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爱情幻影——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2014-03-05 19:19:19)
标签:

情感

分类: 小仙读书

最近老是绕不过爱情的话题,写完《情人》碰巧拾起书桌上的这本书,没想到一读就是两天,还读得津津有味,非得唠叨点什么,才舒畅。其实我对爱情这个话题有那么点厌倦了,老拿人家的爱情说事,真没劲。但马尔克斯这次完全颠覆我对爱情的看法,所以,非说不可。

 

在读这本书时,我脑海里常常出现两个人物,一位是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一位是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盖茨比。先说后者,书中弗洛伦蒂诺追求爱情的心理完全契合电影中的盖茨比,穷尽一生的目标,就是为了得到心中的“女神”。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是个私生子。性格内向、身材瘦削,衣衫简陋,十几岁时就辍学到邮局当学徒,在一次送信中,他偶然瞥到长着一双杏核眼的美丽少女,“走起路来有一种天生的高傲,就像一头小母鹿,仿佛完全不受重力的束缚”。仅仅这一瞥,成为这场半世纪仍未结束的惊天动地的爱情源头。

 

至此,他便成了《红楼梦》里的贾瑞,犯了相思病,停杯投箸不能食、夜夜不能眠,他没有“风月宝鉴”的铜镜,好在他有个伟大的母亲。书里没有太多关于这位母亲的叙述,浮光掠影的点触在儿子最颓废的关键时刻,让儿子鼓足勇气向心目的“花冠女神”表达爱慕之情。

 

他们相爱了,没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仅仅书信来往。现代靠书信传递爱的人,大约是没有了,我总认为这对爱情来说是一种遗憾。把所有的思念丢进了文字里,展纸落墨间,全是对方的影子,那种欢喜甜蜜的感觉是何等的美好。再带着这份美好情感,相知相守,人生也算完美。

 

马尔克斯把他们传递书信的心理写得淋漓尽致,这得之不易的爱情便是“心灵的爱情”。

 

两年后,偶尔的相遇。“花冠女神”费尔明娜惊慌失措的看着眼前瘦小苍白的少年,坠入了失望的深渊,恼火自己两年爱的人,不过是一个幻影。当天,她就写了一封绝交信,只有两行:今天,见到您时,我发现我们之间不过是一场幻觉。

 

同样一瞥,一个被送入天堂,一个被踢到地狱。

 

爱的人挥手离开,可爱情还在,但只属于弗洛伦蒂诺一个人。他发奋图强成了河运事业领域的显赫人物;他守名如玉,与无数个女人缠绵,但绝不公开。他所做一切,皆是为了有一天,费尔明娜的丈夫离逝后,他保持着自由之身,再一次追求她。

 

这一等了就是五十一年零九个月零四天。1930年的圣神降临节,费尔明娜丈夫乌尔比诺在爬树捉鹦鹉的时候不幸身亡。此时,弗洛伦蒂诺76岁,费尔明娜72岁。钟摆从一个世纪进入了另一个世纪。

 

漫长的等待、无止境的思念、一次又一次的遭拒绝、老迈重逢时的无奈与尴尬――整部爱情长篇洋溢着马尔克斯式的孤独绝望,以及难以言传的迟暮感伤。马尔克斯把弗洛伦蒂诺一个人的爱情心理写得迂回曲折、细腻缠绵,让人又不由得同情这个让人不待见的痴情老男人。对爱的执著,似乎让他变得略为高大点。

 

我本该满足这样的爱情了吧,可是马尔克斯没有。我很负责任认为,他是在一边诉说着心灵爱情的高贵,又一边败坏着肉体爱情的低俗。

 

寂寞孤独的夜,弗洛伦蒂诺就像个狩猎人,游走在人群里,他已经练就一身本领:一眼看出哪个女人有情感的渴求,他会非常自然巧妙的靠近这个女人,将她们收为囊之中物。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之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之下”。自然,这些女人没有一个可以驾驭到他,他也爱她们,写情书,送鲜花,不过是腰部以下爱情,少则几天,多则几年,随时可放弃,她们只是他分散对“女神”思念的一种方式。勾引到一位养鸽女,被其丈夫发现一刀割断女人喉咙,他不为这个女人伤心,而是担心他写给这个女人情书暴露后,让费尔明娜知道他的不忠;与无数个寡妇享受着肉体的欢畅,纾解漫长岁月,从来不拒绝不承诺不负责(三不男人最初的典型出在这里啊);在等到与费尔明娜共赴出港后,毫不犹豫抛弃还在上学的小情人,致使她在失恋中自杀身亡。


    
放荡不羁的他只是在黑夜,他要通过肉体的爱情以保证身体的健康,这样一直等到可以庇护费尔明娜的那一刻。爱情还能够经纬分明的分成心灵和肉体?

 

费尔明娜与那些被他伤害的女人有什么区别?72岁的她比十几岁的小情人更迷人?

 

她让我想到写到那句“与你年轻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玛格丽特•杜拉斯。为什么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想到她呢?先说她最后一个情人,在她年近古稀时候,27岁的大学生安德烈亚爱上她,一直陪她走完了82岁人生。这大概是一个奇迹,比起这个奇迹,费尔明娜不应该感到惊讶,在她72岁的时候,依然有一个男人倾情所有,触摸到她已经干瘪的身体。

 

一直以来,弗洛伦蒂诺在费尔明娜眼里“好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影子”,是她年少时微微弹起的一点波痕。他甚至没敢让她知道,无数个晨光,无数个日暮,他默默地守望在她看不到的角落里,全身凝结为冰块,凉得指尖颤抖,可是心头焐着一把火。然而这又怎么样呢,没有响应的爱情,弗洛伦蒂诺所做的一切,全是徒然。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这是人类心理一种疾病,日夜倾听的心灵跟我们说着言不由衷的假话。它与我们的肉体不和谐,不统一,在身体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还在心灵上架着一双翅膀,去追寻着不属于你的东西,还取了一个高尚的名字——心灵的爱。难道心灵的爱,与腰部以下无关?

 

想起张爱玲那句“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

 

 

这所有对爱情的注解,是我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在我看来,爱情只有一种,没有得到身体,并不表示这爱是高贵的,相反是不完整的。那些因同情、怜惜,或者只为了云雨之欢的,不是爱。无论是张爱玲还是弗洛伦蒂诺,他们爱的这个人不是真有多好,而是因为无法完全得到,便将对方当成一个信仰,一个梦,然后让自己沉浸在这个梦里,不愿意醒来。那些漫长的等待、无止境的思念、遭拒绝的绝望只是加重爱的砝码,将其高高的举在头顶上,让自己不可企及。

 

马尔克斯大量的叙述,精彩而深入人心。他写透了一个人在失败的爱情中漫长成长的种种复杂心理,并让这个由爱蜕变后的男人,最终获得了爱情的归属,然而,笔尖依然流露出老年爱情难以言传的迟暮感伤。他传递出来的心灵的爱,只不过是现实中的一个幻影,他下意识把爱分成心灵与肉体,本身就是一种误导。所以,我更愿意相信马尔克斯这篇爱情大篇是一种博大悲悯的情怀,他是通过一个人普通人对爱情坚守的美德,来诠释爱情的伟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