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晓扬
张晓扬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63
  • 关注人气:19,8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课(7th Week)

(2011-03-30 22:57:43)
标签:

杂谈

分类: 苏杰学校读书课

今天的读书课感觉挺不一样,维持纪律方面没花太大力气,估计是班主任老师在后面听课相关,也可能是我之前关于纪律的沟通起到了作用~

 

之前,四年级的年级组长、一位很努力且公认很优秀的语文老师说要来听我的课。因为之前和副校长的沟通,我还有点小紧张,不过进了教室就有种“我的天下”之感,很快进入状态,该怎么表演,怎么抑扬顿挫的,都没啥问题。她来听课真是件好事,让我有了些突破性的思考,这个后面再说。

 

这次课的主题是“如何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我首先给孩子们3分钟时间,让他们回忆自己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然后获得某种理解”的感受。三分钟之间,已经有不少孩子举手发言了,但我总算是学到了一点课堂控制方法,并不急着请人发言,而是等着其他人的表情都逐渐明朗起来,注意力都渐渐的集中到我这里来之后,才按照约定的时间来请人发言。

 

第一个孩子起来发言讲自己学习“差倍问题”,以前怎么理解都不懂,后来某次老师讲解一下子就懂了;我问,你怎么就一下子懂了呢?她说不知道。我说, “你自己怎么弄懂差倍问题的?”,这可是个很重要的迷,你得弄明白哦! 然后就接着请下一个同学发言,这个女孩子讲的是关于“亚特兰提斯”的一些列。她说小时候起她就对这个亚特兰提斯很感兴趣,有一串问题想搞清楚,但那时她不会上网,于是就问爸爸,而爸爸也不知道,于是就一直拖到了三年级学会上网之后,她终于通过网络找到了一点点答案,但还是有很多问题疑惑不解。我听到这里来了精神,立即就说:“这是个很好的例子哦,大家注意,在这个过程中,陈**提了很多问题,而且部分问题还得到了解答。要知道,提出好问题然后逐渐寻找答案,就是人逐渐变聪明的一个重要方式。”接着,我要求大家在接下来的例子中要讲自己在寻找某个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都问过哪些问题。

 

大家讨论了有十分钟,我开始分享我自己是如何理解“银行”这个问题的。我让孩子们猜我为了理解银行,都问了哪些问题。孩子们猜啊猜,不亦乐乎。

“你问了‘为什么要有银行?’”有个聪明男孩满脸自信的发言了。

我立即接着往下说:“对,我确实在百度里查了这个问题,然后百度就告诉我银行是用来储蓄的,有时还能借钱。但之后我又问问题了。”

“你问了什么问题呢?”孩子们有的很好奇,有的七嘴八舌的猜测。

我看了看,故作神秘:“然后啊,我用英文去问了wikipedia:世界上最早的银行在哪里。”(我又顺带介绍了一下我最爱的wikipedia)。

“哦~~~”孩子们恍然。

“那么在哪里呢?”心急的孩子等不及了。

“你们猜!”于是又是七嘴八舌。“英国!”“德国!”“意大利!”

“意大利?接近了!那个国家救灾地中海的北岸。”

七嘴八舌,但还没人说对。

“你们看过什么神话故事?”

“希腊!”(终于对咯!)

 

我接着说:“我后来还继续问问题了!”

“啊?还有问题啊?”

“恩,因为我发现,wikipedia告诉我,最早的银行里居然存的不是钱!”

“那是什么?”

“贝壳,还有珍珠!”

“怎么会有贝壳和珍珠的呢?”

“对呀,我也觉得很奇怪,于是我就继续问了:最早的钱是什么?”

“是贝壳吗?”

“对呀!但为啥会是贝壳呢?”

孩子们又陷入了猜想,我从他们表情可以看出来。

“然后,贝壳又怎么会变成了现在咱们用的钞票了呢?”

他们提出一个有一个的猜想,比如钞票便于携带,而且很公平等等,但还没有人提到“交易方便”。于是我就问,如果希腊人和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易会怎么办,一匹马等于多少颗珍珠呢?于是孩子们就自己推断出了,要有统一货币,才方便贸易。

 

“哦……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当时是从哪个问题出发的吗?”他们一愣,反应了一两秒:“为什么有银行!”“但我们现在已经走得很远了哦!现在,大家觉得对‘银行和钱’的问题有所领悟的,请点点头。”好多小脑袋开始晃了, 哈哈。“这就是我深入理解一个问题的过程咯。你们看,我问了多少问题呀!”说完,我看到很多若有所思的表情。

 

这时还有十分钟时间,于是我就留给他们自己分组思考,每组提出3个好问题,然后邮件给我,我会评选出提问最好的小组,每个人都能得到奖品。

 

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

 

课后和年级组长讨论这堂课,她有几点意见我觉得都很有意思。首先是她觉得看到了孩子们在其他课上没有表现出来的渊博和思维能力。有几个平时老师不太看好的孩子在我课上的发言让她感觉惊喜。然后呢,就是我这次讲的深入思考,对她自己也有启发。她觉得孩子们如果这样跟着我学一个学期,思维能力确实会有挺大变化。

 

然后我们又讨论课堂纪律,我也表达了想要达到的那个境界:整个课堂能收放自如,该热闹时很热闹,但孩子们自己也能力挽狂澜的收回来听老师说。她又提到了几点我可以改进的地方,主要是流程方面还要再严谨一些,孩子毕竟是孩子。关于我说的那个境界,“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在想怎么合力创造一个理想中的环境。

 

我很喜欢和她一起讨论的感觉,下次一定要找到机会好好去学习她的课~ 谢谢你,顾老师!

 

 http://t1.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Ro0ZtmKtqanFtxu1rFaqkSVquJX37XN4d6vdhOetILVIdY-Pz2OgWeek)" TITLE="读书课(7th Week)"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