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何必惧怕豆类食品
文/周龙强
《中医豆疗养生法》一书的读者问:痛风病人或尿酸高是否能吃豆类?我答:只要适量、合理均衡的食用豆浆和豆制品,还有利于预防、治疗或辅助治疗痛风。
痛风是尿酸过高引起的疾病。嘌呤是合成生命遗传物质DNA(去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的重要原料,尿酸则为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体内嘌呤可由外来食物分解或体内合成,嘌呤经过氧化代谢产生的尿酸主要是由肾脏和肠道排出,每天的尿酸生产量和排泄量是维持一定的平衡,如果生产过剩或排泄不畅,尿酸就会堆积在内,造成血中尿酸过高。长时间尿酸过高,造致第一次关节炎的发作,称之为痛风;未有过关节炎发作者,称为高尿酸血症。
流行病学发现,容易发生痛风的高发人群都是那些大鱼大肉、海鲜河鲜吃多了的肥胖者、脑力劳动者等,是现代流行的一种常见“富贵病”。反之,每日以豆代肉的和尚、尼姑等素食主义者,不可能是高发人群。可以说明,豆类食物绝对不是引发痛风的主要因素,如用部分黄豆制品取代肉类,还可以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取,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对高血脂症的痛风患者更有好处。所以,不必把各种豆子看成痛风的大敌,只要控制每日嘌呤的总体数量,适量食用豆浆和豆制品来替代肉类,有益健康。近年研究发现,植物性的蛋白质摄取较不会引发痛风,甚至适量食用豆腐可增加尿酸清除率与排泄。因此痛风患者对豆类及其制品不必刻意拒食,至于豆荚类的蔬菜更不用限制。
从营养学来看,据国外资料数据:用20克黄豆自制的一杯浓豆浆中所含的嘌呤约为38毫克,与25克瘦肉当中所含的嘌呤大约相等。如果配比有五谷的豆浆,嘌呤含量还要少。所以说,痛风病人并不必绝对禁食豆浆和豆制品,只是应当相应减少肉类的数量。另外,豆类的植物蛋白质可以和谷类蛋白质发生氨基酸互补,只要按比例适量摄入谷类和豆类混合食物,控制动物蛋白食物,更有利于避免食物蛋白质的过剩,减轻肾脏的负担,有利于尿酸排泄,预防痛风。
中医认为,痛风病发病原因多与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虚,气化无力;或久病不愈、疲劳过度、年老体弱等导致肾阴不足肝失濡养;或与长期饮食不节,酗酒过度,损伤脾胃,脾虚生湿,日久化热,湿热流注关节经络,筋脉痹阻,气血流通不畅,瘀血内生,不通则痛。因此,首先从饮食上把住病从口入关,饮食宜清淡,低脂、低糖、低盐,适量摄取蛋白质,保证足够的蔬菜水果的摄取,这样既可保证机体对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要,又可使体液偏碱性,有利于尿酸的排出。
痛风食疗方:
【1方】 赤小豆100克,薏米50克。
【制法】上2味加适量水打成糊,煮熟。另法:2味共水煎煮汤。
【服法】随意服食,每天一剂。
【功用】用于痛风。
【2方】 赤小豆、薏米、粳米各50克,红枣(去核)20枚。
【制法】上4味加适量水打成糊,煮熟。另法:4味共水煮成粥。
【服法】随意服食,每天一剂,连服数天。
【功用】用于气血亏虚型痛风。
【注意】忌刺激性饮食;控制饮食,防止肥胖;忌食动物内脏、海鲜、鱼虾等富含嘌呤的食物;每天饮水4~6市斤,助排尿酸。
摘自《中医豆疗养生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