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观察者
观察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20
  • 关注人气:3,3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级大风,15个小时

(2010-05-05 18:42:04)
标签:

杂谈

分类: 公告

by 观察者

 

风如何成灾?这是吐鲁番42324日的故事。

 

高空有一支从西西伯利亚来的强冷气流,直插吐鲁番盆地,形成了翻山大风。冷空气从高空迅速下沉,沿山坡下滑,靠惯性和重力速度越来越快,也就使风速越来越大。刮大风的前5天,吐鲁番市的气温急剧上升,从19日的最高 24摄氏度上升到32摄氏度,为大风创造了较好的热力条件,因为冷空气在热空气中运动所遇到的阻力较小。

“这场大风强度大——瞬间最大风力9级,一般平均风力四五级,持续时间长——7级以上的风力持续时间为15个小时,一般风力持续时间都在45个小时,影响范围大——影响了吐鲁番市、鄯善县和托克逊县一市两县。”张百平告诉本刊记者,42317,吐鲁番城区开始起风,风力4级,18点开始增大到7级,24日凌晨1点左右达到8级,4点时风力最大,瞬间最大风力9级,早上7点风力开始减弱,8点结束,艾丁湖观测站6点测到风口和风线的瞬间最大风力达到12级。

程元海说,那一晚他整宿都没睡,和老婆俩人头顶着被子缩在床上听着外面的动静。从吐鲁番市区沿312国道往火焰山方向开去,道路两旁是光秃的戈壁景象和黄土山石,戈壁上见不到人影,一切都完全暴露在太阳的炙热下,看起来让人绝望,每几公里可能才有几间小土房可怜巴巴地立在地里,推开门后就是黄沙一片。程元海住的房子就在火焰山下的戈壁上。

大风吹到戈壁滩空旷的上空,没有任何阻挡,会刮得更猛烈,程元海10平方米的土坯房在大风中就更显孤单。“老远就听见大风过来了,像特别刺耳的哨声,反应过来已经飞沙走石伸手不见五指似的啥也看不见了,根本站不住人。一块门板都能像纸片一样飞走。”程元海说他当时和工人撂下手上的活各自往屋里跑,进到屋里才敢睁开眼睛,屋里已经一层土了。眼看着窗户上钉的木板上被吹得翘起了一大块,沙土从每个缝隙和洞里灌进来,他和老婆又冲出去,一个人顶住一个人拼命钉,然后回到屋里,没吃没喝两人靠了一宿。“不敢睡,怕房子塌了,这房子是他们村民盖的土块房,我甚至觉得在风里直摇晃。”

等到第二天早上风停了。“桌面上这么厚一层土,我们俩也成土人了。”程元海用手比画着10厘米的样子,“出来一看,地上惨极了,西边大棚全都吹掀起来了,地上的地膜都吹跑了挂在老远的树上,已经结出来鸡蛋大小的瓜也都没了,藤和叶子全吹干了。”他蹲下来,揪了一把枯掉的叶子,碎成一把。瓜田旁边分隔地块的红柳大片大片地折断,显示它们当时在大风经过时所作的抵抗。

为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果农都在第一时间对自家的作物进行了抢救,实际上,大风过后一周,除了折断的树木和烧毁的房屋,很多地方不仔细甚至看不出受灾的痕迹。大风刮倒了给三堡乡附近几个村供电的主电线杆,“停电3天,电视看不了,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知道,最可怕的是没有水灌溉,眼看着就那么干死”。(节选自19期三联生活周刊)

 

吐鲁番的风

平时这里经常刮风,尤其是这个季节,但是每次风都是从西边刮过来,一般都在早晚刮,而且刮一阵子就完了,对我们没什么影响。这次这个风是从北面来的。“西面来的风”,就是从达坂城、小草湖方向刮到吐鲁番地区来的常态的风。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吐鲁番的风源来自两方面。一是盆地内常见的西北风,吐鲁番盆地地形低洼,与北部的天山地势差距悬殊,每年入春后盆地内辐射加强,增温迅速,而此时毗邻的天山以北地区还是冰封大地,这就形成了很大的气温差,导致盆地内热气流迅速上升,北面冷气流迅速下降,强大的气流通过易于通行的沟谷直接扑向吐鲁番盆地。还有一个是盆地内特有的干热风风源,因为形如锅底的盆地中心与周围山地之间存在很大温差,这种温差,形成了小范围的气压差异,盆地中热气流上升,四周山地冷气流下滑,就形成了夏天吐鲁番盆地特有的对流风。冷气流下滑过程中,出现绝热增温,使气温迅速升高,导致风温往往高于气温形成干风。

这两种风都是由地形和地理所决定的不可避免的风,风刮得频繁,而且“风一刮过去,土就落下来”,从城市到农村,从西边的托克逊县到东边的鄯善县,当地人在多少年的时间里早就学会了适应这样的气候条件,每次预报有风的时候都会采取相应措施,枝条绑紧一些,大棚上多压些东西,忍一下就过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