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峯:我为什么发起回乡楼市调查?

标签:
回乡见闻楼市房价西峯房产 |
分类: 回乡楼市见闻 |
因为工作和兴趣的原因,我关注楼市已经十来年了。大家知道,在这十来年里,几乎是房地产争议最大的十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从媒体社论到草根杂谈,大家对楼市的看法差异极大。
在一个秉承多元价值观的社会中,看法的差异原本很正常。而在市场化的交易下,看法差异更是必然。交易达成的双方常常持相反的判断,但是这种差异不但促成交易,也同时提高了双方的福利。
由于担心楼市泡沫破裂后楼价下跌危及金融安全。政府开始楼市调控,其中特别限制了中心城市的土地供应。调控的效果很快显现。在经过数个月乃至十数个月市场短暂的恐慌性下挫后,受调控地区的楼价很快开始攀升,快速超过前期高点,并屡屡创出新高。
面对南辕北辙的调控结果,许多“说法”和“意见”开始占领大小媒体。例如:房价炒高是因为中国最有生意头脑的温州人。这种说法流传极广。甚至不少开发商也因此曾特邀温州炒房团,希望借助他们带动销售。这种看法忽视了事实:温州人虽然散布全国各地,但是人数极少。即便将其视作一个经济团体,其拥有的金融资产极为有限。其购房量不及各地成交零头。炒高全国房价绝无可能!事实上,事后温州炒房团幕后人也出来澄清,但是流言不绝,至今未断。
房价何以如此高,其实理性的声音一直有。但是,许多时候听不到。
在这场房价飞舞的盛筵里,起初最强的声音还是主流媒体,例如电视、报纸。这个情况在2010年微博兴起后开始改变。仅仅三年后,而微博、微信和其他互联社区占据了信息传播的主动。
我注意到,过去10年大量人口涌向中心城市,引发中心城市楼价的高速增长。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超级城市的高房价更是引发了媒体的大量关注。但是中国有600多个城市,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参差不一,楼市价格和涨跌情况也有不同,少数几个中心城市的状况远不能代表其他地方楼市的面貌。各地楼市情况到底如何,很多时候依然成谜。
于是在农历新年前几天,我通过网络发起了一个各地楼市见闻的调查。
原因之一是我觉得目前的政策安排、媒体报道和观察角度偏重特大城市太多。就连统计局70个大中城市楼市的监测,也仅仅只覆盖中国总共600多个城市中的1成。占数量9成的城市和乡村的情况没有详细研究和记录。
原因之二是时逢农历岁末,正好大家回家过年的时候。我想是不是可以追寻梁思成、赵元任当年田野调查的思路,也在楼市发起一次实地考察。从民间草根的角度来征集各地楼市见闻,以弥补相关报道、资料乃至研究方面的不足。
最早的征集是在百度百家和雪球论坛发起的,后来还加上了新浪微博。大概到农历除夕的时候,就开始陆陆续续收到各地发回的楼市见闻。农历新年后,相关的稿件和回复就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收到的楼市见闻大概覆盖了中国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地域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从城市到乡村都有了覆盖。
这里要感谢雪球论坛,其中雪球网友提供了此次活动的大部分见闻和讨论。而百度百家和新浪微博,也给楼市见闻提供了很好的传播渠道。见闻分享后一周,仅在百度百家的浏览人数已经有40万。各类网站的转载也给这些见闻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万科周刊参与了后期的推广和并支持网友的评点,在此一并感谢。
现在看来,通过汇聚网友的力量、分享见闻激发参与感,也是这次草根回乡调研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