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意识、写上学记——读吴松超的《给教师的68条建议》
| 分类: 书香伴我成长 |

建议十一:求学生活值得写。确定主题,组织核心内容,考虑结构--是写作所有文章都面临的关键问题。明确了这三步,写作就成了类似“勾勒设计效果图”“搭建骨架”“填充与丰富”的构筑大厦的工作。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写作之“本”即“自己想表达什么”主题,如对某个问题有什么态度、看法,对这一现象要表达何种情感,给出什么评论、意见等。动笔之前,先明晰写作之“本”,那么写作之“道”会很自然的显现出来。吴老师详细介绍了写作的三步:
第一步是务这个“本”,要有一个大概的方向、轮廓。教师写“上学记”,不是为了怀旧,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首要的是为了表达重视“学生立场”的观念和意识。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教师也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回顾自己当学生时经历的难忘成长故事、课堂经历,能唤回曾有过的学生身份、学生立场,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特别是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能多一分冷静,多一些理解和同情。
可能有老师会有疑问,时代发展了,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变了、我们做学生时的“体验”会与现在的学生一样吗?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比如,70后、80后上学时,吃不饱饿肚子,而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不会再遇到。但现在学生遭遇的自由、解放、平等、自我认知等冲突的“精神痛苦”,这些本质上是一致的。作为“人”,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怎样更新,人性、人格、情感等关涉心灵和精神成长的问题可能是永恒的。直正的教育教学其实就是要关注人的成长、完善的问题。所以“回望自己的学生时代”与“向教育经典求教育智慧”一样有价值,且两者相得益彰。另外,“上学记”还可涉及自己学生时代的课程、课堂、课外活动等,由此引发改进教育教学、校园生活的思考,也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步,就是“找支撑”--筛选并确定素材(核心内容)如故事与解读、现象与分析等,支撑起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在写作实践中,我们事实上是先占有素材(信息),如经历的事情。观察到的现象等,然后才生发出想说点什么的冲动,所以需要选择素材。
这种状态并不影响教师去写,只要把故事以及让自己难忘的原因讲清楚,一样可以精彩、打动人。但这样的文章呈现的是基本的“七情和“是非观”。这种自由自发写文章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觉悟力”的不足,会成为教师写作、教学反思提升的瓶颈。强调教师写作,一个目标就是要提升“觉悟力”。确定的素材与自己想表达什么之间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写作中就要把这种逻辑关系呈现清楚,即需要推理、论证。比如,我们通过记录自己当学生时遭遇的一件事,来说明教师某种品质的重要,就需要把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想、对老师的追切期待等做重点描述
第三步、写作要考虑的问题--文章的结构。文章结构即确定的案材的组合与呈现方式、索材各个部分如何“摆放”,谁先谁后,哪些内容详细、哪些内容简略……是有讲究的、目的是增强素材对“要表达什么”的支撑力、而且提升文章的表现力,吸引读者。
文章类型不同、结构设置千差万别,但总的原则不外乎让文章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律动性,前后照应,条理清晰。使人阅读时,思维跳动,而且还有“喘息”的机会,以调动读者的情绪和兴趣,使之心悦诚服。
“上学记”的主体为叙事,有时还可以出现多条叙事链,运用设置悬念、伏笔,以及倒叙、插叙等、增强可读性。
确定主题,组织核心内容,考虑结构--是写作所有文章都面临的关键问题。明确了这三步,写作就成了类似“勾勒设计效果图”“搭建骨架”“填充与丰富”的构筑大厦的工作。至于遣词造句,就是个人化的语言风格。
最后要提醒教师的是,写作时最好不要跟着感觉走。当然,也不是等全部想通透才动笔,有了大概轮廓。如标题、小标题,关键的过渡句等想好了,就写下来,文章框架搭好了,就可以开始写了。随着写作的进行,就会有新的灵感不断出现……再不断地深思、删改、调整,一篇让自己满意的文章就写出来了。
建议十二:教师对学生发展问题看得准、想得透、说得清、讲得明,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魅力。
如于永正老师的“课前提醒”,再次印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惟有“细心,再细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心灵去体悟孩子,真正蹲下来,才能拨动孩子的心弦啊!爱绝得不是“打着我对你好的旗帜”,却做着摧残儿童的事情,爱是仁慈而坚定,是慧心慧眼看教育。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铭记于心。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立场体验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一位好老师,不仅仅在生活学习上关爱儿童,更重要的是能站稳课堂,以自己广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魅力去熏染学生,去引领学生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会生活,有情趣,永远对学习充满兴趣,而不是成为考试的机器。
当老师,就要一辈子打磨自己的基本功,活到老,学到老,吐故纳新,乐此不疲。身上就像有一种魔力,因为喜欢老师而痴迷于老师所教的学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