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自台湾教育部门的信

(2013-01-30 09:35:07)
标签:

繁简字

语文

文化

分类: 杂稿

    这篇小文自认为写得很温和,却被编辑姐姐告知踩了大雷区,“有关繁简字的争论不是一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原来如此! 存本文于此处。

 

    作为中国本土中文系“三古”专业(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古典文献)的研究人员,会不时地遭遇到古代语言文字与当代中国语言现实之间的龃龉。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三古”专业的研究生写论文时,绝对找不到一个趁手的输入法可用。就说最常用的搜狗繁体字输入法吧,输入古汉语时,它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第一,许多汉字在古代其实是简写与繁写并存,比如“岳”与“嶽”,“琼”与“瓊”,字库中却只有繁体,如要输入另一种写法,就要临时切换成简体去找。第二,缺乏联想,基本上是输一字找一字,古代汉语中极常用的词汇如“吁嗟”、“该博”、“玄览”、“亭午”之类都没有现成的,而当输入如“澒洞”、“瑽瑢”一类的词时,简直要找字找到死啊!第三,缺字严重。譬如前述“瑽瑢”之“瑽”,原可被写为王字边加一个“从”的,这个字,就没有。另外,大量的异体字基本上在字库中找不到,还好这个问题,被我在网上搜检得到的“异体字字典”解决了。

    这部全名为“民国一0一年八月版(正式六版)教育部异体字字典”的线上字典是由“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的,也就是说,是台湾教育部的工作成果,有一个叫做“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的分支组织专门负责此事。从该分支组织的名称来看,并未将这项工作视为“古语文”相关而仅供学术研究,而是在做“国语”即现行汉语的基础工作。这部字典十分好用,输入单字如“岳”,便出现了九种异体写法如 等。我在做嘉靖谈恺本《太平广记》的校勘研究工作时,所遇到的异体字都可以从中找到,复制下来便可以直接应用在论文中。做完论文,心情愉快,按照网页上给出的电邮地址写了一封信,把字典中未收录的几个字用画图画下来,并说明出处,发过去。不是“欢迎提供试用意见,作为本典持续修订之参考”么!

    邮件是周六下午六点钟发出的,周一下午二时已经收到反馈,“敬启者:您好。您的意见与问题已收到,俟有处理结果后,将尽速回复。敬祝身体健康,事事顺利。”本以为是客套,下周二,“处理结果”真的来了,“敬启者:感谢您对教育部《异体字字典》的支持与爱用。来函所提明代嘉靖谈恺本《太平广记》,因非属本典62种基础文献,故未能收录其中字形。在此,谨先向您致上谢意,让我们有机会增益字形资料。有关所提三种字形,前2字本典将于还原原始资料后斟酌收录,至于最后一字……”原来那个字他们是收入的,是我在查阅时没有看清楚,然而他们在核对时,由于我所画之字与他们收入的字的某偏旁有出头、不出头的微小区别,被他们认为是两个异体字,只是因为此偏旁的区别常见且易辨识因此作为同一字处理。工作的细致令人感佩。

     中国大陆是汉语语文的发源地,也是优美雅驯的古代汉语存在、发展了几千年的地方,然而如今大陆的语文现实令人担忧,反而在台湾这海岛边陲延续了传承之一线。汉字由繁体变成简体,虽有方便易写之利,却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文化损失。窃以为所谓“两岸统一”的呼吁,应当包含两岸语文的统一,而大陆文化官员在政绩方面的努力,应当分一部分到“建设靠谱的繁体字库”这类基础性工作中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