村庄虽然已经毁灭,然而整体滑落移动后,屋和人的位置还需要辨别。他们也向部队描述过了,自己估计的房屋位置。实际上,大多被找到的是最高处的少数遇难者,低处的多数人可能完全被冲入了深渊。村子由黎族、布依族、苗族和汉族构成,高处的多是黎族,“祖辈都这么住”。
    一位黎族妇女失去了丈夫,她的家住就在山脚下,她每天在土堆上扒拉,手里提着一袋衣服物品,有时猛然发现自家的东西,会发出哭不出来的“呜呜”声。一个78岁的老人因为到山下插秧而幸免,然而老伴和孙子们全都没了。每天他提着一袋面包,在土堆上上下攀爬。“因为下大雨,本来应该去上学,因为山路被水冲坏,当天就没有去。”他们已经一贫如洗,唯一想做的只有守候亲人的遗体。他们可以在政府安排的安置点生活,却都无法待在屋里。现场只有挖掘机的声音和部队对讲机的声音,寻亲者安静得可怕,即使回去也不睡觉,每个人都红着眼睛,死盯脚下每一寸泥土。
    岑朝阳本来是被委派代表村民在现场一刻不停地寻找和探查的。他是村主任,现在却又因为村支书遇难,兼任了村支书。他的妻子在泥石流中遇难,至今也没有找到遗体。“我当时在路口和盖房子的人在说话,我全家都……”岑朝阳小声带过去。这尚未盖好的房子正是泥石流的尾巴没有带过的地方。岑朝阳一开始给救援部队提供了107人的人数,“后来发现有一家人都在山后插秧,是5个成年人,他们家的3个孩子也不在屋里,于是才确定是99人”。他的任务是在现场一刻不停地判断也许被挖出的死者身份,然后去通知家属前来辨认。岑朝阳被迫不得不和外界保持密切接触,然而当他晚上等挖掘机全部停工后回到安置点,首先做的是把得到的香烟分给村民们。他告诉本刊记者:“我不想说话了,只想和兄弟们待会儿。”
    辨认是一件痛苦而艰难的事。本刊记者当场看到挖出的只有一个儿童是被家长立刻认出的。没有人在现场号啕或表达激烈的感情,他们默默护送着遗体,即刻送往殡仪馆。李树森姐弟7人还有家属们,已得到5位亲人的遗体,却已经没有一个人掉眼泪。“从知道的一刻,我们已经知道结果了。只是觉得看一眼是个安慰,不管有多少……”他们都无法说出任何语言了,只是急切,看见后,立刻又转为震惊和悲哀。李树森辨认外婆其实只看到了耳朵和耳环,“是我们给她买的金耳环”。
    政府安排的两个安置点,总共有900多人,灾难后临近的山村都被地质队排查了一遍,有山体滑坡危险的人都转移了出来。真正属于大寨村受灾两个组的人并不多。安置点里有三餐免费饭食,外界捐赠的衣物时常分发,电影有时也放。不过不断反复播放的大喇叭里,还是地质专家殷跃平做出的对于这次地质灾害成因、性质等判断的录音。安置点里的大多数人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王丽娥的房间里住着4个女人,都是大寨村人,她们都是常年在广东打工,得知消息匆忙赶回,现在茫然地等待消息,大多时候相对无言。“我奶奶没了,她没有享过我的福,我多折一点元宝。”王丽娥不停地折着,已经有满床的元宝了,她对任何外人都要说一句“你们好辛苦”。(详见28期三联生活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