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课(8th Week)

标签:
苏杰读书课杂谈 |
分类: 苏杰学校读书课 |
继续流水账啦,日后一定会回来整理成好看的文字给列位看官嬉笑怒骂。
这次先总结了上一次读书课布置的作业:每个小组提出三个好问题,然后我们会评选出三个最好的问题。这次有7/10个小组email了我问题,其中只有一个小组是按时交上来的。我深感之前的几次没有上“守时”的规矩是个失误,于是就给那唯一一个守时的小组发了奖品——每人一张我从牛津blackwell书店买来的Pixar Best Art明信片。不过这个给奖品的环节,事后想想都还有进步空间:先是时间点。可以先颁发“交作业”奖,然后再颁发“守时奖”,会更有荣誉感;其次呢,应该强调下这几张明信片的来历,让孩子们都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鼓励。另外,我还在思考,“奖励”只是在摆出我的态度,鼓励什么支持什么不喜欢什么,而如果“惩罚”会起到什么效果呢?受到奖励的孩子以后一定还会守时,但没有守时的孩子会因为没有拿到奖品而下次改善吗?除非我提前设立奖项给“守时”。但“守时”是分内之事呀。这样吧,下次不守时就惩罚,试试看效果。(对了,奖励和惩罚,应该按照分内之事和分外之事来分)
我从交上来的21个问题中选出的三个好问题是:
既然每个人的基因不同,为什么移植器官是行的通的?
既然大家都说,机器人的脑子没有人脑聪明,而它有时却比人类要厉害,难道是因为汇集了很多人脑智慧的原因?
为什么从世界诞生时到刚才的那秒的这个过程叫做“历史”?
公布了之后,又和大家讨论为什么会选出这三个。最后的结论是前两个问题可以看出,提问的同学已经经过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比如第二个问题的小组在写邮件时还加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讨论,终于提出了三个可以累死我们脑细胞的问题”,这其实就是领悟到我这个作业的精髓了。第三个问题,我看中的是提问角度。提问者说这个问题出自灵感,于是我就顺势说,你们今后将要面对的世界会越发复杂,面对这么复杂的世界,你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存在即合理”,另一个是“真的合理吗?”(当然,将这两句话,还是需要一些表演的,比如欲扬先抑之类哈哈)
讲到为啥要问“真的合理吗”的时候,我看到不少孩子都面露困惑。也许他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为什么这种态度如此重要,不过显然,小脑瓜已经开始使劲儿转动啦。于是我发问:“现在感到困惑的请举手!”1/3的孩子犹犹豫豫的举手了——显然他们平时不太用“困惑”这个词(本来就是翻译来的,中国人却是很少说倒是),于是我换了种问法:“上读书课,曾经有过想问题脑袋要想炸掉的同学请举手!”这下,全班几乎都举手了……哈哈,果不其然。我于是说:“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读一本书,这本书也许会让你们的脑袋好受一些,因为它会给你们答案!”
接下来的环节是分享《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本书的前言。我感觉前言其实不是专门为孩子写的,这应该是策划时的问题,希利尔的书在这点上就会好很多。不过有我一边读一边做些好玩的解释,倒也不错。
第二个班上课时,我在读前言之前,让孩子们轮流读这本书的目录——20多个目录,就是20多个问题,比如“我为什么不能光是炸薯片”“我为什么要上学”之类孩子们关心的话题,于是大家越读越兴奋,都抢着要读下一个问题,也已经完全被这本书吸引,做好了听前言的心理准备。第一个班上课,这个环节放在读前言之后了,效果显然不如放前面好。
读完之后,我们一起总结出治疗“想问题头会炸症”的两个方法:
1.
2.
接下来,我们宣布了从下节课会开始进行的5个“专家小组”答疑活动。以下就是基本步骤啦。
一.
二.
三.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