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课(3rd Week)

(2011-03-04 10:06:04)
标签:

杂谈

分类: 苏杰学校读书课

经过前两次的热身运动,第三次终于开始正式讨论问题。在开始之前,先介绍他们认识了Mindmap,当场试验,还是挺管用的,让孩子很快就能记住一篇长文章的关键情节和部分细节。

 

开始讨论没多久,果然不出我所料,思维活跃又喜欢畅所欲言的苏杰孩子果然在第一次讨论课上就开始发问了:“读书课为什么要讲科学?”他们以前的读书课都是语文老师来上的,以欣赏美文、学习读书方法为主。(我其实很喜欢那种纯粹的文学读书课,也认为对于孩子的发展只是我个人更加适合上综合性的课。)而这学期的读书课,居然开始讨论科学家是怎么用机器部件代替人类感官!咋回事?继续听我说。

 

这次我们讨论两个问题:我是谁?什么是成功?大多数孩子都觉得后者比前者要简单多了,所以后者我们花的时间很少,我只分享了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那本书里的一句话。而对于前者,孩子们还只是在分享各自的观点,没有展开建立在彼此观点上的讨论。比如有个孩子说“我知道我叫***,但我如果不叫***,是不是就不是***了呢,所以我有可能不是***”。有的说:“我是人类,而人类是从远古时代开始,逐渐发展到现在的”(然后又分享了他关于人类进化的一些知识)。我看他们都还没有涉及到人体科学,就展示了本期《第一财经周刊》上一幅关于机器人的图,我拿着图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孩子们都很震撼,说奥特曼来了。然后我用低沉的语调发问:“如果科学家告诉你们,你们的所有感官都可以被人造机器部件代替,这会影响你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思考吗?” 教室里安静了好几秒,有人说会有人说不会。

 

有一个成绩很好、很爱和我讨论问题的女孩子(应该是班长?)带着些许不满,发言了:“我们读书课来讨论科学,这有什么意义呢?”我说:“你的问题非常好,很重要!不过我想来挑战一下你。你觉得科学家读书吗?”她说:“科学家读书。”我继续问:“那我们的读书课为啥不能读科学呢?”她有点着急:“我的意思是,科学是定论,不需要讨论的,就像我们没必要讨论1+1=2一样。” 类似的问题在后面那个班也有人提出来了。我想这段对话中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浅层次的是“读书课有必要讨论科学吗?”这个问题蛮简单,应该稍加讨论相信孩子们就会赞同我的观点;但更深层次的还有个问题,那就是:“科学是定论吗?科学不需要讨论吗?”我这几天在看南师大郝京华教授关于科学教育的文章,很受启发,我目前对于科学的观点应该可以这样表达:科技的每一次发展和飞跃、每一次被善良或邪恶的利用,背后其实都是人。科学是已经进入人类智慧宝库的知识,但更是理性的思维和求真的态度。科学肯定不是定论(具体的见下面回复:))但学习最好的孩子说“科学是定论”,就说明我们的科学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过这点又复杂了, 暂不多说。

 

Anyway ,这次的“我是谁”讨论,我还是managed to跌跌爬爬的把孩子们引导到这个地方:“这是个人类思考很久很久都很少有人得出让自己满意答案的问题,我们人类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有趣而美丽的思考。这段旅途中,有哲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诗人……”——我很赞同郝教授的一句话:“从不同角度用人类智慧去丰富孩子的心灵。”下节课,如果孩子们领悟到了我的这个意思,就会各自从最喜欢的角度,尝试寻找前人已经做出的回答了。具体进展如何,下次揭晓!(“前人”还是个新单词,哈哈,第一次课,“涉猎”是个新单词。)

 

这学期我第一次上读书课,我希望我的课既有挑战性又有娱乐性,因为这两者结合,才会让孩子认识到读书是个多么深刻而又有趣的过程。但比例要把握好,还需要仔细观察思考。这堂课我就有了几个有趣的观察。在后面一个班上课时,讨论到一半,就有个坐在后排的活泼女孩子大喊:“哎呀,我想的脑子都要爆炸了!”哈哈,这种感受我倒是不陌生,记得读书期间,好几个脑袋快要爆炸的讨论,在当时让人极端兴奋,在事后回忆起来都是思维成长的时时刻刻,而且往往当时越是纠结,成长就越大。不过孩子的这一叫唤,提醒了我也许已经触及到他们的极限,我想读书课对他们大脑的挑战在一堂课里稍微触及几下limit就好,如果总在极限处徘徊,会让人很累而失去兴趣;但如果总是离极限很远,就会让聪明的孩子昏昏欲睡。 好好思考节奏问题。

http://t2.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T757yU8ckTUxIC41995fWxBvPpiSiR0F-DyX4SFm-mUNLpRAQCuAWeek)" TITLE="读书课(3rd Week)"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