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球友icefighter:对TCL集团的分析

(2014-01-04 20:59:29)
分类: 杂谈
下面文章转自球友icefighter,写的非常专业,大家一起来分享。

-----------------------------------------------------------------------------------

今天开始将TCL集团列入2014年的战略标的,和华海药业,承德露露,纷美包装等并列。

之前关注TCL集团,是从舒颜的文章开始。舒颜我认为是一个思维能力很强的人,很喜欢看他的文章。他分析TCL的基点是面板业务,作为同质化的产品同时又能享受中国的工程师红利的产品,结合国外竞争对手陷入瓶颈,所以中国进口替代的战略机会到来。这个大的宏观认识很深刻。其实,在我看来,纷美包装的产品也是类似性质。同质化产品,它比较标准,不需要差异化,只拼成本。华为能够率先成功,跟通信设备行业性质很有关系,这也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行业(ISO、ITU、ETSI、IETF等)。华为做手机、软件等个性化产品,明显水平差了一截。至于工程师红利,那更简单,你看看利乐包装纸,人均产能4,5百万人民币,工人很少,主要是工程师。

任何一个行业,都跟机遇有关系,没有行业是天然的好行业或者坏行业。当年利乐也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摸索壮大,甚至突破美国市场花了很久都进不去,消费者的习惯无法改变。面板的高投资,有时是劣势,特别是对于过去这么多年,国外对手在不断升级,中国怎么追都追不上,现在反倒可以成为中国优势,只有中国去抢别人的份额,没人能再从中国这里抢了。

现在面板行业,中国的竞争优势最好不过。不过,任何时候,供需很关键。舒颜提到一大堆,包括分析了中国的电视产量这么多年都很低,理论上有潜力。但是,电视本身也存在问题,市场容量想扩大不是那么容易的。加上2014年TCL的面板二期还在建设,而竞争对手今年会在中国上很多新产能,我对TCL在2014年的业绩还是抱有一定悲观的。

那么,为什么我现在开始准备将TCL作为战略标的进行重点观察呢?

1.面板的未来

这个主要是受梁宏文章的启发
“未来的世界就是一个面板的世界。各种设置有面板,他和人脑,以及随身的手机面板之间进行交互,这就是一个未来的面板世界”
特别是4G上马了,这个4G的意义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4G产业链和可穿戴智能产业链,都有哪些公司会受益呢?
在我看来,TCL恰好受益于两个行业。

4G产业可能会诞生一个杀手应用,多屏互动。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钢铁侠》中,托尼斯塔克在接受法庭审讯的时候,曾经将自己手中手持设备上的内容拓展到了现场的电视上的情节,其实这就是多屏融合的一个应用。当然这个电影中的桥段过于科幻了些,但是屏幕之间无缝分享内容也是一个很棒的应用,这样一来,手机、平板、电视和电脑之间将不再有恼人的平台区隔,而将它们连接起来的就是高速的4G网络。当然多屏互动之间还需要很多链接协议以及软件上的匹配,真正达到能够推广的水平还需要多种技术上的配合才行,所以短期内看来,多屏融合得到广泛应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不过前景却还是十分光明的。”


其实,看汤姆克鲁斯等之前拍的《少数派报告》什么,都有这种感觉,未来人与屏幕的互动,绝对是一个ubiquitous现象。
TCL同时拥有手机和电视产品线,加上面板,是最容易受益的标的。
那你会说,可穿戴又有毛关系?撇开TCL自己开发可穿戴不说,可穿戴会更加促进物联网和人机互动,会对面板的需求产生巨大增量。

“只要将拥有类似芯片的产品加入到可穿戴设备中,我们家中所有的电器都会在你回家之后发现你,然后根据你的喜好自动开启空调等电器,生活也将进一步被简化。同时室内导航也将成为可能,这时无处不在的4G网络就将充当起现在GPS信号的角色。”

当然,这些都是远景。我们做投资,首先考虑悲观情况。
最悲观的情况是什么?那就是电视需求不升反降。电视没人看了?
这种情况下,也有个利好,

“现在电视机越来越往大尺寸方向发展,电视机尺寸几乎达到每年增长1.5吋到2吋,从全球电视机需求看,如果面积平均尺寸增长1吋就相当于一个8.5代线面板厂的产能。”

2.电视

电视,现在大家就关注两类玩家,格力 VS 小米,TCL VS 乐视、小米。
在我看来,TCL、格力都没有那么悲观。
我赞同,互联网时代,打造类似苹果、小米这样的极致产品很重要。但是,这种产品注定是少数,对于中国来说,难度也很高,乔布斯,雷布斯,不多。
总体而言,三星路线是中国更靠谱的路线,迭代、快速开发,以量取胜,这也是互联网思维啊?

