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workshop工作坊的三个关键特征

(2019-03-18 14:28:56)
标签:

工作坊设计

林士然

引导的规律

分类: 引导技术

workshop工作坊的三个关键特征

关于什么是workshop工作坊,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和理解,有些人认为只要现场有很多互动和交流就是工作坊,有些人则认为涉及到了参与者面临的一些问题或短板就是工作坊,有些人则认为现场老师做一次亲自的示范就是工作坊,有些人认为只要在参与者离开现场之前做了工作计划就是工作坊……

我认为工作坊有三个核心特征,首先,现场直面真实的问题,这是工作坊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特征让工作坊区别于传统的培训、拓展体验活动、上传下达的会议和娱乐休闲性质的交流活动。工作坊的主题一般都是明确具体的告诉大家,而不是遮遮掩掩。工作坊的发起一定是基于问题或者美好的期望,组织工作坊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机会成本,工作坊本身必须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任务的推进或目标的达成。工作坊研讨的问题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工作坊发起人提出的诉求,比如传统目标分解带来共识的问题,为此借助工作坊让大家研讨和共创,在参与和对话中达成目标实现路径和策略的共识。另一类是现场参与者的问题,有些时候,工作坊发起人也不确定本次工作坊研讨哪个问题,就会放权让现场参与者提出研讨的话题,比如在开放空间会议中,围绕某一话题,现场参与者直接提出自己相关的困扰,在大家帮助下找到解决困扰的策略。前一种情况,对工作坊设计者和带领者提出的挑战主要在于把脉准确的需求,确保在特定的时间和资源下,帮助发起人解决问题;后一种情况,对工作坊的设计者来说,需要提前了解参与者关心的问题,或者提前安排好研讨的流程,在现场根据大家所渴望的目标产出,运用简单而实战的规则、流程和工具灵活带领。

 

其次,必须以参与者为主体。这是工作坊的关键特征,从而区别于分享式的演讲、讲座、分享和培训。以参与者为主体,更多指的是参与者在现场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尤其在问题解决和任务达成的过程中,这个过程类似于一群游客登山的过程,导游爬到山顶不算成功。以参与者为主体,不同于以老师为主体,老师所准备的内容只是为了服务现场的参与者,服务于问题的解决和目标的达成。以参与者为主体就意味着,工作坊的设计者和带领者要估算整体时间的分布、平衡参与者获取资源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时间,而非像以往一样,只是考虑自己传授内容所需要的时间。这也意味着,同样的带领者、面对主题和同样的任务目标,一旦参与者群体发生变化,现场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以参与者为主体,意味着老师准备得更加充分、更有经验,并更有灵活性;以参与者为主体,还意味着工作坊带领者不是面对一个人和一个群体,而是要理解参与者群体的复杂性,参与者之间如何互动、碰撞和对话,需要设计者和带领者选择不同的策略,这个挑战度的上升可不仅仅是数量级的变化。

 

最后,工作坊往往需要现场拿到实际可用的产出,这是工作坊的显著特征。工作坊成功与否,很多时候是看前后的变化,而呈现变化最好的方式就是有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为此,我建议每个工作坊都要努力形成一定的文本产出,这个产出或许只是存在于大家的心中,但是最好的方式,是让参与者看到这些产出,这不仅仅是成就感的体现,也是从想法落地为行动的关键一步。工作坊的产出,不同于传统培训中的准备好的案例研讨的成果。已有案例的研讨,有助于激活旧知、检验学员的水平和促进认知转变,但跟现实的问题之间、学员面临的问题之间仍然有一些差距。如果只是做案例研讨,而不让大家将案例研讨的成果跟实际问题之间连接起来,则培训的意义更大些,引导的价值很模糊。作为工作坊的带领者,我们要时刻牢记身上的使命,要帮助参与者在工作坊过后更有信心面对之前的问题、更有力量去开启创造未来的行动。

 

抓住了工作坊的三个关键特征,不仅可以快速区分真伪工作坊,更可以提醒我们自身角色的转变和使命的升级,可以说,尤其对于培训师伙伴来说,一旦从此开启了工作坊之旅,就会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另外的一个瑰丽多彩的世界,魔法的力量会你看到从前那个怀着好奇心、勇敢探索的自己,那个渴望超越自己,而不是留恋墙壁上的倒影的自己。继续跟我一起上路吧。

workshop工作坊的三个关键特征
workshop工作坊的三个关键特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