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学习——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分类: 书香伴我成长 |

本书作者丹尼尔·T.威林厄姆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2010年出版的心理学书籍。这是一本认知心理学的著作,本书按章节依次阐述了不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大脑工作的九项基本原理。解答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我们是如何思考的
工作记忆保存你正在思考的事情。长期记忆是一个储存你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的巨大仓库,所有信息使用之前他都静静的待在那里,只有进入工作记忆,他才浮现到意识中。思考是在将周边环境和长期记忆中的信息,用新的方法组合时发生。工作记忆就像手机运行内存,长期记忆相当于硬盘内存。一个是储存你一直以来收获的各种知识,一个是加工知识的,工作记忆就是加工知识的。
长期记忆不仅包含事实性知识(是什么? )还包含了过程性知识(怎么做?),如果思考是在工作记忆中组合信息,那么过程性知识就是什么时候该组合什么的列表。思考包括在工作记忆中组合信息,环境提供信息往往不足以能解决问题,这时候就需要长期记忆中的信息来补充。
即,思考要发生,要依赖于四个条件:1.环境信息,2.长期记忆的事实性知识,3.长期记忆的过程性性知识,4.工作记忆的空间大小。长期记忆需要事实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支撑,事实性知识就是大量的案例,是经过工作记忆加工过的“环境”。过程性知识是技能,是在不同情境下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没有事实性知识的支撑,过程性知识也很难形成。
长期记忆中的知识越多,工作记忆越容易。你积累的潜意识越多,你读的理论越多,再读理论更容易。多读理论,读的越多就越容易理解。事实性知识就是“是什么?” 过程性知识呢?就是“怎么做?”, 比如说一个医生专家和非专家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就在于为什么专家一看到这个病就大概猜出这是什么病,而普通医生看不出来呢,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它大脑当中储存了大量的关于这个病的案例,这就是事实性知识,所以他在思考的时候呢就很轻松啊。所以长期记忆当中储存的事实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它影响你的工作记忆,即他们储存越多对工作记忆的效果越好,越少不利于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越多,转化为长期记忆才越更多。阅读不加思考,无法转化为长期记忆。为什么许多老师说读了许多书,原因是因为你没有思考,因为你读的太快,因为你没有写作,因为你没有批注。批注、写作、读的慢这都是思考,都是工作记忆。所以只有思考才能转化成长期记忆,而长期记忆有有助于你的工作记忆。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从认知学的角度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能否持续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那一种愉悦感。那么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这种愉悦感,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设置合理的挑战性任务,确保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激发好奇心。
希望学生主动思考,给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机会,避免满堂灌。在备课计划中设置合理的挑战性任务思考这个任务可能带来负面结果,比如学生不能理解他们在做什么,或者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瓶颈,又或者学生只能在猜测,你想让他们说什么做什么。寻找学生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这的任务多久一次?
2.意识到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限制,把握好课堂的深度:
首先,合理的设置背景知识的提示。其次根据工作记忆的有限空间,放慢速度,为学生的工作及减负。避免工作记忆过量如多步骤的提示、互相没有联系的事实、超过两三步的逻辑和一个新学会的概念在新知识上的运用等。
3.及时“换挡”,坚持写教后反思:
意识到学生走神儿、困惑,我们要及时的转换话题、开始一个新的活动或者用其他方法,通过“换挡”来调整学生的状态。课堂解决问题能给学生带来快乐,但问题的难度需要恰到好处,不管一堂课成功与否,所以应该把它记录下来并养成习惯,记录你成功控制问题难度的时刻、一个难点的突破、教育机智等。
题海战术有用吗?没有充分练习,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儿。练习不仅让思考过程变得省力,学的更多,让记忆更持久,而且,练习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重复做很多某一类型的题目能更容易辨识一个新问题的内在结构,让深层结构浮出水面。关键的还得看练习是否有针对性。学习并掌握一种技能,一个套路,或者一个知识,需要重复,重复,再重复。所谓重复就是练习。但练习并非训练量大,而要进行针对性地刻意练习。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层是“舒适区”,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层是“恐慌区”,是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是适合现在学习的技能。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在学习区内进行,它才具有高度的针对性。题海战术在“舒适区”或者“恐慌区”进行,恐怕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首先,教学中要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本节课前要有意识地对学过的知识及时的进行复习
其次,教给学生的记忆策略、方法,对那些看似独立的记忆材料可以通过编排故事等办法,通过联想帮助记忆。如谐音、顺口溜等,同时,一次记忆的材料不要太多,一次记忆的材料太多会直接增加记忆的难度;积极寻找“需要记忆的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理解,高效率地完成必须做好的工作; 拒绝死记硬背的办法。 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且牢固;
第三,尽量多设计有创意的方法来练习,既分散练习的时间、环境,让学生在进阶中学到基本技能。可以变换形式,例如通过找朋友、过关斩将等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练习兴趣。练习字词可以和有趣的阅读相结合,通过阅读不仅提升阅读力还可以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如,分散练习时间:分散练习后记忆会更持久。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还是智能上的差异,可以通过持久努力来改变。
例如,有的学生,做同样一道题,就是比别的同学要慢半拍,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智力水平低。此时,就需要教师有耐心地教,使他有信心。“孩子智能上的差异可以通过持久努力来改变”,看看世界上在各个领域的名人,即便他们有天赋,也是在长期的练习之后,获得成功的。
赞扬努力而非能力。我们首先要确保他们相信自己能够进步,然后我们要让他们相信,为此所做的努力是值得的。普通人也是如此,只要坚信可以改变,持久地努力改变,照样可以获得成就。公平地,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你就有可能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