“10万、5万多,相比2600万的整体大盘来说,微乎其微。乐视CEO贾跃亭也说过,乐视超级电视3年内卖500万台不是问题。均摊下来在每年整体销量的份额里面依然与传统大厂有差距。小米因为其互联网模式,以及在智能手机上展示出来的能力,仍旧是不可小觑的力量,雷军也说过小米电视如果销量上不去,将亏得一塌糊涂。因为小米电视被当做一个大屏幕的电脑,盈利模式仍旧是互联网模式,基础是“用户规模”。就算小米电视能从500一下跃升到百万规模,也顶多成为一个“强”。”

“单尺寸TV+ 不到四个月卖出了10万台,与乐视多款产品半年销量在同一个级别,已经说明爱奇艺与TCL的合作已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这种“拥抱”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明年智能电视若真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的话,这个“超”很可能在TCL或者创维之间产生。”


我相信,IT行业,最重要的发展因素就是开放,不管是IP胜过ATM,还是微软IBM兼容机胜过当年的苹果机,还是谷歌安卓后来居上成为智能手机的平台,都说明,开放兼容是网络、通信行业的基础。

未来很可能还是专业分工的时代,每个玩家,谷歌,微软,阿里,百度,腾讯,乐视,小米,都是软硬门户入口一体化垂直整合,我看不太可能。
如果继续专业分工为主,TCL的产业链特别是屏幕注定了它是最可能胜出的巨头。

对于电视,还有一个极好的洗牌机会,4K。
“创维质疑乐视做4K电视 称内容匮乏是命门”
TCL为4K已经做好了准备。

另外,TCL在迪士尼儿童电视方面已经展现了自己的差异化能力。
“全球时尚杂志《数字时代STUFF》评选出2013“Who’s Top”科技产品创新大奖,TCL迪士尼儿童电视凭借其“专为儿童量身定制、可有效保护并提升儿童视力”的领先产品力,成功问鼎电视品类TOP 1,再次证明其在电视护眼领域的颠覆式创新。”

3.手机

何庆军举过一个例子:
“上周六深夜,跟一个有过多次创业传奇故事,现在又是一个硬件结算行业领军人物谈起选择问题。我们曾在学习产品领域有过一次很失败的经历:用标准规范的真人发音冲击行业的机械合成发音;用学习方法替代行业简单查询。。。颠覆了一个行业,但大家并没有获得成功。那个行业每年1000万台规模量和100亿零售产值,最多10-15亿行业利润,支撑1-2个上市公司就已经是极限,财务标准化运作的话,即使是领导品牌,每年也都会在盈亏平上挣扎。还要受到远程教育、各种点对点的补习班的挤压,天花板就这么高。最大的问题不是方式方法,而是选择本身。手机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就完全是另一个天地:每年5500-6000亿零售产值,每年40000亿资费,相关商贸交易可能更高,广告、娱乐、搜寻检索、结算。。。。还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手机注定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市场,无时无刻不存在洗牌机会。

“TCL通讯CEO郭爱平透露,2014年TCL 4G产品出货量将占总出货量的三分之一。统计显示,截止到2013年11月,TCL通讯手机销量达4900万台。今年9月底,TCL集团副总裁、TCL通讯COO王激扬在接受通信世界网专访时表示,TCL通讯2013年前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达到180万部、300万部、500万部,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能突破800万部。果照此计算,2014年TCL 4G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或者超过3G智能手机出货量。”

增量市场永远比存量市场容易。华为的基站依靠3G增量市场突破了2G时代的竞争格局。华为手机同样依靠3G增量市场突破了2G手机的竞争格局。所以,TCL在4G时代,起跑线与对手拉近了。

当然,机会在那里,还要看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对于手机厂家,硬件和软件平台尤其重要。

何庆军对此认识深刻:
“硬件平台决定了产品甚至品牌参与哪个层面竞争的问题。 很现实,选择了MTK平台的厂商,今明两年在3G市场就要受到高通600、800,以及英伟达TEGRA4、TEGRA5平台的压制;在4G市场,2014年上半年都没戏。”

我赞同他的看法,硬件平台很关键,但是我不赞同它对MTK的看法。MTK很可能复制华为对垒思科的情况。

“华为终端手机产业线总裁何刚:华为手机将在近期发布采用联发科MT6592八核处理器的新品手机,将主打中高端市场。对MT6592八核处理器国内市场看好。”
“今年第三季度,联发科在国内智能手机处理器市场份额已超过6成,约是高通份额的两倍,与全球其他主要手机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采用高通平台做方案周期大概是联发科2倍,人员投入是3倍,并且购买平台的授权费用都会高很多。”
“高通目前对厂商的传统授权费用方式是基于终端整体售价,而并非基于芯片价格。随着国内手机厂商开始向高端产品全面迈进,单款手机付给高通授权的成本费用增长明显,合作伙伴们对这一方式抱怨声音也迅速增大。”


从华为采用联发科八核处理器可以看出,其对联发科是认可的。我相信4G时代联发科更容易拉近与高通的差距,从而让TCL这个最大合作伙伴也跟着上升一个台阶。

4.我们正在迎来一场伟大的硬件复兴

“硬件将因为网络和智能,从机械或机器、走向类生物组织,我们和它们都将在一个超级复杂的网络上成为相互作用的节点。我们正在迎接的是这样一个将改变世界也将改变我们的硬件复兴。”。(作者李岩为北京微智全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北京亿美软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前CEO。李岩先生同时是国内独立智库——醒客工场的创始人和研究员。)

