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转)

(2015-04-04 05:41:50)
标签:

教师

学生

人际关系

心理素质

他山之石

分类: 快乐生活

教师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劳动性质和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心理品质。教师的工作方式是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思想感情、意志性格、道德品质等影响学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根据心理学研究,教师的人格特征、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等特殊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较高的正相关。因此,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使其作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我们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应用性课题。

一、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作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切入点。

(一)敏锐的观察力和稳定的注意力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1、敏锐的观察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眼神的变化和他们的表情,从那听到无声的语言。

教师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强烈的观察的意向和科学态度,养成强烈的求知探索的精神。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有具体的观察目标,这样就可以有效地组织注意力,更加完整和清晰地反映观察对象。

3)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坚持写观察记录和总结,掌握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并能对观察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整理与分析。

    2、稳定的注意力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力的集中和稳定是有效地进行教学的前提。教师的职业是不能停止不前的,要一生苦读不辍,在各方面不断地吸取新东西、新成就,然后贡献给学生。如果一个教师在学习中失去了集中注意的品质,那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知识。

(二)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1、丰富的想象力   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教师,他在培养学生时,就能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现象,他们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就能高瞻远瞩,憧憬未来,并采取追求未来远景的教育方法,去培养下一代。

2、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有思维的灵活性。因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的儿童,非但不同的学生其心理特点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情况下,其心理状况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有灵活的思维,区别对待,因势利导,不要统统一刀切。

(三)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1、丰富的情感

教师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高对教育工作的思想认识。

2)培养对学生的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

3)培养对所授学科的热爱。

        2、坚强的意志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而繁重的创造性劳动。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都要依靠教师的辛勤培育。从事这样一种艰巨的工作,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能胜任的。

(四)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主要方面。教师的工作主要在学校,活动范围比较固定,其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其他同事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只有善于与各方面交往的教师,才可能有效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良好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教师诸多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为重要、最为基本、最为经常、最为活跃的人际关系。可以说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以及学生与教师心理与教师心理与个性心理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2、良好的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同事关系,是一种以教师职业为媒介,通过相互交往而建立的人际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比师生关系更为稳定、恒久,也更为微妙、复杂。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成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古话说,大度集群朋。一个人若能有宽宏的度量,他的身边便会集结起一大群知心朋友。人生在世,谁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使人不愉快的磨擦与冲突,如果气量小,纠缠小事,时间一长,意见变成了成见,怨气积为怨恨,感情就会有格格不入转为反目成仇,必然使人际关系恶化。

如果教师因为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不如别人、自己所教的课不如别人,心里不舒畅,迁怒于学生,莫名其妙地对学生发火,甚至当着学生的面与其他老师吵架,这样就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发展。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学会克制忍让,对同事要温和亲切、正直诚实,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3、良好的与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往是教师职业所必须的,因为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环境中,还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学生品德和学习的进步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要做好教育工作,教师就必须取得家长的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同时,良好的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教师和家长联系要有正确的目的,即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互通情况,共同商讨教育的方法,协调教育的步骤,而不是为了“采取措施”,更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处理偶发事件的手段,不能形成教师单纯指责家长或向家长“告状”的局面。教师要注意运用和创造多种方式,如通过家访、开家长会、通信、打电话、建立联系本等,与家长及时沟通情况,全面反映、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家长统一认识。商讨教育方法,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从而有效地教育学生。另外,教师要抵制社会不正之风,不利用学生向家长谋求私利,避免通过学生指挥家长,要遵守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教师要清楚地保持自己人格的高尚性,在与学生家长交往的过程中端正动机,不搞权钱交易,保持教师与家长关系的纯洁性,

二、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几点建议。

1、培养健全人格。

友善的态度、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兴趣广泛、保持整洁的仪表、公正、宽容、有幽默感、对他人关心、灵活而有伸缩性、讲究方法等都是教师应具有的人格修养,教师的这些人格修养不是有意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从而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完善品格,健康成长。

2、调节消极心态。

学生的内心生活时刻影响着教师的情感领域,教师自身情绪的变化,同样也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的自我控制是很重要的。教师这个职业要求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是自制。教师自我克制的基本经验有四条:首先要以自我调节、自我克制为美德;其次要善于保持开朗、乐观、稳定的情绪,以轻松愉快的心境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积极体验;再次要在突发事件特别是有损自身尊严一类事情面前保持特有的豁达大度,以教师的宽容和慈爱、轻松和平静、风趣和幽默缓和紧张局面;最后要理智地把一切个人和家庭的苦恼、忧愁都丢在脑后,面带笑容地站在学生面前。当出现急躁、愤怒、忧郁等消极情绪时,教师应学会运用转移、升华、自慰等方法,学会进行主动的自我调节。

3、加强理论学习。

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工作者,他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广博而扎实的。他不仅对所教学科有较深的理解和确切的把握,而且应当熟悉相邻的学科,特别应谙熟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加强理论学习还是完善人格的一种手段。作为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可以丰富自己的个性,提高自身的素质,良好的个性对教师来说常常是一种教育力量。加强理论学习就可以增加这种教育力量。

此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增进挫折的耐受能力等等,都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应该注意的方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