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炒作并不适合于做活动推广

(2010-04-19 15:05:08)
标签:

噱头

红人

低成本

王老吉

网络炒作

杂谈

网络炒作作为一种推广方式,自2008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在“王老吉捐款一亿元”的成功案例的推动下,企业开始逐步尝试采用网络炒作的方式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和品牌。

但网络炒作并不是万能的。笔者认为,网络炒作在运用于红人炒作和推广企业品牌时,效果相对显著。特别是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方面,通过一段时间的密集炒作后,企业品牌知名度会有立竿见影的体现。但是,当推广某一特定的短期活动时,网络炒作或许并不适用。

毋庸置疑,网络炒作能够炒红一个红人,比如芙蓉姐姐,也能够炒红一个品牌,比如阿迪王,但是如果想炒红一个活动,那就困难重重。

首先,单个活动有很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比如活动规则的制定不适合大批网民参与,活动的体验性不好,又或者活动的周期性短,炒作进行到一半时,活动却提前结束了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制约网络炒作在推广活动中的发挥作用的因素。

其次,活动的引导也不是很好做,考验推广人员的集体素质。在炒火活动的同时,推广人员还要承担起引导用户进行活动参与。在引导用户参与的过程中,如果是线上的活动在论坛里难免需要发送链接地址,以便用户点击浏览活动细则。如今的论坛环境,链接已经很难存在。在国家加大对有害色青信息打击的同时,论坛管理员和论坛版主也加大了论坛内容的监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大了推广的难度。

还有,一般的线上活动切入点太小,在话题或者噱头的制造上不容易取得突破。这更一步加大炒作的难度,通常成功的炒作需要多个非常具有噱头和爆炸性的话题来引导。

而且,需要声明一点,大多数企业主可能还有误区,认为网络炒作是低成本之作。事实上,一次成功的网络炒作成本并非那么低,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还是很多的。否则,将很难显现效果,最后顶多只能有赔钱赚吆喝的结果。所以,网络炒作过去不是,现在不是,以后也不是一劳永逸解决企业营销短板的“救世主”,有时候,也只是看上去有点美而已。

 

原创首发于李东楼博客:http://blog.sina.com.cn/39p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