看看Ray Kurzweil的《奇点临近》,KK的《失控》和《科技想要什么》,我们会发现,未来一场硬件和软件复兴的时代到了。
这个时代,将是一个物联网的年代。4G和IPV6,解决了网络瓶颈。
屏幕,将变成科幻电影里那样的ubiquitous。当然,更多新技术也会诞生,例如激光显示等。但是,我相信,屏幕至少不会立即淘汰,它能享受一段时间的好时光。

《钢铁侠》、elon musk已经给我们预示了科技时代的到来。TCL冠名好莱坞大剧院,北美第一家概念展示店,植入《变形金刚3》、《钢铁侠3》、《云图》电影,都预示着TCL已经为科技时代做好准备。

“TCLSquare产品体验店内展示的主角并非一台“完工”的产品,而是由20余个panel拼接成的panel墙,结合网络传输、成像和图片加工技术引导游客进入无线的未来科技想象空间。同时,通过展示最新科技的SmileApp,消费者可以在这里留影,并即时分享到微博、微信,Facebook等社交网络。据体验店负责人介绍,TCLSquare也是TCLFunConner,用最时尚、有趣的产品和技术,为体验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互动空间,让每一个体验者都能感受到TCL创意之美。”

除了面板之外,芯片和软件,我相信TCL也会有所准备。

“TCL集团旗下TCL创投投资的亚洲第一大触控芯片厂商敦泰科技日前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敦泰科技所生产的触控IC中国手机市场市占率约50%,在全球手机市场约占20%。敦泰也是继苹果iPhone后,全球第一家实现In-cell量产的触控芯片厂。目前敦泰拥有全球最完整触控IC产品线,支持所有从高阶到低阶的生产技术。”

“全球第三大电视品牌 TCL已经选择 PointGrab 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屡获殊荣的手势识别解决方案,为 TCL 即将发布的智能电视提供支持。与 TCL 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全球目前已采用 PointGrab 先进解决方案的数百万台设备的阵容,包括走进千家万户的智能电视。
TCL 全新的智能电视将能够识别远距离不同照明情况下单手或双手做出的手势。除了基于“光标控制”的手势,TCL 智能电视首次加入了“手势快捷”体验,使观众能够利用其直观即时的“快捷”概念,轻松进行静音、音量调节、放大和缩小以及互动等操作。这种全新体验将使电视操控更舒适、更易于使用、并且更自然。这些功能还进一步提供了进行休闲多人游戏或教育应用的创新娱乐方式,为智能电视消费者的客厅时间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更多的欢乐。TCL 也成为了继三星之后全球第二家使用这项顶尖技术的电视厂商”


相对于国内很多传统家电企业,TCL十分重视在用户体验领域的探索,在企业的工业设计中心下设置了专门的UE部门。为今天能有一个近30人的专业化UI设计团队奠定了坚实基础,愿与团队一起见证国际化专业设计团队的未来。”

“办公室里总有处理不完的文件,家里缺少私人空间,只有在车上,一个人躲起来,开着空调,才能享受这安静的完全属于个人的空间,进行知识能量的补充。陈爱晖博士说:“手机不只是用来打电话,汽车也不仅仅是用来驾驶的,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智能技术把车的使用功能拓展一下,
把车变成一个移动个人事务处理中心呢?”
TCL在智能电视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奠定了TCL康钛开发车载智能导航系统的技术基础,而TCL作为消费电子领域领头羊,在满足消费者体验方面有充分的经验。安卓智能车载领域,市场上还没有出现成功的案例,TCL康钛没有可以学习复制的对象。陈爱晖博士表示,TCL集团投入巨资在打造一个云计算应用平台。比如你们家在广东,现在新疆游玩,你车上的行车记录仪拍下照片就能直接上传到TCL用户云空间。你爸爸在用TCL智能电视机看电视的时候,就会弹出一个悬浮窗,提示可以收看儿子出游拍到的视频。如果你爸爸选择先看电视节目也没关系,回头再调出来看。TCL集团协同优势,核心技术的互通让TCL康钛做车载智能导航系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未来TCL的品牌(TCL+阿尔卡特),庞大的国际市场存量,好莱坞品牌宣传制高点,钢铁侠等科技电影植入制高点,面板制高点,触控芯片,积极采用手势识别等先进技术,与腾讯和百度合作,车联网(如果汽车变成另外一个星巴克,车联网的意义就大了吧),甚至联发科逆袭高通,4K电视,4G手机,等等,我相信,TCL的潜力会很大。
面板这一块,按照悲观情况,即使全球电视销量不增甚至下滑,那也会有面积增大这个利好对冲,更何况未来需要更多的大小屏幕,长远来看,面板绝对是一个好行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