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bridge-5
(2010-07-15 04:33:54)
标签:
教育 |
分类: 行万里路 |
趁着今天还不太困,赶紧记录一下这两天。
现在已经是第二周了,对我而言,时间过的比第一周快了一些,一方面渐渐习惯了平均每天要上5小时的课再备第二天5小时的课;另一方面也找到了好几个窍门可以让学生和我自己都开心一些,比如和其他班一起上课啦,比如多多出题目让他们自己探索然后演讲再搞些奖励之类的小形式……
这周开始出现了一些负面新闻,比如有几个孩子因为太想家而被送回美国去了;有好几个孩子没有按照老师要求签到而被惩罚去study hall(也就是人家玩,他学习)了;老师们见了面,也不像刚开始那么朝气蓬勃了, 慢慢开始抱怨了。比如戏剧老师就说压力太大,每个人见面都直接问候她: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production! 我理解很多时候的所谓观察,其实就是自己内心的反应,所以以上记录,我是问了好几遍“真的是这样吗”之后记录下来的,尤其是老师那一条。
八卦也开始多起来,关于各种人的各种八卦。比如昨天晚上我跟学生们去蹭免费的露天莎翁戏剧,“装模作样”的一路护送孩子们去圣约翰学院的路上,一个小男生跑过来问我:你看过Lost吗?我说看过呀。你知道Sun吗?我心里想那是啥?但表面还是点了点头。然后小男生就说,你长的很像Sun哦!我们social psychology班上的人一直在说你长的像Sun呢!我嘻嘻哈哈了一下,然后趁着他们在排队,赶紧用手机查了查Sun长的是虾米模样,结果真失望,原来不是啥美女……是不是东方人在他们眼里都很像?不过,草地上的莎翁戏剧还是一如既往的精彩,都是今后会无比想念的经历呀,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只看懂了60%。昨天看的是taming of the shrew, 后面还有hamlet, love’s labour’s lost,我还要去蹭!
对了,原来美国孩子学习莎翁戏剧的方式,和我们当时学习雷雨、日出的方式一样无聊,分段写段意,归纳中心思想,体会人物感情……我越发觉得很多事情需要批判的来看,而实现批判看待问题的方式就是1)批判精神2)亲自体验或直接交流。
这个夏令营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质量保证机制”完全在自动发挥作用。首先是学生和老师最后有机会互相写evalutation,虽然没有太多利害关系,比如老师工资不受影响,学生成绩不受影响,但因为招进来的老师都是不希望落后的人,所以这个很有用;其次是老师之间其实有些小竞争的。比如第二周结束有一个Weekday Weekender,学生有机会选择上其他两堂课(这个program一共有将近20门课,学生可以选择一个major,一个minor)哪门课受欢迎,哪个老师被议论的最多,从孩子们的选择排序中就可以看出来;整个夏令营最后,还会有一个exhibition,大家就像是参加交易会那样,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拿出来秀秀,而每个学科的摊位,自然由老师组织。这个机制,只要老师们都是上进且乎他人评价的人,就会起作用,所有都会想方设法的上好的。
突然想起了Grameen Bank的solidarity lending中peer support and peer pressure,后天打算在学生们中间试验一下,灵不灵验。比如让他们课后研究war and business,如果每个人都交上了让我满意的作业,就带他们一起去Imperial War Museum参观。呵呵呵~~
恩,今天的散文先记录到这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