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虾皮不是最佳的补钙来源

(2013-11-24 10:44:26)

虾皮不是最佳的补钙来源

    今天无意中在一个著名的健康网站上看到一篇关于补钙的文章,对最佳的补钙食品进行了一个排名,第一是芝麻酱、第二是虾皮、第三是牛奶等,如果从每100克食物钙含量的角度来看,芝麻酱和虾皮是当仁不让的排在第一第二,然而,含钙高就一定是补钙的最佳来源吗?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并不是这样的。

 

    当你看到我这个答案时,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呢?既然是含钙量高为什么就不是最佳的补钙来源呢?http://s14/bmiddle/001Se9drgy6EsZ2LRet5d&690

最主要是有以下三个原因:

    1.皮中钙含量是很高,达到每百克含有钙991mg,但主要是因为虾皮中钙的百分比含量高。同时,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有人把虾皮当一个主菜来吃的,一般都是以调味品来做为使用,增加食物当中的鲜味,使用量很少,能吃到肚子里面的虾皮量就更少了,量没有上去,补钙就无从谈起了。

 

    2.虾皮中钙的吸收率也是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虾皮的钙主要是存在于虾壳中的,虾壳必须磨碎后才能更好的让钙吸收,平常吃虾皮的时候,因为虾小同时口感不好,经过牙齿研磨的时间较短,并不能磨得很细小,所以,虾壳中溶出的钙并不会很多,很多尚未溶解的钙,最终会未被吸收而被排出体外。另外,钙的吸收利用需要其它物质来帮忙的,如维生素D,虾皮不含有维生素D,不能帮助钙吸收,所以钙的利用率得不到充分保证。

 

    3.虾皮中钠离子含量很高,每百克钠离子的含量达到了5057.7mg,如果用虾皮来补钙的话,那么钠离子的摄入量将会远远超过中国膳食指南钠离子每日推荐摄入量2200mg了,要想通过虾皮来补钙,有可能是钙满足了,但身体却出问题了。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市场上很多虾皮产品干燥程度不一定充分,特别是不新鲜之后,亚硝胺类致癌物的含量很可能超标。所以建议买到虾皮后先认真清洗,去掉一部分盐和致癌物,然后彻底焙干,再分装放在冰箱保存。

 

那么是时候是补钙的良好来源呢?

首先第一个要推荐还是奶类或其制品,奶类中的钙是离子状,更有利于钙的吸收,同时还含有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奶类中的氨基酸是能帮助钙的吸收利用,最主要的是奶类更容易获得,并且有更好的便利性,如早餐喝一盒250ml的牛奶,就能获得250mg左右的钙,如果一天喝二盒就能获得大部分的钙了,并且,奶类相对于其它的食物更方便更易得。

第二个是蔬菜,很多人认为蔬菜中含钙量低,把它忽略掉了,事实上很多绿叶蔬菜中的钙含量并不低,如油菜、白菜、芥蓝、芹菜、菠菜等,都是钙的良好来源。同时蔬菜中还含有大量的钾、镁元素,可以帮助维持酸碱平衡,减少身体钙的流失,也间接起到了补钙的效果。还有蔬菜含有维生素K,它能帮助钙沉积到骨骼中去,更有利于钙的利用。

第三推荐是芝麻酱,每百克芝麻酱的钙含量高达1170mg,早晨用芝麻酱涂在面包上吃一些,不但能增加口味,还能达到补钙的效果哦。如果一天吃十克到二十克的芝麻酱就能提供117mg到234mg的量,也是非常不错。

第四是豆腐,不管是南豆腐还是北豆腐都是钙的良好来源,因为要让豆浆变成凝固成豆腐,会在豆浆中加入卤水或石膏水,这里面都含有大量的钙,每天吃吃豆腐是不错的选择。

第五是小鱼仔,在吃自然风干的小鱼仔时候,把骨头一起嚼碎食用,能起到很好的补钙效果,当然,如果是加工过的小鱼仔,盐多高油就要少吃些了,高油高盐会给身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第六是燕麦,在粮食作物当中,燕麦的钙含量最高,是精白米的好几倍。尽管燕麦中的钙吸收率不如牛奶中的钙,但仍然是钙的一个良好来源。如果将燕麦和黑芝麻(或其它粗粮或坚果)一起熬成美味的粥品,补钙效果更佳。

钙对人体健康来说有非常大的生理功能,而钙摄入不足也是目前广大民众碰到的大问题,但补钙要科学合理,不然很容易走进误区,结果钙没有补成,反而把身体补出问题了。以上的六大补钙食物,大家可以多摄入,真正做到吃好食物,补好钙。

 

参考资料:

1.范志红    牛奶比虾皮补钙更方便   搜狐健康频道

 

原创博文,媒体转载或刊登请联系博主

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刘宽

新浪微博:@减肥达人刘宽营养师

QQ:272109943   电话:18038060276

邮箱:liukuan86@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